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十三次相親45(1 / 2)

加入書籤

第130章 第十三次相親45

其實,他也不是每次都能堅持原則。很多時候,人要想堅持原則,也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換句話說,人們對堅持原則這件事也是量力而行的。

比如:滿清朝廷對待西方列強的無盡勒索。按照華夏傳統,中國的朝廷是位於世界頂點的天朝上國,絕對不可以接受他國的威逼利誘。

滿清皇帝以及親貴、大臣們在一開始是想著堅守這一原則的。可是,英夷在鴉片戰爭中大獲全勝,讓滿清見識了什麼叫船堅炮利,什麼叫所向披靡。此後,滿清再沒堅持過什麼原則,甚至都不敢叫英國人為英夷,隻敢稱之為英吉利人。

當真是丟盡了歷代大一統王朝的臉麵。連帶著整個中華文明圈的列國,諸如日本、朝鮮、越南、緬甸、不丹諸國都顏麵無光。

在生活中也曾多次像滿清王朝一樣,麵對生活中的艱辛、不公、柯難一次又一次妥協退讓,一次又一次喪失原則。

他事後靜下心來琢磨:不退讓可以不可以?堅持本真,堅守原則可以不可以?

答案是:不可以。

為什麼不可以?

實力不允許!

往大了說,秦國的連橫為什麼比三晉的合縱有效?

是因為秦國歷代國君都是聖人明主嗎?

當然不是。

以政績來說,有兩位君王是秦孝公死後與秦始皇帝登基前最有作為的兩位秦王。

他們是秦武王和秦昭襄王。

秦武王打開了秦國進入三晉的通道,在事實上打垮了韓國,真正開啟了秦國滅亡六國之路。

秦昭襄王肢解了楚國,打垮了趙國,顛覆了齊國,進一步蠶食了韓魏,是秦始皇帝之前,吞並六國土地最多的君主。如果不是有hd城下的大敗,他很有可能成為第一位一統天下的秦王。

但是,我們得看到,秦武王事實上背棄了連橫之策,而是實行純霸道,也就是不顧政治環境去強攻。

他當政時期,連橫政策著名的推行人張儀被驅逐出秦國。秦武王取得的輝煌成就與連橫政策無關。也就是說其成就與富有彈性的伐謀無關,完全是伐兵,任力的結果。

而昭襄王的豐功偉業完全是因人成事。他的一切壯舉都是由白起完成的。從韓魏,到楚,到齊,到趙,都是白起領兵打敗的。白起不領兵,hd城就堅不可破。白起一死,信陵君就能帶領列國聯軍大敗秦軍。

關東諸王中與他們類似的有兩個。一個是以武力橫行天下的宋康王。一個是有東帝之名的齊閔王。

這倆王都是身死國滅。可他們之所以滅國,並不是自身能力不如那兩位秦王。

宋康王可謂是天降奇人,以遠小於齊、魏、楚的宋國對各國開戰,竟然能屢次獲勝,特別是接連打敗魏、楚、韓諸國。以勇武彪悍用兵如神而言,遠勝依靠秦國諸多名臣輔助的秦武王。他最終流亡他鄉而死,國土被列國瓜分,不過是因為宋國終究是小國,人口,土地,財富有限,經不起老牌大國齊國的長期消耗戰。

鷹生於雀巢,格局受限,實在不是全靠人力可改變的。盡管如此,齊國終因滅宋耗盡國力,被燕國領著列國滅亡。

滅宋的齊閔王。

人們都知道他滅了宋,卻少有人知,他還滅了燕。他能被稱為東帝,就是因為他統治下的齊國第二次滅了燕國。這在當時是一件足以讓天下統一提前到來的大事。

事實上,若無五國伐齊這事,他的政治成就遠高於西帝秦昭襄王。

此人有四大歷史成績,第一件滅燕。第二件滅宋。第三件聯合韓魏瓜分楚國領土。第四件帶領韓魏打進函穀關。

就在秦昭襄王的時代,楚懷王滅了盛極一時的越國,趙武靈王滅了五千乘之國中山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