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宮爆龍蝦(1 / 2)

加入書籤

開始前先講個故事,關於兩座橋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寡婦,與河對岸的和尚相好了,兩人常常一起幽會。寡婦的兒子長大了,有了錢,於是造了一頂橋。以免冬夏,兩人等船、泅渡時寒暑之苦。

如果在封建時代,這是個該讓人狠狠批判的故事。即使在如今,寡婦、和尚這種事,大約也不為社會所容。

但是這座橋始終在,千百年來,跨在姑蘇城閶門外,在七裡山塘的東端——它叫渡僧橋。

蘇城還有另一座橋,它叫愛河橋,距離渡僧橋不遠,跨在石路的南邊。

常有人問,愛河在哪裡?

愛河在人的心裡。

那麼橋又是什麼?

橋是你,也是我。

這是個聽來的故事,在典籍中當然是找不到的,典籍記載的是東吳時有僧人募款建橋而得名。最初說這個故事的人大約也沒有名字留下,隻是那兩座橋始終跨在那裡,就和那個故事,跨在每一個蘇城人的心上。

蘇城人是叛逆的,在柔情似水的外表下,永遠有一顆叛逆的心,叛逆封建,叛逆皇權。但蘇城人也是有愛的,那份叛逆,正因為愛而存在。

「婉容,今天去孫若涵的咖啡館嗎?他做的菜真的很好吃。」

「這算什麼,介紹男朋友?就不怕我搶了你的情夫?」

「什麼呀,我們還沒到那一步。」

「那到哪一步了?牽手?接口勿?還是……算了,以你的性子,肯定第一步都沒有。不逗你了。」

不,第一步已經有了。碧君暗道,前兩天孫若涵約她爬了靈岩山,前山還沒什麼,後山一路走雞籠山、天平山、白馬澗,起起伏伏都是沒開發、沒修路的荒山,驢友倒是很多,但那路實在不好走。爬山,真的是手腳並用的「爬山」,抓著草根、攀著碎石,哪怕這樣,好多地方還要孫若涵牽著手才不至於摔倒,一路爬到白馬澗,她一人就乾掉了15升的礦泉水。

比之約會,這更像是體育鍛煉。但事實上兩人確實牽手了。但是這樣的牽手,真的是她認為的「牽手」嗎?

孫若涵總是這樣,做一些讓人搞不懂的事。連該不該在意都搞不明白,總是讓她傷腦筋。

但是隱約的,她又不是真的排斥這種感覺。

「咖啡店我還是不去了,路上到處是燒香的,感覺挺嚇人,晚上還是早點回家。」

這麼一說,碧君也想起來,剛才一路上看到路邊不少人在燒香化紙。但中元節已經過去半個月了,今天算農歷是7月30日。

「今天有什麼特殊嗎,為什麼這麼多人燒香?」

「這是狗屎香,民間傳統,你家不燒嗎?是不是蘇城人?」

碧君家還真沒有燒香的習慣,不過就此被質疑血脈了,還真過分。

「那這香有什麼典故嗎,燒給誰的?」

被這麼一問,謝婉蓉也答不上來了,支支吾吾。總有一些習俗是這樣,從小跟著長輩去做,卻說不出所以然。

「總之,反正,這是風俗。」最後她賴皮道。

問題不了了之,本來是謝婉蓉挑起的話題,現在讓碧君倒是有點在意了。當她來到咖啡店,孫若涵回答了她的疑問。

「這是燒給張士誠的。」

「誰?」

「張士誠,和朱元璋爭天下,輸了的那個。」

這個答案讓人意外,碧君原以為是供奉哪路神仙,或者敬拜哪個烈士,沒想到是個六百多年前的起義軍頭頭。

「燒給他乾嘛,他做了什麼讓人敬重的事嗎?」

「也沒什麼讓人敬重的,隻是因為他和朱元璋作對。蘇州人討厭朱元璋,討厭了六百多年,就給張士誠燒了六百多年的香。」

這日子猛一聽著,比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的日子還要長,六百多年傳下來的習俗,簡直帶著神話色彩了。哪有人的恨能恨那麼久?

孫若涵沒有再說什麼,他也隻是知道這個習俗而已,他本人也沒有燒香化紙的習慣。

「今天做了些『宮爆龍蝦』,一起嘗嘗?」

蘇城人常言「不時不食」,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時令美食,夏天就是吃龍蝦的好日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發現皇帝是女人後… 重生後,頂流愛豆他纏著我官宣 身為反派的我根本不像反派 看著我睡長命百歲 恐怖復蘇之,開局路遇詭物 我靠賣玉雕爆紅娛樂圈 鬥羅:淩天一槍 女總裁的非常保鏢 甜溺 幻想次元真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