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永寧十五年(一)(1 / 2)

加入書籤

燕國都城長京府,永寧十五年十二月初一,夜。

月落烏啼,浩瀚的天空黯然無星,沉沉的夜色如一道無邊的黑幕一般籠罩著同樣偌大的這一片燕室宮殿群。中軸線上,正北落定,作為帝王居所的乾明殿的鑄建更是極為考究奢華,琉璃鴛鴦瓦,朱漆大紅牖,赤柱挺起,雕梁畫棟,尊居於九層大理石階壇上,雄視南麵方物,莫不使人發出「大丈夫當居於此也」之慨嘆!

高懸著的「乾明坤宜」四個醒目的鐫金大字散發著厚重的王者之氣,此匾是燕國開國君主親自題字,在易經《泰卦》中,乾為君,坤為百姓,二氣一升一降,互相交合,順暢通達;君主要掌握時機,善於裁節調理,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天地化生萬物之機宜,方能成一代明君,護佑天下百姓。

此時夜幕低垂,即位以來一向勤政愛民的燕國皇帝王凇仍在乾明殿內金匾下閱看著群臣的奏折,殿內除開門口等候旨意的幾名內侍與宮女,便是侍立在皇帝身旁,按劍挺拔忠心護衛的燕國禁軍指揮使李亥。

見此時皇帝已麵露倦色,但仍堅持理政,李亥往前躬身,關心地問道:「陛下,夜深了,不如先行回宮?」

「無妨。國事繁雜,朕是一國之君,不可懈怠。」皇帝並未抬頭,依然手捧奏折批閱著。

李亥不敢打斷皇帝的思緒,但又心有所思,隻得怯怯地繼續開口:「陛下,您即位以來,勵精圖治,事必躬親,如今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您可別累壞了身子啊」

「哎!」隻見皇帝並未生氣,而是合上了手中奏折,感嘆道:「李殿帥,如今我大燕雖然國內安定,但當今天下,北有衛國,西麵楚國,東麵齊國,四國鼎立百年有餘。我大燕歷代帝王嘔心瀝血,才能使我大燕國有今日這疆域,屹立不倒。一月前,那衛國同楚國結盟,集結重兵意圖侵我大燕,我燕國將士死傷慘重,邊關十萬火急!朕已陸續調兵遣將,連你那禁軍都幾乎抽調出去了十之八九,如若再不勝,恐怕民心大亂啊,朕心裡實在焦急」

說罷重重地嘆出了一口濁氣。

李亥瞧見皇帝對自己如此交心,雙膝跪拜,叩首不忍道:「陛下,臣蒙受陛下重恩,賜封禁軍指揮使,臣願赴邊關,殺敵以報陛下,不得勝不還朝!」

「李殿帥,起來吧!朕知道你忠勇,但朕離不開你,此時正是多事之秋。我都城長京府可以沒有禁軍,但不能沒有你,你可是號稱燕北第一劍,武藝冠絕天下,又熟知兵法韜略,是我大燕國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有你在身邊,朕才安心!」皇帝對身邊這位跟隨多年屢立戰功,雖傷痕累累但一直忠心耿耿的李亥極為欣賞寵信,在燕國甚至外邦早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陛下錯愛了!」李亥時常被這位外表看似嚴厲威嚴,但私下對自己友善親和的皇帝感動不已,今夜更是如此,暗暗發誓,用自己的一生去守護這位如伯樂如知己般的明君。

「陛下,恕臣多言。今日黃昏時,臣記得諸位太醫稟報說,皇後娘娘今夜到了生產的時候了,您要不去看看?」李亥試問道。

隻見皇帝如醍醐灌頂般,醒悟過來:「此等大事,你不說朕差點就忘了!那我們走,現在就走,移駕上陽宮!」

上陽宮內,此時眾人已是忙亂不已。

無數宮女內侍或端著銀盆,或捧著布絹,不停穿梭內外。負責接生的劉太醫及一眾醫侍正圍在內室玉榻前,皇後最為寵信的上陽宮大侍女蘇婉婧正用力地擰著沾滿熱水的毛巾,輕輕擦拭著正在生產的皇後張氏因極為痛苦而大汗淋漓的前額。

「陛下駕到!」內侍一聲高呼,上陽宮眾人不約而同忙停住腳步,跪地接駕。

「免禮。」李亥護衛著皇帝徑直進入內室,劉太醫等人與蘇婉婧一眾宮女正要跪地行禮,皇帝趕緊揮手示意眾人繼續護理皇後。

「劉太醫,皇後如何?」皇帝見自己最寵愛的結發妻子張氏正冷汗直冒,緊咬牙關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連忙問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在忍界撿碎片 禦獸:我的獸寵可以無限加點 我的輪回模擬器 三寶團寵俏媽咪 美食博主逃荒記 純事錄 獵暗追凶 影帝快來給我治治臉盲症 重生致富成為獵戶家的團寵 玄門小嬌嬌白天扮乖,晚上禁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