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對決詩佛王維!(三)第三更(1 / 2)

加入書籤

《感遇》詩一共有十二首,都是張九齡遭讒言貶謫後所作的,創作時間應該在他此時當宰相以後的時間段。

小陳抄的這首不僅是《唐詩三百首》的第一篇,也是這一組詩的第一篇,有點「開宗明義」的意味。

詩的大意是說:

春天的蘭花葉子繁茂,秋天的桂花晶瑩、明亮。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都順應了美好的季節。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說實話,當年雄心勃勃地說要背下整本《唐詩三百首》時,看到這開篇的第一首,並沒有看出來這詩好在哪裡,又憑什麼排在首頁。

讓小陳這樣附庸風雅的人去看,必須要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或者「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種「好」得非常明顯的詩他才會去說好。

不知道炫技的詩,平淡的詩,那就是普通,那就是不好。

小陳甚至覺得,如白居易的很多詩,陶淵明的很多詩,都平淡得有點無趣,甚至沒什麼「詩味」。

包括張九齡的詩,也是這樣。除了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確是千古絕唱,但那首詩也似乎隻有這一句好到爆表,剩下的三句都挺平淡。

(當然作者菌自己是白居易的狂熱粉絲,我所有的網站昵稱包括筆名都是從白居易的詩裡來的,哈哈哈!)

雖然不知道好在哪裡,但張九齡自己寫的,必定是最符合他的藝術偏好和追求吧?

陳成記得在自己那本少兒版的《唐詩三百首》的題解中看到,《感遇》詩是張九齡晚年表達對自己不再被重用的憂憤,以及對唐玄宗疏離自己的不滿——那就肯定不是現在寫的啊!

怎麼,難道是我看的注釋寫錯了嗎?

小陳內心非常忐忑,被大唐宰相當場指出他其實是一個不要臉的「文抄公」,結局想來格外悲慘……

張九齡初看的確恍惚覺得這是自己寫的:

這「比興」的手法,這從《楚辭》中學習來的用美人、香草比喻君王與臣子的關係……

一看就是自己寫詩的套路啊!

越看越覺得像。

可又沒想起來自己有寫過這首詩的跡象,不覺啞然失笑:

怎麼會有這種錯覺!

實屬多慮了。

看到張九齡那種「了然於月匈」的笑容,小陳自覺「西洋鏡」被看穿,羞愧地低下頭去。

李隆基看到張九齡一驚一乍的反應,也覺得很有趣,便問:「張卿各自的詩作已經過目了,現在可已有了計較?」

張九齡起身道:「業已有了!」

「哦?孰勝孰負?」李隆基笑。

「自然是王摩詰的詩更好!」張九齡不假思索地回答,李隆基大笑,一副不出所料的樣子。

「不過——」張九齡微微笑:「如果臣同時拿到這兩首詩的話——」

「可能會先拔擢陳萇小友。」

這個結果令李隆基意外,現場其他大臣驚訝,陳成自己也錯愕地抬起了頭:

莫非自己押寶押對了?

「作何解?」李隆基略一思忖,復歸微笑——當然陳成所「作」的詩,在他看來也確屬佳作。

……

為何小陳看不出這首詩的好?

且看這詩第一句,就有很大的「毛病」。

一會兒春天,一會兒秋天,剛才蘭花才開,這邊桂花已經「皎潔」了——這不就是東一棒槌,西一榔頭,想到哪裡就寫哪裡嗎?

也沒有個實景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王妃的捕快生涯 諸天之從歪嘴龍王開始 真少爺靠拆家苟出甜寵劇本 迷糊丫頭冷峻少 24小時雜貨鋪 鬼王的傻妃又狂又傲 末世直播:神魔遊戲,罪孽救贖 機杼若己出 我靠美食征服了大佬們 上門神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