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太子參加昭仁法會(1 / 2)

加入書籤

光明殿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配殿,東配裡供奉著耆童和太子長琴兩位真神。耆童是顓頊之子,發出的聲音像在敲鍾擊磬,相傳是音樂的創始人。耆童生了祝融,祝融又生了太子長琴。太子長琴在榣山上開始創作樂曲,從此音樂風行於人世間。西配殿裡也供奉著兩位真神,分別是王亥和叔均。王亥是畜牧之神,以擅長馴養耕牛著稱。叔均是後稷弟弟台璽的兒子,創造耕田之法,還發明了用牛來代替人力耕種的方法。

光明殿之後便是「元祖殿」,該殿是軒轅宗各壇最重要的祭祀殿宇,如果因為規模問題,無法建築元祖殿之前的光明殿以及元祖殿之後的三祖殿,那麼元祖殿也是必須要有的。元祖殿內供奉的是黃帝,他是華夏民族的始祖,也是軒轅宗所供祀的第一真神。

元祖殿的東西配殿分別供奉著黃帝的左右十二相,分別是蚩尤、大常、奢龍、祝融、大封、後土、風後、力牧、大鴻、常先、倉頡和揮公。蚩尤、大常、奢龍、祝融、大封、後土為左六相,黃帝封蚩尤為當時,管理天時;封大常為廩者,管理糧倉;封奢龍為土師,管理手工業;封祝融為司徒,管理農業;封大封為司馬,管理軍隊;封後土為李,管理牢獄。風後、力牧、大鴻、常先、倉頡和揮公為右六相,風後是黃帝的第一位宰相,力牧是黃帝的第一大將,大鴻是智勇雙全的戰將,常先發明了戰鼓,倉頡發明了文字,揮公發明了弓箭。

元祖殿與光明殿之間都會有平坦的廣場,以便宗友們舉行法會。廣場正中有一處五行壇,是用來祭祀天地的壇台,壇上有一碗水,水中有數枚金錢,水上架副筷子,筷子上插點香燭。如此一來,便是五行俱全了,碗為土,水為水,錢為金,筷子為木,香燭為火,金木水火土五行成矣!

元祖殿之後便是三祖殿,準確來說,三祖殿是由北東西三殿組成,三祖殿僅是正殿,東配殿和西配殿各有其名,東為三皇殿,西為五帝殿。三祖殿內正中供奉著天母華胥,兩側分別是天皇伏羲和天後女媧。三皇殿正中供奉著君皇少典有熊氏,兩側供奉著農皇炎帝神農氏和泰皇黃帝軒轅氏。五帝殿則供奉著金帝顓頊、木帝帝嚳、水帝帝堯、火帝帝舜和土帝帝禹。

三祖殿這一院落是昭仁壇最後一進院落了,這裡三座殿宇供奉的十一尊真神,就是華夏文明的十一位始祖。天母華胥又被稱為「人祖」,風姓,是西土上古時期華胥國的首領,是天皇伏羲和天後女媧的母親,被尊奉為"始祖母" 。相傳她踩雷神腳印,感應受孕,生伏羲和女媧。伏羲衍八卦,女媧造人,兄妹相婚,生子少典。少典生炎帝和黃帝,黃帝之孫顓頊即帝位,傳於其兄之子帝嚳,帝嚳生帝堯,堯傳位於顓頊之六世孫帝舜,帝舜又傳位於同為顓頊六世孫的帝禹。由此可知,這十一尊真神實則一脈相承的華夏始祖。

昭仁壇內種植著七株巨型古樟樹,連線為北鬥七星的圖案。另有桂花樹,對稱於角落,鬆、杉、楠、竹點綴其中,頗有一番仙家韻味。

清晨時分,便有軒轅宗信眾陸陸續續進壇膜拜,臨近法會開始之前,元祖殿前的廣場上已經聚集了上千人,皆靜立等候,鴉雀無聲。子南辰傲在眾巫覡的陪同下緩步來到元祖殿台階之上的時候,信眾們莫名的都有向前一步的沖動。子南辰傲站在台階之上,向信眾們施以天揖之禮,說道:「天佑軒轅宗!眾位宗友,今日是昭仁壇盛大法會,本巫代表宗主親臨法會現場,隻為了與眾位宗友共同齊誦《黃帝四經》之《經法》的道法一篇。在誦經之前,本巫要隆重的向大家介紹一位本宗的新宗友,他便是我尚國太子殿下。有請太子殿下!」

子南辰傲的這句話令上千信眾陡然沸騰,紛紛向前擁擠,興奮之情,激動之語嘈雜入耳。尚登華在元祖殿東側台階下聽到子南辰傲介紹到自己了,便疾步登台。他剛一出現在台階之上,廣場上便如同煮沸了的鍋,前呼後擁了。

子南辰傲微抬雙臂,向下虛壓,信眾們頃刻便安靜下來。子南辰傲轉身麵向尚登華施以天揖之禮,在他的帶動下,信眾們也紛紛向尚登華施以天揖之禮。雖然摩肩擦踵,天揖之禮不可能盡善盡美,但是尚登華心裡還是澎湃不已,這是他真真正正第一次接受如此多人的天揖之禮。他此刻才體會到尚鑒坤在觀禮台上那種萬眾敬仰的尊榮,他太享受這種感覺了。

子南辰傲示意尚登華向大家講幾句話,尚登華清清嗓音,說道:「眾位宗友,本太子和大家一樣,都是敬祖尊神的華夏族兒女,有幸參加本次盛大法會,深感榮幸!首座大巫堪稱本太子的良師益友,是他引導我修行的,所以他便是本太子的宗師了。在這裡,本太子要向我的宗師深施一禮,感謝他這一年來對本太子的引領和幫助。」說罷,尚登華麵向子南辰傲恭恭敬敬的施以天揖之禮。

子南辰傲平靜的看著尚登華施完天揖之禮,這才搶步上前,伸雙臂虛扶。然後請尚登華站在眾巫覡的最中間,自己則站在眾巫覡之前,在一番儀式之後,帶領所有人開始齊誦《黃帝四經》。

《黃帝四經》和《黃帝陰符經》、《黃帝內經》合並稱為「軒轅三經」,是軒轅宗的三大教義之一。今天所誦的《經法》的道法篇,是《經法》的第一篇。《黃帝四經》一共包含四部經典,分別是《經法》、《十大經》、《稱經》和《道原經》。其中僅《經法》就有九篇之多,《十大經》更是多達十五篇。

隻聽子南辰傲率先高誦,然後眾人齊聲和誦: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故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道虛無形,其督冥冥,萬物之所從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動,動有害,曰不時,曰時而伓。動有事,事有害,日逆,日不稱,不知所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誣,曰虛誇,以不足為有餘。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敗,或以成。禍福同道,莫知其所從生。見知之道,唯虛無有;虛無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則黑白之分已故執道者之觀於天下也,無執也,無處也,無為也,無私也。是故天下有事,無不自為形名聲號矣。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公者明,至明者有功。正者靜,至靜者聖。無私者知,至知者為天下稽。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事如直木,多如倉粟。鬥石已具,尺寸已陳,則無所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則治而製之矣。絕而復屬,亡而復存,孰知其神?死而復生,以禍為福,孰知其極。反索之無形,故知禍福之所從生。應化之道,平衡而止。輕重不稱,是謂失道。天地有恆常,萬民有恆事,貴賤有恆位,畜臣有恆道,使民有恆度。天地之恆常,四時、晦明、生殺、柔剛。萬民之恆事,男農、女工。貴賤之恆位,賢不肖不相放。畜臣之恆道,任能毋過其所長。使民之恆度,去私而立公。變恆過度,以奇相禦。正奇有位,而名形弗去。凡事無大小,物自為舍。逆順死生,物自為名。名形已定,物自為正。故唯執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伴,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而弗為主。故能至素至精,悎彌無形,然後可以為天下正。

誦畢,子南辰傲又對這篇道法進行了詮釋,期間多融入自己對道法的解釋,也對個別信眾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答疑。尚登華站在子南辰傲身後,滿腹的悔意。他後悔聽了子南辰傲的建議,來參加這個法會,因為他對什麼道法是一點都不感興趣。不要說聽不懂,即便能聽懂也會覺得索然無味。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法會進行中,他體會到了什麼叫作繭自縛,什麼叫騎虎難下。他想走、想坐、想睡,乃至想喝口水,都是不可能的,上千雙眼睛在看著他。他有心一走了之,但是又要顧及到鹹陽宮的尊嚴和子南辰傲的麵子,真是悔不該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鳳臨天下 你都1000級了,外麵最高30級 美強慘一心視我本尊為情敵 藍瞳仙祖 醫武巔峰 助靈行善 逆字號聯盟總傳 被劍君前夫斬情證道以後 鳳凰橋往事 權寵天下:本候要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