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怎可吟這種香艷的詩!(第二更)(1 / 2)

加入書籤

張願聽完了陳十一郎所作吟誦祖父張柬之的詩,實話說:

的確是自己聽過的、關於祖父的最好作品!

明知道對方有意嘉膜,卻仍然被這藝術感染力所心折!

收起了先前的怠慢之心,基本相信小陳說的話。

是的,如果不是真心敬仰祖父,斷不會有這樣的詩!

可還沒有等他開口稱贊,陳成卻繼續道:

「世人多稱漢陽王於國家社稷之功,以小子的眼光,於詩文之道,他老人家猶為大家!深得『比興』之法,乃開今世張燕公(張說)、張文獻公(張九齡)之先河也!」

「『三張』賢相之名,於文壇,仍可相匹!」

「並且,當以漢陽王為先!」陳成說著,語出驚人!

「哦?」張願更加精神,雖然祖父素有文名,但要強行把他與文壇宗主張說、張九齡並列,似乎不是很合適。

也拿不準對方是否刻意拔高,便問:「那麼,他的詩文中,你最欣賞哪一篇呢?」

「《大堤曲》!」陳成不假思索道。

「大堤曲」是一首樂府西曲歌名,內容基本上都和男歡女愛相關,唐代的《大堤曲》,是從前朝《襄陽樂》中演化來了,因此也可以視為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

張願微微一笑,輕輕吟道:

「南國多佳人,莫若大堤女。

玉床翠羽帳,寶襪蓮花炬。

魂處自目成,色授開心許。

迢迢不可見,日暮空愁予……」

吟完之後張願嘆道:「此是祖父年少時所作也!」

陳成鄭重點頭:「正是此篇!我猶愛其新奇靈巧,語調清麗,運用樂府原題,卻也不拘,極有漢陽王自身特點!」

其實小陳也搞不懂「漢陽王自身特點」是什麼,畢竟張柬之的詩流傳不多。

但這隻是場麵話,隻要對麵不較真,肯定沒有問題。

而且他也知道用美人、香草比喻君王與臣子的關係,是從《楚辭》中學習來的,便把當初從張九齡在他與王維k時,評價他的《感遇》(實際是張九齡自己的《感遇》),那些表揚的話原封不動地套用到這裡了,什麼「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表麵上寫夫婦關係,實寫政治君臣關係;

什麼屈原的「美人」是楚懷王,張柬之的「美人」是高宗或者武後啊——這些都套過來了。

張願連連點頭,顯然很認同小陳——或者說張丞相對於此類詩的解讀。

小陳暗自好笑,心想:

古代的詩,明明有的就是單純寫男歡女愛,後人為了不影響古人正人君子的形象,偏偏要曲解,說是借愛情比喻君臣……

神特麼要去愛封建獨裁君主了……

心裡想著,口中卻很謙遜:「小子不才,見賢而思齊焉,到襄陽後,也模仿漢陽王之詩,效顰了一首《大堤曲》。」

「哦?真的嗎?那快快吟來!」張願大樂,笑道:「我這個襄陽人,可要聽聽你這『曲』,作得地道不地道了!」

陳成這次將手別到身後,顯得很放鬆自信,朗聲道:

「大堤曲

妾家住橫塘,紅紗滿桂香。

青雲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璫!

蓮風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王妃的捕快生涯 諸天之從歪嘴龍王開始 真少爺靠拆家苟出甜寵劇本 迷糊丫頭冷峻少 24小時雜貨鋪 鬼王的傻妃又狂又傲 末世直播:神魔遊戲,罪孽救贖 機杼若己出 我靠美食征服了大佬們 上門神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