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把科舉琢磨透(1 / 2)

加入書籤

得推動一把,反正養著俞日明也要花錢的,何不廢物利用?

三日後,劉機送別王華時收到了一封信,裡麵是王華對科舉改革的看法。

其實是王守仁奉命跟他家老頭泄的題。

朱厚照給出的方案是解額也改,但南北分卷,就不考一樣的題。

這就得講解一下科舉的結構,鄉試分不同的布政司,也就是後來的省份,考出來的舉人集中到京城來考會試。

這裡麵會試的名額就是解額。

如果隻動科舉的解額,無疑反彈會很大,多了我的就少了你的,哪一邊都不會罷休。

而按照朱厚照的辦法題目不同就無從比較,現在科舉可不像後世的高考,它不是用簡單的分數來衡量的。

會試的八股文,既限定了格式,又限定了內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出自四書五經,每一句的平仄對仗都有固定的韻律,也就是駢四儷六。

就是提出一個問題,必須以聖賢之語來作答,拚出來的答案還必須按固定格式壓韻,還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還得出彩,讀之通順朗朗上口。

舉個例子:給你一首流行歌曲,規定你在限定的時間內用政治課本的內容填詞,歌還得好聽,詞句也得符合規範,還得把話說漂亮。

是不是很難?

可以取巧的,隻要教你唱歌的老師很精通,你就有樣學樣記得這種感覺以及現成的模板,也就是劃好了重點,不用背完整本書,是不是懂曲樂也無所謂。

畢竟一本書的內容並不多,玩熟了就可以四處借鑒集合拚接而成,其熟練程度是能磨出來的。

可請這樣的老師是要花錢的,就像學鋼琴請私教一樣,在經濟條件不好的地方,學生們連教輔都買不起,更何談請名師。

這就是科舉南北差距的由來。

真要讓考生自己來琢磨這種感覺,那等於要求每個考生都是天才音樂人,一點都不現實。

歷來的科舉也很難出名篇,少數的名篇也一定是出於天才之手。

按朱厚照的計劃,會試分開,中選之後再放在一起考殿試,用殿試來決高下分名次。

等於是把五音不全的沒有名師教導的學生跟高帥富分開考試,這樣就不會被笑話了。

等過了會試,就不考八股文了,放開約束隨便創作,你唱山歌也行,你詩朗頌也行,二人轉都可以,隻要出彩,將好的立意表達漂亮就行。

在這種情況下,請了名師的學生就沒了優勢,看的是個人的靈性。

這就避免了南北差距,因為南方的文脈鼎盛,考生們掌握了更純熟的考試技巧,所以在科舉中總是比北人錄取名額多,久而久之,通過科舉選上來的人都是做題家,卻沒有多少實際的工作能力。

采用這樣的辦法也能多取一些有實際能力強、思維靈活的士子,算是一種暫緩矛盾的方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神奇寶貝琰旅 我隻想好好過末世 宇宙流浪的地球人 小蜉蝣 從身體裡有一株向日葵開始無敵 江山為聘醫妃無雙 太古武神 鳳唳九天 首輔家的美食小辣妻 帶球跑後,她被隱婚老公纏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