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揚威河內——三輔之亂始末(中)(1 / 2)

加入書籤

「至於這天下需要什麼樣的主人,需要什麼樣的法度和規矩,我不想教給你們。

當然,就算是告訴你們了,恐怕你們也聽不下去。

這種事情需要你們自己去找到自己的方向。

今日要告訴你們的是,這三輔之亂的歷史。

其實三輔之亂這件事得從董卓西遷說起,當年董卓帶著西涼兵馬入主關中的時候,的確是也有雄心壯誌。

而且對關中的諸多世家,對天下的名士,那都是分外的客氣。

在大義上,董卓當真是做到了問心無愧,甚至就連請弘農王退位讓當今的陛下登基這件事情上也不能說全無道理。

如今的這位陛下,的確是在才華天賦上要遠高於怯懦的弘農王。

可你們可知道,這麼一個曾經為天下豪俠表率的董仲穎為何最後落了這麼一個悲慘名聲?」

「因為他乃是西涼鄙夫,此等出身」

「就算不承認他給自己找到的那太後董氏一族的身份,我大漢數百年雍涼幽並出來的將門也是數不勝數。

怎麼當年那些人能夠走出來,並且被人們所認可,到了董仲穎就走不出來了?

就算是不說那太原郭王兩家,就算是不說幽州公孫,單單是雍涼一脈,武威與敦煌的張氏一族,武威賈氏,安定皇甫,姑臧段氏

這些人哪個不是一方將門,出將入相的人物,在朝中可曾收到過那些名士的鄙夷?

董仲穎當年也曾經是雍涼副將,也曾經坐鎮西域,甚至成為了我大漢平定黃巾的四位主將之一。

這個時候,怎麼沒人說他是個西涼鄙夫?

他不是沒有走出過雍涼之地,也不是沒有過機會,他當然很難,難到很多人都走不下去。

可他難,那其他人這一路走來莫不是就不難了?

這天下從來沒有天生的將門,哪個不是屍山血海中,從明槍暗箭之中殺出來的?

隻不過他當初選擇了捷徑,毀了自己的名聲這是其一。

他看似善待世家名士,但是卻絲毫不守規矩,雖然足夠的權勢可以讓他破壞規矩。

但無論是當年的荀攸亦或者是之後的王允等人,豁出性命要將他刺殺之人也同樣比比皆是。

這是其二。

除此之外還有其三,那就是他在得罪了名士,世家豪強等等眾多勢力之後,麾下兵馬因為野性難馴,再次將這百姓禍害了一個夠嗆,將他最後一條生路也給毀了。

董卓的兵馬在進入洛陽時就已經四處殺人放火,劫掠女人,作風極度殘暴。

在最後離開洛陽之前更是掘了大漢皇陵,將他們心中最後的那一點底線和桎梏也徹底鬆開。

一群沒了約束的狼,進入長安之後哪裡還會有半點善良。

董卓西遷之後,建造郿塢,要在那裡囤積三十年的糧草,這個數字朝廷自然是拿不出來的。

所以便隻能縱兵劫掠了!

董卓要一石糧,那麼劫掠之人最起碼要搶走十石糧才行,否則他交差了自己人便不夠分了。

從世家豪族手中搶糧雖然量大,但是危險也多,可這百姓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一群無法反抗的百姓自然也就成為了這些西涼兵馬最好的盤剝之人。

所以,壞了民心便是其三!

一個人得罪了朝廷,敗壞了民心,最後還站在了世家豪族的對立麵。

你們且告訴我,他的活路在哪裡?」

聽到了劉峰的話語之後,便是之前那個昂首挺月匈的家夥都忍不住縮了回去。

看到沒有人再繼續自作聰明的反駁什麼了,劉峰這才繼續說了下去。

「董卓為了鎮壓百姓,以嚴刑統治,對誘降後的叛民施以割舌頭、斬手足、挖眼睛、活煮,如果還沒弄死的,就放血混著酒一起喝。

到了後麵,他的膽量也越來越大,除了對百姓對手之外,看到了世家豪族不肯出手,便開始對世家豪族也下了殺心。

百姓不能逃,世家卻可以,大量的世家子弟逃入漢中乃是益州避禍,讓三輔失去了第一批治理之人,愈發混亂了起來。

等到那些世家豪族也走得走,慫的慫了。

那董卓的最後一步也就開始了,因為刺殺之事此起彼伏,他將屠刀對準了朝中官員。

這是董卓又一次破壞規矩的開始。

殺得挺痛快,很多人看著也很痛快。

隻不過可惜的是,他前腳殺,卻不能後腳補上這一點你們誰能告訴我為什麼!」

這一次剛剛那個咋咋呼呼的家夥沒有站出來,反倒是另一個年紀最大的上前一步。

「殺戮朝臣雖可以快速鎮壓朝局,也能夠借機收攏不少好處,但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那就是殺戮朝臣過甚便會讓天下人心中生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將軍懷裡的小嬌嬌是玄學大佬 網遊之槍火談判 從碼字開始的肆意人生 流放後,我靠簽到係統發家致富 顧爺請自重 分手後我成了娛樂圈當紅巨星 天罡十六策 三國亂鬥我在行 維京梟雄 漫遊影視世界從流金歲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