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紹生到!(第一更)(1 / 2)

加入書籤

不是詩是什麼?

許多許多條對聯唄!

這又要說了,律詩本來就是對聯啊!

紅樓夢「香菱學詩」那一段中林妹妹也說了:「(律詩)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

可問題是,除首尾兩聯外,中間每一聯都要是一副對子,講究對仗;

各句間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對的格式。

一句兩句還好,那麼多,你哪有才力顧得過來?

由於限製過多,容易堆砌死板,寫著寫著就成了套前人的句子。

寫著寫著,隻記得「老子要對仗老子要對仗」,到後麵隻顧著要把眼前的這一聯順下來,已經顧不上全詩究竟是要表達什麼情感了。

歷史上那麼多大詩人大文豪都避免不了這些詬病,你王中流又如何能避免得了呢!

……

過去,在南北朝時期,謝靈運、庚信已經嘗試過排律的雛形,但都很短,五韻、十韻到頂了。

到了杜甫,他實在太擅長對仗了,所以即便排律長一點,他是能駕馭得了的。

白居易就有點變態了,五十韻、七十韻不在話下,甚至寫有「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這種長達一百韻的《代書詩寄微之》。

可即便是這一首,一開始寫著對元稹的思念,寫著寫著似乎也離了題,扯了一堆有的沒的東西。

要是將《長恨歌》算作排律的代表作,那排律中無疑最好的便是《長恨歌》,可事實上《長恨歌》裡雖然有很多對仗的句子,不對仗的怕是更多,硬說是排律有點牽強。

自老白以後,歷代幾乎就沒有能駕馭排律的詩人了。

排律的歷史就是如此短暫——沒什麼起源,沒有崛起,隻講到幾個人,就消失得無影蹤了。

因此,盡管小陳一開始被王中流氣勢滂沱的陣仗差點嚇住,可是他又怎能相信,在這小城中,會有一位與「詩聖」與「詩魔」比肩的大神呢!

與陳成爭論的宣城老哥似乎還不甘心,拉著幾位同伴一同把王中流的大作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再讀一遍,很詫異的是感受依然如故——

每次一讀,每一句都感覺好牛叉好厲害;

讀完了又沒有任何映像!

難道真的是孟浩然的徒弟說的那樣,他寫的那些「牛啊羊啊野鴨啊」的詩——比王中流還厲害?

不對!

肯定是自己幾個人造詣還不夠,王大秀的詩,看都看不懂,自然無法理解裡麵的妙處!

找更厲害的人來幫忙解讀一下!

陳成似乎看穿了他們的用意,笑道:「在場若有能品讀出中流兄這『三十二韻』中『深刻含義』的,歡迎把感想分享出來,好讓陳某也跟著學習一下。」

他自己看著王中流這一段接著一段的長詩就有些頭疼,也懶得去仔細揣摩——

他不相信這種「過分注重形式」的體裁能寫出什麼深意,也不信現場真有人能解讀出。

隻怕王大秀自己再回看自己的作品,也很難完整敘述出自己的「創作心得」。

不排除王大秀真是個天才,詩裡也確有思想。

可太長了的詩,我真的是不想看啊……

過去背詩也是,短點的還行,長的略過。

除非你說這首詩高考必考。(頭兩年沒考,今年……)

在篤定了王大秀的詩不會有什麼大驚喜後,小陳的《獨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全都省了。

陳十一郎足夠尊重了,最後還抄了一首杜牧的詩,要是真想惡心一下江左文人,他就要直接上「遠看城牆齒鋸鋸」或者「大炮轟兮轟他娘」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王妃的捕快生涯 諸天之從歪嘴龍王開始 真少爺靠拆家苟出甜寵劇本 迷糊丫頭冷峻少 24小時雜貨鋪 鬼王的傻妃又狂又傲 末世直播:神魔遊戲,罪孽救贖 機杼若己出 我靠美食征服了大佬們 上門神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