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稀世珍品四大國寶(1 / 2)

加入書籤

國家博物館裡介紹文物歷史的所有文字都是簡化漢字,文字的書寫方式不僅與西土的通用漢字一模一樣,也與新嘉坡的通用漢字一模一樣。

秦國上承於晉國,而晉國又傳承於西土秦朝,所以自晉國建國伊始,西土秦朝的小篆就是晉國的官方與民間通用文字。小篆的使用延續到秦國建國以後的幾十年左右。隨著宋刻版佛經在秦國的廣泛傳播,書寫簡單、美觀的宋楷在秦國被官員和民眾逐漸接受。於是宋楷在晉武皇帝尚懿城時期正式被確定為秦國的通用文字,而小篆則發展成為秦國的書法與篆刻文字。

秦國的宋楷發展自西土唐朝的楷書。現如今在西土出版界通用的宋體漢字的確在宋朝時期就已經產生,但是並不成熟,而宋朝崇尚的書法字體是顏體、柳體和歐體。宋體隻不過是為了適應印刷術的發展而出現的漢字字體,它的真正成型應該在明朝時期。至於它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南宋時期,臨安棚北大街上有許多雕版出版商,其中有一家陳宅書籍鋪,老板名叫陳起。陳宅書籍鋪出版的書籍有一種獨具特色的楷書字體,這種字體被後人仿製以後,就是現代的「仿宋體」,也就是宋體文字的基礎。

秦國建國初期從西土宋朝傳入的佛經基本上都是楷體印刷,這些佛經由於是聖文皇帝尚贏從大宋引入秦國的,所以民眾便將這種文字稱為宋楷,沿用至今。1964年5月,西土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分三表公布了2236個簡化字,其中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使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簡化偏旁的簡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類推的1754個簡化字。於是,一世秦王尚浩天建議在秦國推廣更加方便書寫的簡化字。

經過西土z府的允許,秦國政務院宣布在大秦尚國推廣使用西土的《簡化字總表》,這一決定比新嘉坡共和國在其國內推過簡化字早了十五年。不過,秦國政務院同時也提出「識繁用簡」 的文字使用宗旨,即重要的z府往來信函、公告等依舊使用繁體宋楷,民間教學、出版、牌匾書寫、書信等使用簡化字。由此,有從政意願的人就必須會書寫和使用繁體宋楷,否則將不被錄用。

今天尚鑒坤邀請蔡銘淵參觀的四大國寶可以說享譽世界,在華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秦國的這四大國寶分別是上古玉佩、泰阿古劍、秦皇編鎛和太平禦覽。

尚鑒坤和蔡銘淵等人先來到上古玉佩的展台前。尚鑒坤介紹說這枚玉佩是4000年之前的古玉佩,材質為昆侖之玉,也就是現在的和田羊脂玉。這枚玉佩由何人精雕而成現在已經無法考證,它款式為龍形,類似於玉豬龍的造型。上古玉佩曾是西土上古時期帝禹的隨身佩戴之物,帝禹傳位夏啟的時候,將玉佩同時傳給夏啟。由此這枚玉佩成了夏朝歷代帝王的身份象征。

商湯滅夏之後,得到這枚玉佩並藏於宮室之中。武王伐紂從朝歌的宮室得到玉佩,曾隨身佩戴,直至傳到周幽王手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斬於驪山,鎬京宮室遭犬戎洗劫。周平王遷都洛邑之後,將岐豐之地賜予秦襄公。秦襄公驅逐犬戎,在鎬京被毀的宮室中得到這枚玉佩,傳於歷代秦王。姬荀虞出海尋仙之前,前往沙丘宮覲見始皇帝。秦始皇在姬荀虞準備離開之際,竟然將隨身佩戴的這枚玉佩摘下,讓姬荀虞帶給海神。

接下來尚鑒坤又向蔡銘淵介紹了泰阿古劍。該劍由西土春秋時期越國的歐冶子和乾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劍身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泰阿劍從楚昭王起就是楚國鎮國之寶,晉國曾為得到此劍圍困楚國都城長達三年之久。秦王政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41,秦始皇得到泰阿劍並曾長期佩戴。泰阿古劍在西土十大名劍中位列第四,僅次於軒轅劍、湛盧劍和赤霄劍。位列第九的純鈎劍就是現在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踐劍。泰阿古劍也是秦始皇命姬荀虞帶給海神的禮物,不過現在成了秦國的四大國寶之一。

八枚一組的秦皇編鎛同樣也是秦始皇帶給海神的重要禮物。編鎛是大型打擊樂器,與編鍾、編磬配合使用,起到定音的作用,盛行於西土春秋戰國時期。秦皇編鎛曾是秦始皇在秦皇宮中的一組樂器。八枚鎛中最大的高44厘米,最小的高19厘米。鎛呈合瓦形,鈕為相對雙龍形,正背兩麵共有蟠龍狀乳釘36顆,如常規排列,口部平直。

當蔡銘淵看完這三大國寶後,和所有人第一次看到這些文物一樣,感慨萬千。這些文物都是姬荀虞出海尋仙之時,秦始皇命他帶給海神的禮物,每一件可謂價值連城。雖然姬荀虞沒有把這些禮物呈送給海神,但是卻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才有了今天華夏兒女能夠一睹芳容的機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鳳臨天下 你都1000級了,外麵最高30級 美強慘一心視我本尊為情敵 藍瞳仙祖 醫武巔峰 助靈行善 逆字號聯盟總傳 被劍君前夫斬情證道以後 鳳凰橋往事 權寵天下:本候要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