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第十三次相親152(1 / 2)

加入書籤

第236章 第十三次相親152

這看起來很諷刺,全部古代名將的智慧加在一起,都無法給一支冷兵器時代的軍隊帶來特別加持,跨過這區區三百米的火力網。

可仔細一想,造成這三百米距離的武器,其實是人類在漫長的知識黑夜裡,扌莫爬滾打幾十萬年,在無數次失敗中,一點一滴積累經驗,獲得認知,不斷嘗試後,終於在近代,把所見所聞所知高度凝練升華,才榮獲的啟蒙之光中的一束。

對於古代名將們來說,那不是地麵上幾百米的距離,而是腦海裡不可逾越的時代鴻溝,是滌盪黑暗舊世界的一道光,是時空中隔絕冷兵器與熱兵器兩個時代的高牆。

不過,盡管這堵牆令人望而生嘆高不可攀,卻不能構成兩個時代間涇渭分明的界限。

畢竟冷、熱兵器時代交替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其間有一段彼此疊加的過渡期。

這個時期大約從中國術士們在煉丹爐裡發現火藥開始,直到歐洲人用火炮轟開滿清的腐朽大門為止。在上千年的漫長歲月裡,戰場上的冷兵器與熱兵器猶如拉鋸般爭奪著戰場控製權。

覺得,熱兵器在世界範圍內顯現出其優越性,應該是因整個世界島範圍內刮起的那陣旋風。

那股風能吹垮無數強權,不是依靠所謂騎兵的分進合圍,穿插縱深等戰術。

這些騎兵戰法,早在秦趙燕三國輪番教訓匈奴與東胡的時代就存在,並不會讓騎兵軍團,對以步兵為主的軍隊產生壓倒性優勢。

真正能讓那風橫掃一切的,是一種歐洲人在此之前,並不了解的中國雪。

當這場大雪覆蓋整座世界島的時刻,也就是熱兵器敲響冷兵器喪鍾的那一天,同時還拉開歐洲乃至全世界封建貴族消亡的大幕。

渾身鎧甲的騎士,還有高據山巔的城堡是歐洲封建時代的象征,也是貴族權力的標誌物和基石。

但是,這兩樣東西在成熟的火炮技術麵前,就像是墓室裡紙糊的二百五,空有嚇人的模樣,傷不得人分毫。

當然,新事物總是像人類的嬰兒一樣,無法以成熟的麵貌誕生。

在歷史長河裡出現過許多不盡如人意的過渡角色。比如:火銃、鳥槍、燧發槍等等。

這些未成年的家夥在戰場上的表現經常不如弓弩亮眼,甚至有時候還不如重裝步兵手裡的長矛和大刀。

火器在燧發槍出現前,要想戰勝弓箭與長矛,就必須依靠堅固的城牆,牢固的營盤,或者結實的鹿角,才能發揮其強大的威力。

遭遇戰中,依仗火器的軍隊一旦己方陣型被對方騎兵沖擊,或者被弓箭兵接近,就會從戰場猛虎,變成毫無還手之力的待宰羔羊。

以至於,滿清當權者在打敗殘破的南明後,滿足於以彎刀勁弩對抗火銃、鳥槍的便宜勝利,自以為傳統戰術可以打敗一切新技術,卻可悲的沒意識到,一旦槍械製造技術成熟,槍在戰爭中會像死神的鐮刀一樣,輕易收割走所有騎兵和弓箭手的頭。

事實上,早在康熙還意氣風發指點天下的年代,滿清不論是武器還是軍事思路,都已經在全麵落後於崛起的歐洲列強,甚至像隻能依靠體重贏得相撲的胖子,如果遇到體量相近的技術性選手,就會一敗塗地顏麵掃地,把底褲露在全世界麵前。

這一時期,燧發槍已經多次出現在東亞各個戰場中,雖沒能讓如日中天的滿清帝國太過出醜,但一次又一次重創冷兵器為主的龐大軍團。

可古怪的是,滿清統治者們明明看到己方弓弩與敵方槍之間的差距,卻對此嚴重事態表現的毫不在意,著魔一樣地固執認為依靠快馬、彎刀、弓箭,一定能夠打垮敵人的火槍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