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第十三次相親170(1 / 2)

加入書籤

第254章 第十三次相親170

不知道經過哪位成功人士的運作,現在的網絡上流傳著一句笑話:孔子的《論語》是當時道上的規矩。

拋去其中的戲言成分,《論語》確實是描述社會規矩的著作。

隻不過這規矩不是針對所謂「道上」的人,而是麵向社會生活中的所有人類。

通常,人們認為孔子強調的中心論點是「禮」,孟子所推崇的是「義」。

據理解,孔子的規矩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禮、儀、道、德」,核心不是「禮」,而是「德」。

什麼是「德」呢?

德,有很多解釋,就像佛陀的論述,被人們解說出成千上萬中說法,就算是三藏法師親自去天竺,取回當地尚存的古經,也沒能解決,人們看佛經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情況。

「德」的定義,也麵臨這種問題。儒家弟子對這個字有許多具體描述,卻都是隔靴搔癢,讓人看得雲裡霧裡,心中不爽快。

別家的學者,對這個詞的解釋比儒家的解說更明確一些。

比如:法家韓非子對「德」的解釋就很簡潔

依照這位法家巨子的說法。

所謂「德」,就是「威德」。

有「威」就有「德」。可以說,「威」就是「德」之母。後者是前者之子。

那麼,「威」又從哪裡來?

不同的「威」來源不同。

野獸的「威」通常來自尖牙利爪,特別是獅虎熊豹這些大型食肉動物。

而,豺、狼、鬣狗這些體型較小者,其「威」來自於種群數量。

單隻公狼或鬣狗的破壞力大致與一頭野豬相當,甚至還稍顯不足。單隻豺在力量與體力上就全麵落後於野豬。

但是,在自然界,野豬是這些野獸的獵物。

原因就在於狼等野獸捕獵是有分工合作的群體行動,會使用各種策略,把野豬與群體分開,把局麵由多對多,變成多對一。

這時,狼群豺群就可以對野豬產生「威德」,並以「德」服豬。

那麼,一個組織的「威」來自何處呢?

關鍵在於「刑」。

「刑生力,力生強,強生威,威生德。」

「刑」就是一個社會組織的尖牙利爪,是這個組織分割、分離、解決「野豬」的策略。

簡而言之,法家的「德」以令人恐懼為基礎,就像傳統婚慶裡的紅色,看起來似乎是喜慶色,實際上是用來威懾人與不詳的恐怖色。

當然,現在人們普遍忘記所謂喜慶色,本意是用來逐退不詳的。

這與人們的思維方式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不太重視東方古老智慧的傳承有關。

在古東方智慧裡,禍與福,祥瑞與災異,陰與陽都與硬幣的兩麵一樣,是對立統一的存在於一個統一體裡的。

依據這種觀點,喜慶活動中必然蘊含著禍端的萌芽。而紅色作為取自神靈袍子上的顏色,在人們的心目中有驅散災禍的神效。

於是乎,人們就會在新婚當日大事鋪張紅色物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娘子錦鯉運 再造聖主從繼承道觀開始 簽到長生 七界共存 我,真的狗 星球修仙記 文壇鬼才?我真的不是! 封印千年的徒弟他回來了 你已是妖魔 逆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