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章 開元二十年(1 / 2)

加入書籤

「越是大家族越容易出敗家子,你說這是何故呢?」

剛微服從國子監出來的皇帝,又進了京師太學,這裡是大秦的乾部培訓班,基本上科舉出來的進士們,都並不是直接授官。

他們金殿麵試,取得進士身份後,還要經過吏部試,吏部考試通過後也並不直接授官,而是侯選。

到如今開元二十年,大秦帝國已經經歷了十幾次科舉,今年的春闈考試甚至還特加恩賞,進士名額從常科的三百六十五人,增加到了兩千個。

一下子如此多的進士,就算現在新科進士們通過吏部考試侯選的主要是縣列曹參軍這樣原來的吏職,可三年一批三年一批的大量新增,再加上每年還會有不少武官轉為文職,占去不少職位,導致的結果就是現在侯選時間越來越長,新科進士們初次授任的官職也已經越來越低。

現在已經開始往九品官去了,再這樣下去,說不定新科進士也得先去當鄉亭長、巡檢這樣的流外吏職都有可能。

可實情就是如此,進士錄取數量多,加之舉人秀才也一樣能夠直接考試為吏職,吏職又同樣能夠往上升入官職,這就導致大秦如今的仕途雖說以考為主,可並不是隻有進士這一條路。

三年一任,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四考之後官吏們按考證成績,或升或降,就算不升降也多會平調,能夠連任兩任的都是極特殊的職位。

而一般情況下,不管是升降或是平調,隻要是九品以上階,那都得先到京師吏部、兵部報道,在那裡侯選,也就是排隊等候官職空缺。有缺了,才能實放。

要是沒缺,你隻能等了。

太學就是那些官員們呆的地方,考中進士授官前,先到太學來上一年學,好好的學一學如何為官理政,學習政務公文格式等等,然後還要到京師各部衙實習一年,或是到地方各道三司使等衙門實習一年。

等這兩年學習和實習完成,也差不多就有官職空缺給他們了,當然,學習成績好和實習表現好的會優先安排,在學習和實習中成績差表現不好的就隻能最後安排,說不得可能還得再呆在京待選個一二年。

而在待選期間,他們可以繼續在太學聽課學習,也可以繼續到京師的部衙中謀個實習職位。

侯到空缺,實授,到任後得經過這一任四考,要是做的太差,說不定沒乾滿三年就被貶官奪職了,乾的好,乾滿三年也一樣還得回到京師來侯選。

侯選期間,也得繼續到太學來進修聽課,直到侯到實缺為止。

這種情況,不算特別的嚴重,一般候選頂多就是半年一年的,不會說三五年甚至十年不選,但這種情況也有不少官員上書反對。

認為進士們是天子門生,天之嬌子啊,如今跟一群舉人秀才兵士一樣的爭奪職位不說,還得侯選,這使的進士廉價了。

但皇帝堅持,寧願讓這些官多候一候,多在京進修進修,多在京師衙門實習實習,也不願意讓進士太值錢,十年寒窗苦讀,一朝得中進士,馬上就成縣令等地方父母官,管理起數萬人口,當一個百裡侯,這如何能放心?

沒有半點經驗,直接就從縣令乾起,這不是拿國家公器開玩笑嘛?不是給那些吏員們架空他們的機會嗎?不是讓官場舞弊營私,**的機會嗎?

羅成雖然是科舉製度的全力推動者,但也不願意看到一個畸形的文官集體的誕生,他需要的是一個優秀的有執行力的國家管理公務員團隊,而不是一群什麼都不懂的進士官老爺。

候選沒有什麼不好的,太學裡多進修進修,到各衙門多學習下辦公,甚至京師的那些大圖書館裡多讀讀書,總歸是有好處的。

陪同在皇帝身邊的是秘書監馬周。

這位大秦科舉第一屆狀元郎,這些年的仕途是一帆風順,處處開掛一樣,從知縣令到遷郡丞,再太守、布政使,然後進禦史台又乾了一任監察禦史,掌管禦史台三院之一的察院。

表現一直都十分不錯,不過在任監察禦史的時候,因為太過剛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皇帝愛惜他人才,所以特在他任滿一任後就調他到秘書監來了。

「大戶人家容易出敗家子,歸根到底還是條件好,再加上驕慣,最終便出了敗家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火影開始做幕後黑手 我在魔法世界開創互聯網時代 極品全能學生 從笑傲開始的諸天萬界 吞噬星空之太上問道 南宋大相公 武逆 九重神尊 魔法生存法則之五界傳說 我從遊戲世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