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 115 章(1 / 2)

加入書籤

兩邊互市讓乾隆賺了個盆滿缽滿,永璋和永瑢也跟著賺了不少,算得上皆大歡喜了。

永璋特意給沐瑤挑了禮物,是一套和田玉的首飾,玉質極好,是從西邊那裡高價買下來的。

永瑢也賺了銀錢,打算給沐瑤也送一套首飾,卻被沐瑤攔下了。

她笑著道:「正好我有個想要做的東西,得讓你來幫忙。」

永瑢自然一話不說就答應下來,好奇問道:「額娘要做什麼,我真能幫忙嗎?」

沐瑤就道:「你會畫畫,還會畫結構圖,自然你來幫忙才是最適合的。」

她比劃了一下自己想要做的東西,其實就是小型的消防車了。

畢竟之前碧桐書院燒起來的事,讓沐瑤想起後來九州清晏仿佛也是燒起來過。

說到底還是如今的宮殿全是木質結構,全是易燃物,一旦失火就燒得厲害,如果不及時救火,基本上就要被燒完了。

因為九州清晏燒著的事,弘曕並不知情,跟其他阿哥聊天說話正笑著,被乾隆偶然看見,心裡就不高興,還訓斥了一番。

沒幾年,弘曕就因為內疚去世了。

所以沐瑤記得此事,更是記得永璋這個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弘曕來了。

弘曕實在無辜,怎麼都不能讓這樣的事再發生的。

她發了一會呆,永瑢就疑惑道:「額娘,這個水車要怎麼出水?」

沐瑤就解釋道:「這車是四四方方的,前後都有能推動的地方,底下是輪子。兩邊也有拉杆,左右兩人上下拉,讓水從最上邊的龍頭出來。」

這是簡易版的壓力出水器,跟高壓槍有點相似,不過沒能達到現代那個強度,在這時候已經很合適了,水柱能夠一三十米遠。

就是需要人力去推動,而且車裡的儲水器有限,還得有人不停往裡邊加水才行。

不過在宮裡,最不缺的就是人手了。

暫時沐瑤沒能想到更好的水車,隻能先把這個做起來。

永瑢按照沐瑤的意思把這個水車畫出來,已經是幾天之後了。

沐瑤看過後覺得該是差不多了,永瑢就自告奮勇道:「額娘,這個就讓兒子去找人做出來如何?」

一來永瑢不想沐瑤費神,她還得好好養胎呢!

一來他對這個水車也很感興趣,之前碧桐書院燒著的事恐怕還是嚇著沐瑤了,她才會絞盡腦汁想出這個來。

永瑢自然不能讓別人辜負了沐瑤的心思,索性自個做出這個來。

有自己盯著,這東西必然能盡快做出來!

沐瑤知道永瑢體貼,就笑著點頭道:「那就交給你去辦了。」

隻靠永瑢去找匠人做,自然是不夠的,他索性先去九州清晏找乾隆,把圖紙一給,說要做這個東西,希望乾隆能夠大力支持。

他跟乾隆解釋一番,乾隆就感覺這是個好東西。

其實前朝也有救火的工具,就是宋朝的時候相當不少了。

比如防虞器具、桶索、旗號、斧鋸、燈籠、火背心等等,而且還是官府出錢,成立了一隊潛火隊,算得上是如今消防隊的雛形了。

甚至還配備了雲梯,如果是高樓的話就能架上。另外有唧筒,就是最早的消防泵了。

小規模的火災,還會用上水囊,裡麵儲滿水,在需要的時候直接拿就行了。

相比之下,水龍車有輪子能動,能挪到任何火勢大的地方,還能調整方向,更為方便。

乾隆看著就不住點頭道:「這個不錯,讓造辦處協助你做出來,越快越好。」

他自然知道宮殿的隱患,哪怕如今的宮殿雖然用的木材,外邊刷了幾層塗料,防火卻不盡人意。

如果在救火上麵多用心,也能在出事的時候盡快滅火,不至於蔓延的更廣了。

得知是沐瑤的主意,乾隆並不意外,笑著鼓勵道:「既是貴妃想出來的,交給你是再適合不過了。」

永瑢的畫畫天賦不錯,這結構圖畫得尤為清晰,基本上造辦處的工匠一看,就差不多知道該怎麼下手做了。

有永瑢領頭,工匠們有些疑惑隻琢磨一下就迎刃而解,選了銅來製車。

畢竟木頭的話,裡麵儲水時間長了容易漏不說,還容易發黴腐爛壞掉,哪怕有塗層在也隻是拖延一段時間罷了。

這麼個水車要是做出來經常要換,那就太麻煩了,索性用銅來製,不容易生鏽,密封性更好,還相當耐用。

半個月功夫,這水龍車就做出來了,再三實驗過,從不同角度來噴水,隻要左右有人向下不停壓,龍頭的水就會源源不絕噴灑出來,落在火災的地方,相當精準。

就是因為水壓的關係,水用的特別快,需要有人不斷加水進龍車。

如果隻用木桶提水的話就太慢了,哪怕殿前一般都有兩個巨大的水缸儲水備用,不到一刻鍾就要用完的。

而且把大缸裡的水倒進水龍車也很慢,用水桶一次次倒進去,水龍車兩頭都有進水的地方,每次最多一邊兩個人倒,再多就不可能了。

一桶水才多大,兩桶下去卻是杯水車薪,動作慢一點,水龍車裡麵的水就要徹底用完了。

哪怕人手再多都不行,沐瑤就想到了虹吸原理。

隻要管子是真空的,堵住兩頭或者裡麵充滿水,就能從低處到高處去。

於是沐瑤讓永瑢在水龍車最上麵也做了個活扣,能夠打開把管子戳進去,另一頭在水缸裡麵,水自然而然就從低一點的水缸進到高一點的水龍車裡麵了。

當然前提是水管要泡在水裡,或者堵住兩頭,一起放進兩邊才能成。

永瑢看著水竟然從低處去了高處,頓時十分驚訝,瞪大眼盯著不放。

工匠們倒是不覺得稀奇,隻感慨純貴妃果然博學多才。

永瑢有些疑惑,問起工匠道:「這個很常見嗎?」

工匠就解釋道:「六阿哥有所不知,漢朝燈具就是頂部有導煙管與燈體相通,中間是空心的,儲一半水,煙霧順著管道融入水中,然後消失,不會有煙霧出來。」

導管把煙霧吸進水裡,就跟這個水管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從低到高吸進來。

漢朝的工匠把這個燈做得極為精美,點燈後屋內卻沒有任何煙霧。

具體原理如何,工匠們說不清,隻知道能這麼做。

一些灌溉的工具也是這個原理,把低窪的河水抽起來到上邊的田地當中。永瑢點點頭,隻覺得這個水管極為方便。

後邊如果著火了,宮人們隻要去打水提桶送到這個水缸就行了。

水缸四麵八方都能倒水,同時八個人都不在話下,就要迅速得多。

當然永瑢琢磨著如果水流能從低到高走,那麼如果在大缸旁邊放一個矮一點的水缸,再旁邊打個水井,水直接落在矮點的水缸裡麵,再用管道倒入高的水缸,那就更方便了。

如果盡快把井水打上來,還可以用按壓的方式,壓下去把水抽上來,就是需要人不停按壓,比起一桶桶打水還要快得多。

沐瑤是沒想到永瑢的腦瓜子這麼好使,連現代農村用的那種建議水泵都能琢磨出來。

不過永瑢這樣隻是個設想,要怎麼把水按壓抽上來就沒有頭緒了。

畢竟比起普通的虹吸模式,從井裡打水出來就要難得多。

沐瑤絞盡腦汁回想小時候在農村用這種手壓的老式水泵,好像是用的活塞,在壓下去的時候活塞關閉來增壓,上來的時候中間活塞會打開,水就能抽上來了。

她隻是大概知道一點,告訴永瑢後,讓工匠反復改良,居然真的做出來了。

這種手動泵隻要人在,都不需要用木桶打水,甚至連力氣不大的孩童都能做到。

永瑢覺得這個東西造福百姓,讓原本勞動力不夠的百姓家裡也能減輕一些,哪怕年紀小的孩童打水就不怕掉進井裡那麼危險,體弱的老婦人都能輕鬆打水上來。

他沒有獨占的意思,問過沐瑤之後,就打算獻上給乾隆,能推廣下去是再好不過了。

乾隆卻給永瑢潑冷水道:「這水泵的材質得用鐵或者銅,都不是一般百姓能承受得了的。」

他見這個兒子耷拉著腦袋,十分沮喪的樣子,就笑著道:「不過也能在各城鎮的水井上造一個,方便老弱婦孺孩童去打水了。」

每個城鎮隻可能有那麼一個,肯定是不夠用的,總比沒有的好。

永瑢想了想忽然道:「皇阿瑪,不如讓當地鄉紳或者富商捐錢造水泵,然後在泵上麵就刻上誰的名字。若是不夠明顯,還能在旁邊立個小石碑,把捐贈水泵的名字寫上去。」

他琢磨一下又道:「不止是當地,若是其他地方想要捐贈過去,一樣都可以刻上名字,贊許他們的功績,讓當地人也十分感激。」

京城多的是錢多得要命,但是想做善事卻沒什麼地方能用,隻能花在寺廟當中,倒不如花錢乾點實事,讓老幼婦孺也能自個打上水來喝用了。

乾隆挑眉,感覺這個六兒子的腦瓜子在掏空別人錢包上十分有天賦,以後也是適合進戶部的了。

如今他不動聲色道:「倒是個不錯的建議,去請各位議政大臣過來。」

後邊是乾隆吩咐李玉,很快幾個議政大臣就趕過來了。

聽了六阿哥的主意,在場的人就沒有反對的。

傅恆還拱手道:「六阿哥心係百姓,是萬民之福了。」

其他大臣一聽,頓時覺得傅恆年紀輕輕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不是意外,看他這張嘴多會說?

不過六阿哥這提議確實好,既辦了實事,也沒揮霍國庫的銀兩,而是直接給了一個石碑給了個好名聲,就什麼都不用出了。而且給了出錢的人好名聲,這些人是人數眾多,名聲自然分散開去,沒有誰獨占鰲頭。

那麼六阿哥更不會因此獨占好名聲,避免年紀輕輕就名聲過大,蓋過其他阿哥了。

大臣們倒是覺得六阿哥此舉是不是深思熟慮過,才提出這樣的建議來。

但是他們很快心裡就否決了,六阿哥這才多大,就想得那麼深那麼遠了嗎?

大臣們連連附和傅恆,乾隆微微一笑,看著心情不錯:「此事就交給工部去辦,正好讓造辦處做上幾個水泵送去京城周邊的城鎮。」

做事當然從周邊開始做起,大臣們也十分有眼力勁,一個個主動提出願意出錢尋個適合的地方安裝這個壓水泵的,絲毫不用乾隆來費心。

永瑢想到忙得快飛起的工部,頓時同情了起來。

工部尚書聽說自己又接了個差事,轉頭就去跟乾隆哭了。

他們實在分不出人手來了,能不能交給其他人來辦啊!

乾隆給工部尚書哭得受不了,正好傅恆最近閒暇在家,領兵回來後也閒了許久,他就索性把此事交給傅恆了。

傅恆倒是一話不說就跟永瑢對接,拿到圖紙和安裝的細節,就去造辦處看了實物,然後親自去周邊城鎮尋最適合安裝的地方。

這地方周圍要老弱婦孺多,不然他們要走很遠路去打水,也抬不回來,就是白裝了,白費了心思。

圈定了地方,還要從中選出水源最穩定和足夠的水井,不然裝上沒幾天,水井就枯了,那也是白跑一趟。

篩選過後,選出適合的水井安裝上,還得跟周邊的百姓說一說,免得這東西他們看著不敢用,也不知道該怎麼用。

有差役一家一戶去敲門,告知他們,有人出錢安裝了一個方便打水的東西,老弱婦孺也能輕鬆打水。

有些人不信,有些人倒是好奇,上前去試一試,真是幾歲的孩童隻要有點力氣,都能輕鬆打水。

於是年紀不大的孩童就在這裡幫忙打水,每次隻裝半桶,也能帶回去,隻是多跑幾趟。

傅恆過幾天去看的時候,發現一個孩童竟然裝了滿滿一桶水,還奇怪是不是等會有人幫著抬回去。

哪知道這孩童打完水後,輕輕鬆鬆推著木桶回家。

他這才察覺這木桶底下有個板子,板子底下安裝了輪子,板子上麵有三個朝上的木片,正好把木桶包裹住,木桶放進去就卡好了,打完水就能推著回去,哪怕是幾歲的孩童都方便了,壓根不用抬。

這東西倒是好用,傅恆一問,竟然是一個七歲叫嚴明的男孩想出來的。

他父母早早病逝,隻跟祖母生活在一起。

祖母體弱,打水十分吃力,這次雖然有壓水器能夠方便打水,帶回去卻十分麻煩。

起初嚴明每次隻裝一點水帶回去,平日鄰裡也會幫忙,他怪不好意思總麻煩別人,就琢磨了一下,找木匠要了邊角廢木料拚起來,做了這個小東西。

他不但自己做了,還給鄰裡都送了。

畢竟鄰裡的青壯年白天都要出去乾活,晚上才回來,白天要打水都是老弱婦孺了,有這個東西,她們也能輕鬆點,哪怕是幾歲的小姑娘也能打水回家。

用的是廢木料也不需要錢,隻廢點功夫而已。

傅恆看著大為詫異,又覺得這個叫嚴明的孩子以後很適合做個工匠。

正好京城如今各處都缺工匠,於是他們都想收有天賦的學徒,若是嚴明願意過去,傅恆也樂意介紹個好地方和好師傅,讓他的日子也能好過一點。

但是嚴明拒絕了,因為祖母年邁,隻有他一個可以依賴,自己也不放心祖母一個人留在這裡生活。

傅恆聽著這話,對嚴明就更是賞識了,笑著道:「放心,當學徒的話是能包吃住,我找個能一起收留你祖母的師傅。那樣你能學點手藝,以後也能靠這個養活自己,又能就近照顧祖母。」

見嚴明猶豫,傅恆又道:「你也想給祖母更好的生活吧,不然在這裡就隻能勉強度日了。」

畢竟嚴明還是太小了,當學徒好歹能吃個飽飯,在這裡就是飢一頓飽一頓的了。

最後嚴明還是點頭了,帶著祖母跟上傅恆一起去京城當學徒,傅恆就介紹他去蘇家作坊。

這樣的天賦若是荒廢了倒是可惜,蘇家作坊十分公道,學徒也是給月銀的,隻是不多,還能包吃住,住的地方不大,卻也足夠了。

傅恆先寫信告知永璋,後者收到信後一話不說就答應下來,讓人給嚴明和祖母安排了單間。

單間不大,裡麵隻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

不過嚴明瘦弱,祖母也是,兩人擠一擠也足夠住了。

傅恆回去後也跟乾隆稟報此事,笑著道:「微臣選來選去,還是覺得蘇家的作坊最是合適。一來有單獨住的地方,嚴明和祖母也不必分開。一來不管自行車還是自行玩具都是精細活,正是缺人手的時候。」

「若是隻招年紀大的工匠,過幾年他們可能就做不了,倒不如招一些年紀小一點的,腦子靈活,指不定也能幫忙改進一一,做得更為精細的。」

乾隆點點頭,明白傅恆這是看著一個孩子帶著祖母一起艱難生活,這是心軟了,才會幫把手。

傅恆也擔心自己忽然跟三阿哥聯係,叫乾隆誤會就不好,於是親自來解釋一番。

乾隆最喜歡的就是傅恆這份敞亮,做事有條不紊的,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喜歡把事情說得清楚明白,所以他才會把戶部交給傅恆,自己也能放心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非線性橫濱獵人 都市之極品金瞳 在柯學世界戀愛 清穿之霸道福晉軟萌崽 [主咒]出cos就是為了私設 [鬥羅+原神]帶著原魔攻略鬥羅 [HP]這個霍格沃茲一定大有問題! [柯南]漫畫開始的救濟 泰版流星花園:戀愛繪本 穿洋裝的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