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行腳僧(1 / 2)

加入書籤

迦葉如來舍利的出現驚動了整個姑蘇城的佛教界。

一般發現的文物古董是可以有蘇州文管會處理,決定是陳列博物館還是另行研究。但舍利雖也是文物,卻畢竟有所不同,所以如何處置的問題還是移交給了蘇州的佛協會定奪。

舍利自然不能送去博物館,那是對佛祖的褻瀆,但供奉在何處又是放在台麵上的問題。姑蘇自古香火旺盛,佛教氛圍濃厚,城內大大小小寺廟眾多,任一家寺廟都想要瞻仰佛光,爭來爭去未免不美。

最終佛教協會卻決定將舍利重歸虎丘塔,一如千年的時光中,依然放回塔內封存。

不過在那之前,如來舍利現世這樣的大事總還需要舉辦一次法會,以大典供奉佛寶。法會並不拘泥於寺內僧人的身份,隻要是姑蘇城內的佛信徒都可以參與,瞻仰佛寶共襄盛舉。

佛教界舉行舍利瞻禮法會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場法會動輒千人、萬人規模,更何況是供奉如來舍利這樣的大事,這個夏天注定在忙碌中度過。

這樣的繁忙和孫若涵似乎並無關係。

閒日裡,他都會山上山下走走。虎丘,可以說是吳中第一山——不在於它的高度,而是知名度。

八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文人這樣一步步爬上虎丘山。走的很慢、很悠閒,將四處的景致仔仔細細的看到眼裡,品在心裡,然後發出了一句流傳到今天的感慨——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這是一句來自八百年前的廣告詞。

若讓人說出一個蘇州自古以來最有名的人,答案可能五花八門,但若將這個問題去詢問一些對蘇州並無了解的人,比如香港、台灣同胞,答案卻驚人的一致——蘇東坡。

為什麼?蘇軾,既不是蘇州人,也從未在蘇州為官。

答案就是他說了這句流傳八百年的廣告詞,將蘇州、將虎丘,也將自己傳到了海內外。讓人知道了江南一隅有座姑蘇城,城裡有座虎丘山,山上那斜塔,論歷史遠在比薩斜塔之上。

虎丘確實應該感謝這位八百年前的遊客,將自己的名字帶到了世界。

孫若涵一步一階的走在山路,漫無目的的,很快來到了虎丘腳下,那是七裡山塘的西端。

這條街孫若涵的家——幾十年後的家。這段日子他常常會來山塘走走,體悟某種有些矛盾又有些新奇的感覺。他曾屬於這裡,卻又分不清是曾經還是將來。

古樸的山塘,完全沒有絲毫後世景點的樣子。沿河的房屋裸露著磚塊,看不太出原本的顏色,陳舊又破敗。望去一排排木質的窗欞更是破落,也不知是太髒還是已經腐朽。

相對的,來來往往的行人也沒有後世的匆匆。悠然的、慢慢的生活著,讓人感覺這是一條活著的街巷,而不是裝扮著放在櫥窗裡展覽品。

走在其中不免有些不太好聞的氣味,估計某些牆角還有傾倒的汙水和小便,但漫步在街巷裡走一會兒,很快讓人融入其中,又不覺得在意了。

街口經常有個老和尚,也不知是雲岩寺裡的僧人還是雲遊的行僧。他戴著眼鏡,批著麻布淡黃的僧衣,時常坐在一處石墩旁。每次見他,總是在掛著『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僧布的鐵缽上襯著紙用毛筆在寫字。

將鐵缽倒扣在石墩上當做書桌,老和尚穿著一雙鏤空的拖鞋,隻用帶子係著勾住腳趾,寫字時常常脫在一邊。將那有些發紫的腳半擱在石墩旁,方便彎下身寫字。

孫若涵有時會站在和尚身後看看。

因為國家是去年才開始推廣簡化字,真正簡體字推行還是要到八九十年代,所以和尚用的還是民國時通用的繁體。他的字不算漂亮,但還算工整,讓人看著並不費勁。

大多數時間老和尚都在抄佛經,一字一筆,也不知寫的是什麼。每個字孫若涵都認得,但也看不明白經文的含義,更不知是哪篇經典。他唯一知道的佛經隻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那篇《心經》是碧君曾經送給他的風鈴上刻著的文字,更多的就不甚了解了。

但偶爾,和尚也會替人寫信。

他見到過幾次。當老和尚寫信箋時,周圍或站或蹲三兩個居民,口述著讓和尚代筆,姑蘇的鄉音轉化文字有時還要爭辯幾句詞意。一封信寫完,多是給和尚幾把米,或是一塊紅薯,和尚也來者不拒。有時哪怕遇到不給分文的,和尚也不會糾纏。

這大概本就是一種化緣。

「施主是有信要代寫嗎?」

這日,或許是孫若涵在和尚旁邊看得久了些,他突然開口問道。

「不用,我會寫字。」

「識字啊,那挺好。」他笑著點頭,「人不能做睜眼瞎,像你這樣年輕的,就該多念念書。這佛經能看懂嗎?」

大概是孫若涵盯著佛經時間久了,老和尚才這麼問了一句。

孫若涵搖了搖頭,「字都認得,但說的什麼意思完全不懂。」

「不懂啊?沒事,其實我也不懂。」

「啊?」

孫若涵驚訝的樣子讓和尚覺得有些好笑,咧嘴露出了一口常年粗糧磨損的牙齒。

「這佛經啊,其實很多都是梵文,音譯過來的。大概什麼音,就用漢文寫了。過去跟著師傅念,一千遍、一萬遍,念是念熟了,卻也不懂說的什麼。以前的大師傅們大概還懂,這打了幾十年的仗,就沒人懂啦。當年唐僧不就這麼去西天求經麼,天竺傳來的,誰也看不懂,需要人去翻譯翻譯。」和尚說著笑了笑,指著自己抄寫的經文,「懂不懂其實也沒關係,寫寫字、抄抄經,也是修行。」

「師傅你是在這雲岩寺修行嗎?」

「前陣子是在雲岩寺掛過單。不過老僧僅一行腳僧罷了,哪裡都呆不住。在這佛寺裡修行,天天拜佛日日念經,其實還不如在外麵多走走。一粥一飯都是化緣而來,化的是糧米,播的是心田一點善念。」

和尚說著收起了毛筆,看紙上的文字也徹底乾了。

「在這裡也呆了一陣子了,該走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發現皇帝是女人後… 重生後,頂流愛豆他纏著我官宣 身為反派的我根本不像反派 看著我睡長命百歲 恐怖復蘇之,開局路遇詭物 我靠賣玉雕爆紅娛樂圈 鬥羅:淩天一槍 女總裁的非常保鏢 甜溺 幻想次元真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