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第十三次相親131(1 / 2)

加入書籤

第215章 第十三次相親131

早上,去單位,路過一個買豆腐腦的攤位。

這個小攤子就在他單位南麵的一條破舊小街的道口。

這個街道南北兩麵都是以前一個老國企的宿舍樓。該國企現在並未解散,隻是收縮了業務範圍,換了新名字。

那些原本住在這裡的老住戶大都搬到更新的小區去住。這裡現在住的基本上都是外來的租戶。

那些房子從二樓開始,每戶都有配著灰色石欄杆的半圓形露天陽台,建築整體是四四方方的,配著一個中式的屋頂,帶幾分舊上海本洋派建築本土化的風韻,洋氣中多少透著些土氣,很是有些hd學步的意味。

當然,這些建築盡管現在看起來不倫不類半土不洋的,但放在三十年前應是頗為時尚的。

可惜「人不如舊,衣不如新」。這些房子從幾十年的風雨裡走來,就像水靈靈的小姑娘終變成佝僂寒酸的老婦人,再無昨日的光鮮亮麗可言。

不客氣的說,它們看起來更就像是城市身上的灰色苔蘚,實在是有礙觀瞻,讓人有把其推倒翻蓋的沖動。

說來奇怪,舊上海遺留下來的萬國建築群,不但絲毫不會給人這種感覺,還能讓人嗅到異域文化的別樣風味。

這大概就是好的設計作品與劣質設計作品的區別。又或許,問題不是出在設計上,而是源自審美。

中式也好,西式也罷,中西混搭也行,總得有一個審美的結合點。

或者是取西方建築類盧浮宮的富麗堂皇之態;或者是取中式建築似故宮的巍峨雄偉之貌;或者乾脆就取中東建築天方夜譚般的異域風情之趣。

無論選用哪一種情態為整體建築的視覺中心,都好過沒有中心的,為了雜糅而雜糅的建築風格混合體。

當然,這倆小區並非一無是處。最難得樓間距很是寬大,足有六十米以上。

小區內居民大多是年輕的打工人,白天忙於生計,多在市內各處奔波,使得小區內看起來人煙稀疏,不似有些老小區隨時都是一副人聲鼎沸的大雜院樣貌。

特別是在夏天,小區內樹木高且大枝葉繁茂,一遇輕風就有幽禽鳴啼傳出,頗有幾分蟲鳴遠岱的古意。

據他所知,這裡的房主們一直盼著拆遷。最初有不少房地產商想在這裡建商品房。但是,房主們要價太高,超出了房地產商的承受範圍。這幾年,已經沒人再提起在這裡搞開發的事。

房主們似乎對此不以為意,並不著急找人來拆遷,隻是一味等著房價繼續攀高,巴望著最終得到一筆大大的時勢之財。

借時代的東風獲得巨額財富,就跟憑借祖蔭得到富足的生活一樣,認真說起來有不勞而獲之嫌。可一旦榮獲這種幸運,絕對不會有誰能為了世界的公平,為了道義的永存,為了生而為人的大義,而極力避免,拚死拒絕的。

覺得,如果是他手裡有這種房子,一定會在開發商普遍無力償付拆遷款,而居民們仍保持樂觀心態的時候,趕緊尋找下家把這顆隨時發芽的土豆傳下去。

既然接連幾年,不同的開發商都因為拆遷費用太高,而放棄對這一區域的開發,說明住戶們索要的補償款已經超出市場應付價值。

這種情況下,再不出手,一旦所有人都知道,這裡是一片有價無市的待拆遷地,勢必使該地的房價走低。

與其等到土豆在手裡發芽變成廢品,遠不如在其仍是顆土豆的時候出手。

可惜,懂得「見好就收」、「適可而止」的人並不多。

在房主們的過高期望下,這兩個棚戶區一樣的小區變成這座城裡的兩朵奇葩。

一方麵,房價可列入本市各小區要價最高的梯隊;另一方麵,房主極不願出售房屋。就好像,誰買了房子,就是占了房主天大的便宜。

初回此城工作時,曾在這倆小區找房子租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