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十三次相親36(1 / 2)

加入書籤

第121章 第十三次相親36

魏晉時期最著名的隱士大概就是陶淵明。他的「池塘」「芳草」流傳了千年。每讀到他的詩,都覺得這人一定長得鶴發童顏,出塵脫俗,飄然若天上的老神仙。

實際上,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想法不對。真正的隱士哪會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呢?一個人真想隱匿在歷史裡,應該不留下隻言片語於世人,斂跡藏蹤於深山野外。陶淵明等人恨不能天下人都讀過其文章,又怎麼可能是心如止水,了無掛礙的真隱士呢?他們恐怕不過是如李白一樣的名利場失敗者而已。

這些偽隱士裡出過不少名人,其中一些人還被稱為「山中宰相」或者「黑衣宰相」。也正是他們的經歷明明白白告訴大家,所謂「隱」不過是為了「顯」。

就像老子的「守其黑」是為了更好的「知其白」,也就是所謂「不爭之爭」,看似「不爭」,其實是換了一種爭的手法。

古往今來大多數隱士都與非隱士一樣渴望功成名就,不願平庸度過一生。他們的「隱」就像是孔雀用來引逗異性的尾羽,是他們招來富貴與聲明的工具。他們一旦有機會在名利場得利,就會毫不憐惜的將「隱」棄如敝履。

這些看似孤高之士的名利熱衷者,大概就是賈寶玉嘴裡的「祿蠢」之屬。

那麼,幾十億年來地球上有過真隱士嗎?

這問題很難有準確答案。覺得,大概是有的吧。隻是不論有無,我們都無從考證。

如果真的有。這些人多半不是為了不「折月要」,更可能的是像《桃花源記》裡的避亂者。在歐洲真的出現過這種人。他們沒有生活在河那邊的桃樹林裡,而是躲藏在深邃的山洞裡,也有的避居在不容車馬的山崖上。

據說山中老人和其狂熱的信徒們也是住在山崖上。中東一帶直到現在還留有他們居住過的「鷹巢」。

說起來,人與人的差別真的很大。他記不清在哪看過一句話「人與人的差別,大過猩猩和猴子。」同樣是住在山上,那些人是顛沛流離,流離失所後的避難。而阿薩辛們卻是以之為據點,威震整個基督教世界。或許,沒有蒙古人的大屠殺,他們可以繼續多威脅歐洲幾百年。

曾想過生活在一片滿是芳樹佳草的世外桃源裡,像隻沒有世俗煩惱的蒼鷺一樣過一輩子。渴了喝水,餓了吃魚

不過,他明白這不可能。這種念頭永遠都隻能是一個狂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