第111章 第 111 章(1 / 2)

加入書籤

沐瑤看購買單子的時候,才發現裡麵有許多西洋藥物。

之前廣州商行把持了大部分洋人的買賣,他們自然對價格更高,很可能送進宮裡來的各色漂亮鍾表、寶石和玩具,甚至樂器和玻璃製品更感興趣。

至於這些藥物,他們根本看不上,也就沒怎麼進了。

西洋商人看商行不進貨,當然也就很少帶過來。

如今加開了另外三個港口,目錄上的東西就要比之前豐富多了。

其他三個港口又不傻,如果隻賣廣州商行之前賣的東西,他們不得打架嗎?

而且各處商行要賣得差不多,進貨就要吃緊了。

洋人那些商人都是狗鼻子,立刻就能發現,不坐地起價才怪!

於是他們三個港口商行就另辟蹊徑,入一部分常見的,另外也入不少之前不多見的東西。

比如這藥物,就是之前廣州商行拒絕的。

每個港口都入了一部分,目錄看起來就極為齊全了。

一些少見的藥物都放了進來,沐瑤一看就欣喜,大手一揮,通通都買下來!

這個時代見效的藥物不少,價格卻極為高昂居多,一般百姓根本用不上。

更別提種類還是太少了一點,比如之前的刀尖藥,就是百姓們實在沒別的藥物能用,作為嘗試和自救的東西。

沐瑤一直琢磨用什麼藥物來代替刀尖藥,始終沒能造出來,著實苦惱。

這時候若是生病,那就跟赤手空拳去對敵一樣,危險係數飆高!

若是有了藥物,等於是穿上盔甲和拿上刀劍,痊愈的勝算就要高多了!

這目錄上不但有內服,也有外敷的西洋藥物。

內服就是常見的金雞納霜,再就是巴斯地略、厄爾西林和黃白丹等,外敷的就有治療傷口的藥膏、燒傷藥、鐵打損傷藥和紅白藥水等等。

甚至裡頭還有治療水痘的藥,當然不是預防水痘,而是出水痘難受的孩子吃藥後能夠有所緩解,而且吃藥後臉上還不會留下痕跡。

沐瑤大喜過望,於是瘋狂買買買。

目錄上四十多種西洋藥物,她全都買了下來,有多少就買多少。

沐瑤這麼個大客戶,和親王自然火速讓人把單子送去各個商行,讓人立刻備貨送來。

這些藥物價錢都不低,沐瑤直接全款買,商行自然不敢怠慢,火速找洋商拿到藥物後就送到京城來了。

沐瑤自然不打算直接用,而是讓人送去蘇家,叫蘇鳴鳳在周邊嘗試一下。

比如蘇家京郊的莊子,因為田地很大,就有非常多的農人幫忙種。

農人自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家子,親眷會就近住在一起。

有婦孺、老人和孩子,他們生病的時候除了忍著,要麼就是讓赤腳大夫看一看,小病就治,大病就等死了。

當然很多其實也不是大病,隻是沒有治療的手段,慢慢就讓人虛弱下去了。

正好沐瑤送來大批的藥物,用來救莊子上的農人是再適合不過了。

隻是蘇鳴鳳派人送藥物的時候也再三提醒,這藥是洋人送過來的,未必奏效,可能服用後沒什麼作用,也可能更難受的。農人能得到藥,自然是感恩戴德,哪怕這藥未必奏效,那也是藥啊。

而且蘇家一文錢不用給,還送來大夫湊近觀察,有什麼問題立刻就能解決。

這些藥物大多按照藥方來用,都是對症的。

除了價錢貴之外,效果也不錯,沒什麼毛病了。

沐瑤收到蘇鳴鳳的信,就琢磨著武器能夠仿製,這些藥物或許也能?

換上更便宜或者當地更多的藥材,有相同效果就好,若是不能,起碼有效果,哪怕效果打折也是好的,價錢就需要更便宜一點了。

乾隆過來的時候發現沐瑤琢磨起藥物來,就笑道:「這事有何難,讓太醫院幫忙就是了。」

太醫院那麼多太醫,又是專業的,仿製藥物該是能做的出來。

沐瑤想想也是,她沒學過醫,全憑記憶就把這些藥物都買下的。

她跟太醫直接接觸也說不太清楚,於是就請了錢三七來,作為中間人,聯絡沐瑤和太醫院之間了。

錢三七得到一堆的西洋藥物,至少每種都有兩樣以上。

她仔細聽沐瑤的意思,是想結合這邊的藥材達到西洋藥物的效果,若是能用價錢更便宜的藥材就更好了,能夠推廣到民間,讓普通人都能用上的。

這真是大功德一件,錢三七聽得極為用心,然後去太醫院轉述了。

沐瑤想到後世的中成藥,不就算是中西結合了嗎?

院首聽得頭都大了,畢竟西洋藥物的做法跟他們這邊不同,要仿製的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如果短時間內沒辦法找到替代的藥材,降低成本的話,就隻能大批量製造了,價錢也就便宜的。

沐瑤挑眉,讓海商直接找製造這些西洋藥物的人,可以砸重金挖人過來!

海商還是之前帶約翰他們回來的,感覺這個任務太艱巨了一點。

畢竟這些製造藥物的人就跟搖錢樹一樣,誰會殺雞取卵,為了眼前這一大筆錢就把這些人賣了?

這些人也不樂意,畢竟他們在海外大好前景,為何要漂洋過海,還背井離鄉來這邊過活?

然而沐瑤給的銀錢實在太多了,多到海商都沒猶豫多久,直接就整裝待發回去搶人。不,是請人了!

海商琢磨著要是請不了,隻能偷偷搶回來了。

蘇鳴鳳以防萬一,還讓海商帶著蘇家的侍衛去的。

侍衛的身手不錯,而且都是會水性的漢子,跟著去搶人,啊不,是請人,也是個有力的幫手了。

而且也讓侍衛們去海外看看,有什麼新奇的東西也能順勢帶回來。

每個侍衛身上都帶著金子,畢竟在海外,銀子和銅板不太通用,金子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海商隻覺得蘇家真是財大氣粗,那位純貴妃直接砸錢不說,就連侍衛們身上居然都帶著不少的金子,也是叫他大開眼界。

當然他也不傻,不至於隻做這次買賣,路上搶了這些侍衛的金子,把人弄死,然後不再回來的。

那位純貴妃這次能砸這麼多金銀,下次還能更多,海商恨不能給她多辦事,自然要辦得妥妥當當的。

而且這位純貴妃是乾隆心尖上的寵妃,海商真做了什麼,就再也不能回來做買賣,還可能被追殺,代價太大,何必呢!

蘇鳴鳳之前也擔心侍衛身上的金子太多,會惹來海商的貪婪。

好在這海商不蠢,知道長期合作能得到更多的銀錢,自然不會隻做這麼一次買賣了。

沐瑤也沒隱瞞,把這事跟乾隆說了。

乾隆也不甚在意,隻覺得她想要更好的藥物,亦是為了救人。

尤其他看中那個長水痘後外敷不會留下疤痕的西洋藥物,確實相當有用處,不少人都來求這個。

誰知道家裡哪個小輩突然就長水痘了,臉上要留下疤痕,那說親就麻煩了。

隻是這個藥都給沐瑤包圓了,他們也隻能求到乾隆這邊來的。

乾隆看著沐瑤手裡也沒多少,自然不讓這些人囤藥,隻說誰需要可以跟他說一聲,讓人送一點過去就是了。

他都這麼說了,其他人能怎麼辦,隻好暫時偃旗息鼓,可不敢鬧到沐瑤那邊去。

乾隆把人全都攔下了,給了沐瑤一個清淨。

另外沐瑤覺得民間必然有更多好用的藥方,若是能集結起來,寫成書,廣為流傳,那就能有更多的醫者,也能救下更多的人。

當然民間如果願意獻上這樣的藥方,沐瑤也能給一筆銀錢作為獎賞,反正如今她是財大氣粗,怎麼揮霍都行。

玻璃簡直是暴利,成本隻是爐子和沙子,人工也沒多少,造出來的玻璃卻是天價,翻了不知道幾百倍的盈利。

反正她手裡拿著那麼多銀錢也沒用,而且也太紮眼了一點,倒不如花掉算了。

蘇鳴鳳之前得知沐瑤手裡有這麼一大筆分紅,也是嚇了一跳,心裡不免擔憂。

這麼多的銀錢,積累起來就是一個巨大的數目,皇帝如今不介意,以後真的不會介意嗎?

最好的法子就是花掉它,還是正大光明的花掉。

沐瑤想要做醫書,好讓一些快要失傳,或者在民間少數地方流傳的好方子不至於就此埋沒,想要投入一大筆資金,這理由夠冠冕堂皇了。

乾隆倒是無奈道:「朕給的這個分紅,原本就是讓你隨意揮霍的,如今你倒是沒怎麼花在自個身上了。」

沐瑤就笑道:「能做好這樣的醫書,我也算是流芳百世了,怎麼就不算是花在自個身上了呢?想想以後我也有個很好的名聲,這就很足夠了。倒是花得有些多,皇上會替我心疼嗎?」

聞言,乾隆好笑道:「你若是不夠,隻管跟朕開口就是,朕必然是支持你的。」

沐瑤笑眯眯地應下:「那就這麼說定了,皇上以後可不能嫌棄我太能花了。」

乾隆搖搖頭,又道:「民間那些方子送上來,就你一個人也看不過來,讓太醫院審核就是了。」

沐瑤正有這個意思,畢竟她不是學醫的,對方子的真偽和效果自然沒那麼了解,有太醫院接手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她還是有點不好意思,怎麼自己有個想法之後,一個兩個壓力都到了太醫院那邊去了?

乾隆看出沐瑤的想法,好笑道:「太醫院就該為咱們分憂的,交給他們,也是因為放心。」

太醫院能怎麼辦,就隻好接下來了。

不過此事確實是造福百姓,而且太醫院也能得到新的藥方,何樂而不為?院首之前也有這個想法,就是搜集民間有用的藥方,隻是遲遲沒有實現。

一來需要號召力,傳遞下去。

但是如今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要傳遞到各處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還得乾隆親自發話,讓各省驛站運作起來才行,不然就是空談了。

二來還得大筆金錢才是,別人獻上藥方,總不能平白送。

要是個醫者,他們願意送就送,不願意也挑不出毛病來。

但是很多藥方是他們家族幾代人實驗過,甚至為此付出莫大代價才得到的,太醫院就這麼拿過去,他們自己都過意不去了。

而且很多醫者為百姓義診,其實手裡頭就沒什麼錢,藥方一送,要是到處都有了,來看病的人就更少了,他們光是溫飽就成問題,太醫院哪裡好意思平白要了別人吃飯的家夥呢!

都是醫者,院首很能明白民間不少人隻會一點皮毛,會治一點毛病,卻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樣的人很可能就一張方子走天下,真拿走了,就連飯都吃不起了。

光是這兩點就困難重重,院首就隻能把此事暫時壓下,哪想到那位純貴妃突然就提起來,還願意出大筆錢來支持呢!

她還跟乾隆提了,乾隆也點頭願意輔助,轉頭就讓人把消息傳下去,用的是驛站,那就要快多了。

另外純貴妃出手大方,隻要能用的方子,願意獻上的都能給一大筆錢,誰能不願意呢!

有乾隆撐月要,有大筆銀錢支撐,這事要不成,院首都要看不起自己了!

他風風火火接下來,也開始召集太醫整理起太醫院多年來的病案和藥方。

這醫書除了民間的藥方之外,自然少不得太醫院裡麵的。

當然這樣讓一些太醫反對,畢竟這是宮裡多年來的方子,就這麼寫進醫書裡傳出去,會不會不太好?

以後在宮裡的貴人問起這是哪裡的方子,卻是到處可見的,他們會不會覺得這方子不夠好了?

院首就解釋道:「藥方不分貴賤,就是用來救人的。諸位進太醫院之前,難道不都是想濟世救人的嗎?若是這醫書一出,能救更多的人,何樂而不為?」

他環顧一周,見眾人沉思的樣子,就繼續道:「各位也不必擔心,有些方子是宮裡的藥材才能做出來,根本沒必要寫進書裡去。」

畢竟哪怕寫了,根本搜集不齊全這些珍貴的藥材,那等於是無效藥方,沒必要占著書裡的位置,又正好是專供給貴人用的東西了。

這下子太醫院就再也沒人反對,除了值班的太醫之外,都開始忙忙碌碌整理起方子來。

乾隆見醫書風風火火開始了,也打算讓人寫一部農書。

他是發現沐瑤這個法子挺好的,畢竟傳遞消息這個,要全國上下都知道,實在太難了。

比如種地的法子,很多農人根本不識字,更別說是記錄,隻能口述。

但是他們熟悉天氣,熟悉耕種的恰當時分,更是抓一把土就能大概推測出要不要施肥,什麼時候施肥,需不需要灌溉之類的。

這些經驗如果不記錄下來,隨著這些經驗老道的老農去世後,就隻能家人口口相傳,卻有可能口誤而有所遺失,這就很遺憾了。

加上很多新作物推廣,有些地方早早種下,經驗要多一些,要是能寫進書裡,讓人在城門朗誦,那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要讓農人們記住,恐怕沒那麼容易。

乾隆就召集群臣相議,大臣有提出在茶館裡請說書先生,編成故事來說,有趣味更有意思,農人就能記下了。

也有大臣提出在城門口或者農田多的村落門口,讓書生輪流去宣讀,反復說,農人們自然也能記住了。

乾隆感覺這些法子都挺好的,更有傅恆提議,哪個農人能背下來,就讓村裡給獎賞,自然讓其他人也能努力跟上了。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卻也有大臣覺得如果農人都背下了,人數一多,這獎賞跟著多了,花費就多了起來。

傅恆是管著戶部的,自然明白上回把伍老爺抄家之後,大部分財產都進了國庫。

所以國庫如今充盈得很,這點花費自是不在話下。

不過伍老爺究竟有多少私產,乾隆沒對外宣布,傅恆也守口如瓶,戶部幫忙清點財產的人更是什麼都不敢對外說,所以至今大臣們都不清楚伍老爺究竟送了多少銀錢進國庫,隻知道不少。

哪怕不少,全國上下多少農人,這筆花費積累起來可不少!

大臣們倒是替自己心疼銀子,乾隆好笑,擺擺手道:「費銀錢倒是無妨,就怕獎賞多了,反而讓先頭的人心生不滿。」

畢竟他們最先熟讀和背誦,後邊的人漸漸跟上,花的時間更多,卻也能拿到獎賞,那前麵的人何必著急背呢?

傅恆深以為然,就改為同村最多三人,按照時間順序來排,第一的獎賞最多,第二次之,第三更少,這就公平多了。

乾隆微微頷首,此事就這麼定下了,卻總感覺沒那麼滿意。

回頭他倒是跟沐瑤提起此事來,沐瑤感慨乾隆這主意真是不錯,農人不識字不能記下,光靠後背來背誦,漏掉的可能更多,中間也可能斷掉,就實在太可惜了。

沐瑤琢磨了一下就道:「皇上,不如讓人編些簡單的歌謠,讓孩子們都能背下來,農人們自然也沒問題了。而且歌謠越是順口,他們越是能記住,簡單又好記,也能抓住重點了。」

而且孩子們背下來了,長大後也能記住,反復背誦,農人們在旁邊也能聽進去了。

乾隆點頭,這倒是個不錯的建議,於是就交給翰林院去辦了。

那邊有才的舉人那麼多,不至於連幾句耕種的歌謠都編不出來吧!

歌謠要編,各地跟農人仔細問詢後的記錄也送上來給翰林院整理。

一時之間最清閒的翰林院反而忙了起來,每天得先整理資料,每個省份分開,畢竟各地的天氣和土地不同。

中間還得尋找他們的共同點,才能編歌謠了。

別是這個地方能用,別的地方就不能用,豈不是叫農人記住了也沒用處了?

翰林院的人想得頭都要大了,乾隆倒是帶著嬪妃們舒舒服服去圓明園避暑去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非線性橫濱獵人 都市之極品金瞳 在柯學世界戀愛 清穿之霸道福晉軟萌崽 [主咒]出cos就是為了私設 [鬥羅+原神]帶著原魔攻略鬥羅 [HP]這個霍格沃茲一定大有問題! [柯南]漫畫開始的救濟 泰版流星花園:戀愛繪本 穿洋裝的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