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七章 報仇的女人(1 / 2)

加入書籤

錢莊的事暫時畫上一個完美句號,幾天後,李壽夫婦和武媚娘分頭行動,李壽來到正在建設的港縣。

現在已是冬天,港縣已建半年。

在數百個免費勞力、和更多百姓的努力下,這裡已完全變樣。

一座座磚木做的房屋,在一塊平地上崛起。許多房屋雖還在建設,已能看見其貌。

比現在的廣州設計得還要好,從高處看去,呈一個「豐」字型。

以前的港村就在旁邊,李壽來到這裡,在這裡負責的幾個官員,和秋瑩帶著一大群人迎來。

秋瑩變得更樸實,她將父母弟弟接來。內由父母幫忙看管,她管外,生活比以前更過得充實。

李壽暫時沒進院內:「現在這裡的人有多少?大家吃住這些可解決好?」

以前李壽覺得問這些很無聊,太過形式化。

現在自己當上領導才知道,並非都如他所想那樣,出於擺拍,該問還得問。

秋瑩說:「加上那些勞改者,大小有三千七八百人。我們按殿下的意思,先建房再建城,現在大家都有住的地方,不少從白猿山來的人,已搬進新居。殿下給我們運來那麼多糧和布,我們又安排人打漁,吃的一點不缺。」

李壽點點頭,他雖聽官員說過,親自聽到完全不一樣。

「這裡識字的人多不多?有多少十歲以下的孩子?」

這事大家就不知道了,結果將從白猿山搬來的人招集到,一問之下,有幾十人識字。

三千多,才有幾十人識字,李壽搖搖頭。

十歲以下的孩子倒不少,有八百七十多個。

「五歲以下的孩子,集中到幾個地方統一撫養。招一些有嬰兒的婦女看管,清晨送來,午後由家人接回。五歲以上的孩子,成立幾個私塾。招些識字的人,除教識字,還教他們一些生活上的知識。」

李壽的幼兒園計劃,已升級成初級義務教育的等級,驚呆一大幫人。

李家老家主李敬之說:

「這樣做,花費怕是不少。我港縣才成立,隻怕沒那麼多閒錢。」

「花不到多少錢。」李壽一家人已合計過,這東西每個地方都可自己弄,不用他們出資都可以。

現在才搞,前期他們得投入進去:

「就拿這裡來說,五歲以下的孩子算占一半,四百幾十人,集中到一起,每個大人可看管二十個小孩,不過二十幾人,能騰出多少帶孩子的人乾活?這些乾活的人,難怪還養不活小孩和看護之人?」

許多人一臉恍然,秋瑩說:

「殿下說得是,集中到一起管,不做其它事,一人看管二十個絕無問題,管得還比自己家好。能騰出起碼十幾個大人,哪會養不活他們?」

李壽接道:「四百幾十個五到十歲的孩子更簡單,招十個識字的人、十個老人看管即可。所有看管之人,每人每月一兩銀子。加上紙筆等費用,這筆銀子由官府負擔。但最多隻負責三年,三年後,你們自己想辦法。」

眾人大喜,向盛利說:

「三年夠了,三年以後,我們早已穩定,負擔這筆銀子絕無問題。」

……

港縣碼頭已建好,但不大,勞改分子正在修路。

李壽在幾人的陪同下,來到碼頭。

這裡幾乎全是漁船,隻有一艘較大的商船,就是吳家那艘,和新建的碼頭不成正比。

幾個分在這裡的市舶司官兵很爽,他們來時,還在一間小屋裡烤火。

李壽有些失望:「來這裡的商船不多?」

向盛利說:「開始來有一些,見這裡還在建城,很少有船來。反而去濠鏡澳那邊的更多,許多人去看棉花。聽說還有去偷棉花的,商大人還派了五十個官兵,和當地村民一起守護。」

現在棉花被李壽炒起來,濠鏡澳居然憑這東西,將x港也比下去了?李壽笑道:

「大家不用急,以後城建好,你們這裡不會比濠鏡澳差。」

眾人看向秋瑩,秋瑩隻好頂上:

「殿下,大家也想種棉花。種出來的棉花上交也成,主要是想吸引一些商客來此。」

現在港縣全力建城,發展的東西連自己用都不夠,商客再多也沒用。

「這裡不適合種棉,待城建好後,我在這裡弄兩間藥坊,還可在這裡賣酒精,一定比棉花更吸引人。多招些商人來此做生意,不用死盯著一樣東西。」

「多謝殿下,」大家興奮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神路漫漫 世末仙 扮演最強幽冥魔,竟然被直播了 裝修隊 鬥羅:我靠臉乾翻了武魂殿 星武戰神 全位麵都跪求女配做個人 霸體,從被女人追殺開始 夫人總想氣我 餘生沉沉心悅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