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走入叢林(一)(2 / 2)

加入書籤

當天我在長老的寺院講了一堂課,我讓僧人們把問題送上來,我就直接從回答他們的問題入手。因為我在華夏已經很有名氣了,加上長老宣布我可以成為天下修行人的老師,大家已經把我當做老師了。

我挑選了幾個問題當堂回答並進行闡述。其他問題就私下解決了。

我笑著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出家?

我認為出家是專修,我是在家人,是業餘修行。專修的效果當然高於業餘的修行。第一,專修是集體修行,破除了很多個人在家經常做的邪業和習慣。第二,集體修行有一股推動的力量,帶動個體成就。第三,出家斬斷塵緣,有力推動修行。所以出家修行好處多多。隻有在徹底出家之後,男子有三年精氣沒有任何泄漏,才能精氣神向上麵走,才有可能得道。隻要精氣有泄漏,其實就沒有真正出家。什麼是真正出家,就是精氣沒有任何泄漏。修行人如果精氣有七年沒有任何泄漏,這樣就可以時刻感受到精氣神,肉身和周圍事物漸漸的淡化了,也就是人禪坐的時候就會進入空的境界,體會精氣神的獨立。精氣沒有任何泄漏,這才是出家的意義所在。隻有精氣神沒有泄漏,元神才會飽滿,個體神靈才會清明,最終明心見性。一個人不出家,很難做到精氣不泄漏的。在家的每時每刻都遭受襲擊。

第二個問題:修行為什麼找不到感覺?

這是因為你沒有把你的行為和意識綁定在修行上。修行不是休閒和散步,修行是動心用心驚心,心在此處而不見它處,隻見樹葉不見森林。當你修行找不到感覺,就是沒有分分秒秒把身口意綁定在修行上。你看去世的人隻要有一兩分鍾沒有呼吸就走了,或者腦細胞就死了。那麼修行的人,很多在是要尋找那種一兩分鍾才呼吸一次的那種極端情況的,也就是脈住息停的那種境界。隻要進入那種境界,心才會找到那種感覺。佛家很多修行法門都最後都指向那種一兩分鍾才呼吸一次的脈住息停的境界。隻有進入這種頻率,我們才能找到那種感覺。也就是不管你用哪種法門,最適合你的法門去修行,最後發現找到感覺的時候一定是一兩分鍾才呼吸一次的脈住息停的時候。這是共同的東西,或者都要達到的境地。我們時候在日常當做就去要求自己不要散漫和休閒,要以脈住息停來要求自己,很快你就找到感覺了。

第三個問題:如何很快成就?

這個問題的確是每個人最關心的問題。要想很快成就,就看自己是否身口意就在修行上,而且絕不休閒,要直達脈住息停的境界。例如,每天規定自己要完成多少修行任務,或者規定自己每分鍾在行為上要達到什麼境界。這個才是能做到很快成就的做法。從現代科學來說,我們的修行做到進入第四維境界。第四維就是綜合三維,加上時間維度。也就是要在時間維度上做文章,才能從這個三維到另外一個三維空間轉換。誰在當下能搶在同行的前麵,也就是時間上快速,誰就成就。總之在群體當中,一定要在時間和強度上提升,那麼就在我群體中掌握了我的主動權,最後成就就很快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精靈:至尊訓練家 盜墓之我發丘天官 大唐:從為李二批命開始 地球最後一名長生者 皇城第一女玄師 神魔的欺詐遊戲 我有一扇穿越門 百思不得師姐 [綜影視]我還能再惡毒一點 團寵大佬三歲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