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劉辰解惑,趙雲為何不受重用?(1 / 2)

加入書籤

劉辰沉吟片刻後,方才問道:

「子龍,你仔細想想,公孫瓚對你態度轉變的轉折點在哪裡?一般是某件事情引起,或者某些談話之類的!」

劉辰熟知歷史,但又不是公孫瓚肚子裡的蛔蟲,鬼知道他到底怎麼想的。

不過趙雲說一開始的時候,公孫瓚並沒有這麼冷落他。這就有邏輯鏈條可以推導了!

《後漢書-公孫瓚傳》中對他的性格評價——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公孫瓚仗著自己的武力,不懂的體恤百姓,反而縱容部下掠奪百姓,記人之過而忘人之善,氣量小,報復心強,極小的怨恨也一定要報復。

既然如此,態度突然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顯然有一個轉折點——趙雲得罪了公孫瓚了!

趙雲仔細回想,忽然間眉頭微皺,心下已然是有所猜測了,他沉吟片刻後,方才說道:

「公孫太守有一次曾經詢問過我,他說冀州的人都是依附袁紹居多,為什麼我會千裡迢迢過來選擇他呢?」

「你怎麼回答的?」劉辰再問。

趙雲嘆息一聲說道:「我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

「我們常山人經過商議討論,決定要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並不是因為我們要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這個回答的問題就大了!」劉辰搖頭無奈道。

典韋有些不解,皺眉問道:「先生,這個回答很好啊?反正我自問是說不出來的!」

典韋就是那種「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臥槽行天下!」的莽夫類型,但也可以感受到趙雲的回答很不錯。

「子龍的回答乍一看是沒問題,並且對袁紹和公孫瓚兩不得罪,還誇贊公孫瓚治理幽州有方。」

劉辰分析道:「但問題是!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們從黃巾之亂、張純反叛等戰亂中恢復過來,不是他公孫瓚的功勞,而是幽州牧劉虞!」

典韋似乎不太清楚「劉虞」,還在皺眉沉思。

劉辰頓了頓繼續道:

「劉虞是漢室宗親,封疆大吏,但他清正廉潔,勤儉節約,為政寬仁,愛戴百姓。種種的仁政施展,方才讓幽州走出戰亂之苦,百姓們安居樂業。

「反觀公孫瓚,他的主要政績是對抗塞外的鮮卑、烏桓等異族,這就導致公孫瓚需要追求武力,訓練精銳將士,譬如白馬義從等精銳騎兵,方才可以做到斬殺賊寇的功績。

「可這樣明顯出現矛盾了!

「劉虞為政寬仁、愛戴百姓,此舉必將深得人心!公孫瓚追求武力,窮兵黷武,正所謂『俠以武犯禁』,他部下必會驚擾百姓,甚至掠奪百姓,此舉必是怨聲載道!

「兩位為政方針不同,並且都是幽州官員,明裡暗裡肯定都在交鋒,互相之間說不定已經發生沖突。

「隻不過劉虞身為幽州牧,屬於公孫瓚這位北平太守的上司,可以憑借官位壓製一籌。這種壓製,未來若是出現某種契機,必會強勢爆發出來。

「就算現在還沒有爆發出來,公孫瓚心中的火氣和不爽,已然是昭然若揭,呼之欲出了!

「在這種心有怨氣、各有矛盾的情況下,子龍這麼一位悍將忽然千裡迢迢跑來投效,公孫瓚大喜過望下,略一詢問——

「原來人家是奔著劉虞的仁政過來,而不是奔著他公孫瓚殺的塞外異族,聞風喪膽的武力值過來的,你讓公孫瓚會怎麼想?

「怕是瞬間從大喜走向大悲,心生怨懟了!

「隻需要子龍在幽州多待些時日,多經歷公孫瓚部隊的處事方式,他自己就能發現,原來他追隨的可以施展仁政的地方——是劉虞,不是他公孫瓚!

「屆時,子龍要麼自行離去,要麼會轉投劉虞!有著這種擔憂,公孫瓚又如何敢重用子龍?」

轟隆——

就如同晴天霹靂般,直接將趙雲和典韋驚醒了!

趙雲有勇有謀,未免沒有過猜測。

但趙雲畢竟不如劉辰熟知歷史,高屋建瓴,有著上帝視覺窺探全局,將事件的前因後果解剖清晰!

趙雲就如同當局者迷般,身在其中,一時難以醒悟過來!

不過這一次,經過劉辰條理清晰、邏輯分析的解釋之後,趙雲也終於恍然大悟過來了!

那種在公孫瓚軍中,完全感受不到「歸屬感」的原因,趙雲也終於完全明白了!

這裡終究不是他所追求的地方,一個距離自己夢想——從仁政所在,逐漸遙遠的地方,又怎麼會讓人心安,又如何有歸屬感呢?!

趙雲的神色又落寞幾分,他終究是所托非人了!

典韋同樣驚醒過來了!

他驚醒的地方是——他娘的,不過一問一答,其中就有這麼多門道?!

這彎彎繞繞的,要是沒有劉辰一五一十解釋,他典韋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來啊!

況且這公孫瓚也太過小肚雞腸了,沒有容人的海量。望著趙雲落寞的神色,典韋許是打抱不平,抱怨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藍關之雪 沐少,你老婆又上熱搜了 都市:每月餘額一千億 厲鬼奇兵 天醫戰婿 軒界神主 重生後,被病嬌權臣拐入洞房 廢婿當道:九位姐姐帶我逆襲 三國:小喬把你姐叫進來 醫妃小廚娘:忠犬皇子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