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十三次相親91(1 / 2)

加入書籤

第176章 第十三次相親91

還有的考生會說:我有的時候思想上會懶惰,會有不願意主動承擔工作的時候。我以後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糾正懶惰思想。

他們可能覺得,這種小毛病是普遍存在於所有人身上的。自己把這些毛病推出來,既能蒙混過關,又不至於給將來「留小尾巴」。

可事實上,考官聽到耳朵裡就是另一種感受了。

就算是細小如秋毫的小毛病也是毛病。好比一件新買的瓷瓶上有輕微的刮痕。哪怕痕跡很淺,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這也是一件也是有瑕疵的瓷器。

但是很多人形成一種荒謬的思路。他們把麵試中的自我批評作答,真的按照考題字麵意思去解答。

其實,他們都明白一個事實。哪怕再無傷大雅的缺陷,都會給人留下負麵印象。於是乎,他們挖空心思去找一些盡可能造成最小負麵影響的缺點。

也是近幾年才想通一個道理。與其去搜腸刮肚找自己的缺點,為什麼不能盡量在題目允許的範圍內誇自己呢?

那個小夥子比別的考生聰明,也比當年的機靈,這麼年輕就想到了這一點,並且把這想法貫徹的很成功。

他非常誠懇的說了一大堆自己的缺點。

可聽的明白,這些缺點沒有一樣是與他自身的主觀認識、自身學識、自我修養有關。

那些缺陷是由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工作單位等等外在客觀條件的局限性造成的。

他甚至巧妙的用自我批評表達出一個觀點,如果能有更高層次的平台,更廣闊的空間,更強有力的支持,他就能做出更多成績、實現更快的成長,獲得更多的成功。

聽完後,頗有想浮一大白的感覺,簡直想起立給這位睿智的考生鼓掌三分鍾。

人真是不能橫向對比,他深絕自己不如此人,那些考生不如此人,恐怕那些考官年輕時也不如此人。

忽然記起來一件往事。

早在他還上中學的時候,就聽到過一種說法:當老師的家長更容易看不起自己的孩子。

同學們對此的解釋是:老師比別都家長看到的優秀孩子要多。因此,更能發現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差距。

他當時不過是當做笑話來聽,今天才發現可能事實正是如此。

當老師的家長未必是專意做這種對比。很多時候,人不是有意識的把某人與某人相比較,而是被動的發現某人不如某人。

如果一個老師的孩子樣樣稀鬆平常,可老師本人每天都看到聰明伶俐、勤修苦學、積極上進、玲瓏剔透的優秀人類群體,那種感覺一定不美妙。

大概相當於每天都給他們敲響警鍾:你的孩子不屬於那個群體。

這的確容易讓人產生極強的挫敗感,於是就會想趕緊做點什麼,以便挽救一片昏暗的未來,可回家之後又發現自己的孩子實在無法與那些人相提並論。

畢竟不是人人都有詩人的豁達,能認識到家長與孩子「可能俱是不如人」。

有的人就會從對未來的恐懼,諸如:因孩子不爭氣導致本人晚景潦倒淒涼之類的悲苦前景

裡生出無盡的焦慮,再從中迸發出憤怒,一旦怒火噴薄欲出,就會越瞅那些小家夥,越像是前世的冤家,進而對他們聲色俱厲,甚至因不足道的小錯對之飽以老拳,仿佛這些於優秀無望的小動物就不該來到世界上。

其實,這大可不必。

首先,他們不是自己要來到這些家庭裡的。如果人生有的選,覺得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做個皇帝,或者至少當個諸侯。

反過來想想。沒準他們對自己一出生,就有現在這樣的父母,也是心懷諸多怨念。

其次,羚羊一輩子也吃不到長頸鹿常吃的那種樹葉。可成年羚羊不會因此找小羚羊的晦氣。因為它們知道,就算打死這些小東西,它們的小短脖子也伸不到高聳的樹冠上。

大千世界裡,很多事是無法強求,也強求不來的。

人們不必為此過於癡惱。

就像千裡馬能縱橫天下,但無法奔騰於鍋台爐灶之間。老鼠雖見不得光,上不了街,卻能在狹巷陋室裡如魚得水。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活法,老鼠再卑微,再不受人待見,既然有來生命,總得咬緊牙關活下去才行。

不可否認,人與人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

有的人可隨手拈來一段佳句。有的人苦思冥想一輩子也寫不出一句通順的話。

就像那個笑話,復雜的數學題不是人一著急,加把勁兒就能有正確結果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