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胡馬度陰山是怎樣寫出來的!(第三更)(1 / 2)

加入書籤

小陳見對方直言不諱地指出對「自己」詩句的不滿,鬧了一個麵紅耳赤,就好像他當初抄襲乾隆《黃瓜》詩一般:「夫子是『七絕聖手』,邊塞詩又是您最擅長的題材,小陳我東施效顰,結果隻能是班門弄斧、畫虎類犬、孔夫子門前賣書啊!」

聽到「七絕聖手」四個字,王大叔笑得前仰後合,但卻並不否認。

王昌齡最牛叉的這個綽號便是「七絕聖手」——整個中國幾千年的詩歌史,在「七絕」這個題材上,除了李白,再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的七絕匹敵!

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並不是流行的詩歌題材,七絕正是因為王昌齡、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風行大唐。

盛唐存世四百七十二首七絕,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占了六分之一,可見其以身作則,引領潮流之功!

會寫,你就多寫點。

到中唐、晚唐,七絕數量之多,儼然已經成為主流,僅僅次於「永恆主流」的五律。

隻是後人的七絕似乎都沒有達到王昌齡和李白的高度,《圍爐詩話》中也說:「王昌齡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明代王鏊)也。起承轉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後人無不宗之。」

既然是奠定規則的大宗師,王昌齡自然對於七絕隻有四句,卻能完成一套完整的「開頭、承接、轉折、收尾」很有心得,所以看他的七絕,最後一句總是特別漂亮,也往往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隻是小陳鬧了個笑話,他第一時間並沒有反應過來自己抄高啟的這首是七言古詩,並不是絕句……

隻能說這幾年他疏於「作詩」,對於音韻的第一反應不夠敏感了。

古詩就古詩唄——盛唐的詩人可不會鄙視古詩,反而非常推崇古詩,不像後世一聽某詩不合轍押韻,動輒攻擊作詩者「又拿打油詩出來丟人現眼了」。

王昌齡最擅長的兩種題材,一是「七絕」,第二便是「五言古詩」了——這一點也和李白相同,隻是李白還擅長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古詩、長短參差「隨口瞎來」的長篇雜言詩和——

詞……(即便是「很不行」的七律,還有《登金陵鳳凰台》呢……)

「晚生這句作得不好,還望夫子指點一二,怎樣可以補救呢?」既然小陳我自己沒有辦法寫好,那就把問題丟給號稱「聖手」的王大叔好了!

你說高啟的詩不好,那你幫他改改!

你行你上!

一副「勤學好問」模樣的小陳躬身行禮,心裡卻有點偷偷想笑。

「額,這個問題,我也沒想過呢!」王昌齡撓撓頭,看向孟浩然,孟浩然一攤手,一副「老夫愛莫能助」的樣子。

平生塞北江南——孟老師隻能「江南」,不能「塞北」啊!

王昌齡一時想不出怎樣給陳十一郎的三句補一句,就問詩歌的「創作背景」道:「這首詩是哪一年寫的?寫給誰的呢?」

這下輪到小陳開始撓頭:自己在洛陽興旺發達的時候,可是結識了不少貴人!

那麼多人,還真不好想!

偏偏這首還很冷門……

將軍?這首是送給某位將軍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王妃的捕快生涯 諸天之從歪嘴龍王開始 真少爺靠拆家苟出甜寵劇本 迷糊丫頭冷峻少 24小時雜貨鋪 鬼王的傻妃又狂又傲 末世直播:神魔遊戲,罪孽救贖 機杼若己出 我靠美食征服了大佬們 上門神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