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怨氣如海,眾生之苦,顧錦年為生民立命【求月票】(2 / 2)

加入書籤

離開宮殿後。

秦王殿下忍不住出聲,整個人也顯得隨意起來了。

「是啊,給顧錦年做什麼?即便是百姓承了他的情,他終究不是咱們皇室的人,要這麼多民望做什麼?」

魏王殿下也跟著開口。

至於太子卻沒有說話。

「也不見得有多少民望。」

「顧錦年最多一紙奏章送來。」

「回頭真正的功勞,下麵人你搶一點我搶一點,過個三五年,江寧郡有幾個人能記得他?」

「再說了,他能參誰?江寧郡三大世家,一個都不好招惹,鬼知道他會選誰。」

秦王不以為然。

這功勞,雖然是潑天大。

可問題是要看給誰,給他們三個還好說,畢竟是皇子,不管誰登基,對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給顧錦年,其實作用性就小很多。

再說了,其實這功勞不要也無所謂,最起碼不得罪人,江寧郡三大世家,任何一家得罪,都要承擔風險。

所以不沾惹也不是一件壞事。

可就在三人你一句我一句時。

突兀之間。

一道聲音。

自宮門外,緩緩響起。

「學生顧錦年。」

「今日,為江寧郡千萬百姓,鳴冤請罪。」

蘊含浩然正氣之聲,在這一刻響起。

此時。

天還未亮。

這道聲音,響徹整個大夏京都,莫名之間,擁有古怪力量。

傳至大夏京都每一處地方。

這一刻。

所有人驚動。

被這一道聲音震撼住了。

皇宮當中,太子三人也不由露出驚訝之色。

至於宮內。

永盛大帝微微皺眉,他知道顧錦年一定會去找那些商人麻煩,可沒想到的是,顧錦年這麼快就來了?

可還不等他開口時。

剎那間。

宮門之外。

一道恐怖的光芒,沖上九重天。

光芒萬丈。

但確實黑色光芒,這是怨氣,滔天的怨氣。

如同黑雲一般,在這一刻,演化成一張千裡餓殍圖。

餓死者,求生者,絕望者,易子而食者,草木赤地也。

恐怖的餓殍圖出現在天穹之上,給予世人極大的沖擊感。

宮門外。

顧錦年朝著皇宮一拜。

他的聲音,再度響起。

「學生顧錦年,今日,為江寧郡千萬難民,鳴冤請罪。」

「請陛下,嚴罰江寧郡所有商吏,作奸犯科者,斬首示眾。」

浩然之聲再度響起。

恐怖的天象,遮蓋整個大夏京都。

顧錦年所言之聲,也在每個江寧郡百姓耳中響徹。

家家戶戶都驚醒了,一個個出門看去。

看天穹之上,千裡餓殍圖,是人間煉獄,令人咂舌。

京都百官,也被這浩瀚之聲驚動。

他們望向這天穹。

一時之間,愣在原地。

如此的天象。

引得京都上上下下一片沸騰。

縱然鐵石心腸,當望著這天象景圖之後,在這一刻也徹底沉默不語了。

相府當中。

李善望著如此天象,再聽著顧錦年所言。

他不由閉上眼睛。

「要出大事了。」

他緩緩開口,知道要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般恐怖的天象,不管是怎麼出現的,朝廷必須要有所作為,江寧郡三大世家,隻怕都逃不過這一劫了。

吏部尚書胡庸,望著天象,不由咽了口唾沫。

「災情天象,餓殍千裡。」

「顧錦年,他到底有何本事,竟然凝聚出這般不可思議之天象。」

胡庸震撼,他心中清楚一切。

不僅僅是他,京都大大小小的官員,都知道要出大事了。

請罪之說。

無論是三位皇子誰來做,無非是打壓一家,殺雞儆猴。

哪怕是顧錦年去,結果也是一樣的。

可現在,顧錦年凝聚民心,化作天象,一幅千裡餓殍圖,不知道要讓多少人鋃鐺入獄,斬首示眾啊。

這已經不是針對一個世家。

可是要針對江寧郡所有世家,甚至但凡牽扯在內的商人,隻要高價賣糧,隻怕都要死啊。

一道道震撼之聲響起。

顧家當中。

老爺子望著如此天象,也不由沉默失聲。

他沒想到,自己孫兒竟然用這種方式請罪江寧郡商賈。

這是他根本沒有預料到的。

「當真要出大事了。」

這一刻,即便是顧老爺子,也深深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江寧郡三大世家,背後牽扯的關係太大了。

永盛大帝肯定是想出手鏟除。

可即便是皇帝,也不好下手。

但現在不一樣了。

天象已顯,民心所向,這刀子必須要落下。

可這一切的後果,都將由顧錦年承擔。

唯一的好處就是,民心所想。

自己這個孫兒,可得大夏百姓之民心。

麵對此景,老爺子沉默不語,他沒有說什麼。

雖然會引來巨大的麻煩,可顧老爺子一點都不懼。

隻要他在,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皇宮當中。

當顧錦年之聲響起。

永盛大帝不由走了出去。

望著千裡餓殍圖。

徹底沉默。

他知曉江寧郡有多苦難,也知道難民之災有多可怕。

可當千裡餓殍圖出現之時。

他心頭還是忍不住一顫。

常人無法承受這般的景象啊。

抬頭看去。

芸芸眾生,在這張圖中,哭喊掙紮,絕望麻木,一粒米爭的頭破血流,吃土吃草,易子而食。

血淋淋的畫麵,讓他不由深深吸了口氣。

宮內。

太子三人也震撼無比地看向這天穹。

尤其是太子,他望著如此景象,莫名落淚,心痛無比。

秦王殿下則低下頭來,不忍直視。

人終究是見不得苦難。

至於魏王殿下,反倒平靜,他是鎮府司之人,心腸如鐵,望著如此景象,沒有太大變化。

可要說內心,還是有些莫名不是滋味。

一道道悲哭之聲響起。

大夏書院之中。

蘇文景望著京都,沉默不語。

千裡餓殍圖,帶給人太大的沖擊力了。

為人所不可忍。

「為生民請願,為天命之選。」

半響,蘇文景緩緩出聲。

他望著顧錦年的身影。

天象之下。

雖單薄,可卻給人一種無窮之力一般。

這才是真正的儒生。

書院學生們,看不見顧錦年,可卻能聽見顧錦年之聲。

再望向天象。

許多人落下淚水,有人恍然大悟,明白顧錦年為何今日麵上有淚。

千萬難民,樹皮為食,這是紙上的東西,他們無法理解。

可現在,他們徹底能理解了。

宮中。

永盛大帝深深吸了口氣。

而後緩緩出聲。

「顧錦年,你要朕如何為江寧百姓平冤?」

他的聲音響起,也傳遍大夏京都每一處地方。

這是帝王之聲。

百姓們屏住呼吸,聽著這番君臣之言。

「江寧郡洪災爆發,千萬百姓流離失所。」

「難民四起,化人間煉獄,江寧郡十九府,商戶勾結,哄抬米家。」

「無視生民,為賺碎銀幾兩,枉顧人命,此乃為天地不容,為大夏不容。」

「學生懇請陛下,徹查江寧商賈,但凡牽扯此事者,哄抬糧價,當眾斬殺,家產充公,念上蒼有好生之德,無須滿門抄斬,留得善念。」

「府城之外,難民賣兒賣女,望朝廷撥款,等價贖回,歸還其家,若無父母,由官府贍養,直至成人,以工代償。」

「一切發國難之財者,不可留一人。」

「江寧鄭,徐,劉三家涉嫌極大,以致民怨四起,應當重罰,以示效尤。」

「再望陛下,徹查幕後之人,若有嫌疑,一並處罰。」

「王者殺王。」

「官者殺官。」

「正我大夏之風骨,定我大夏之民心。」

顧錦年出聲。

他一字一句,沒有任何一絲猶豫,將自己所有的想法,全部說出來。

管你鄭家後麵是誰,也管你徐家,劉家有什麼背景。

哪怕是王侯,照殺不誤。

哪怕是朝中大臣,也照殺不誤。

否則,千萬難民之怨氣,誰來平定?

轟轟轟。

天穹之上,千裡餓殍圖震動不已,演化雷霆,席卷陣陣狂風。

這是生民之怒,也代表著他們的認可。

此時。

六部官員,京都百官,也在加速奔跑,往宮中趕來。

這件事情,涉及太大,因為顧錦年要一口氣把江寧郡所有世家閥門統統清理乾淨。

雖借民意,可這樣做,隻怕會惹來更大的麻煩。

他們想要平息顧錦年之怒。

可以殺。

但不能全殺。

隻是,不等京都百官到來。

永盛大帝之聲已經響起。

「朕,允。」

簡簡單單二字,代表一切可能被抹殺。

皇帝同意了。

是真的要向這些商人開刀,也是向這些世家閥門開刀。

這一刀下去,至少數千人頭要滾滾落地。

而背後所帶來的影響,無與倫比。

隻是就在皇帝答應後,不到剎那間。

「陛下。」

李善之聲響起。

他趕到宮外,運用浩然正氣,給予傳話。

「江寧郡之難,乃大夏之殤,臣望此圖,心中有萬千感慨。」

「商賈哄抬糧價之事,須徹查,但也不可太過於激進,免得打草驚蛇。」

李善開口。

倒不是為了給那些商賈開罪,而是涉及太多人,沒必要如此意氣之爭。

顧錦年一腔熱血,為讀書人,是少年。

這個他可以理解。

可很多事情,絕對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身為宰相,很多事情他必須要出麵,打一個圓場。

點到為止即可。

如今江寧郡已經平亂,實實在在沒必要再這樣鬧下去。

「臣等認可李相所言。」

「還望陛下三思而行。」

百官開口,他們能夠理解顧錦年心中之痛恨。

可更加明白是一點。

利益才是王道。

這些少年熱血,終究會壞事。

不能因為一時的情緒,而引來更大的麻煩。

此時。

宮內。

永盛大帝沒有說話。

這意圖很簡單,說服他沒有用,必須要說服顧錦年。

李善瞬間明白,而後他看向顧錦年,語氣之中帶著勸意。

「世子殿下。」

「江寧郡之災,我等百官,也是夜不能寐,如今江寧郡百廢待興,還需要他們。」

「如今應當讓他們修繕江寧郡,重建家園,等到徹底平定,再去懲罰也不遲啊。」

李善開口。

他看向顧錦年,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話雖然說的好聽。

可在顧錦年耳中,卻充滿著譏諷。

這種商人,指望他們重建家園?

他不是不懂,李善的想法,無非是不希望惹來更大麻煩,想要慢慢去開展工作,而不想如此激進。

畢竟江寧郡災情結束,接下來就是重建家園,李善不想再節外生枝。

他是宰相,這種事情肯定是他來做。

當然最主要的是,一但殺了這三個世家,會惹來很多麻煩,於朝堂局勢,於太子之位,甚至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在其中。

至於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世子,你赤子之心,我等欽佩,不過死去的已經死去了,追責加罰,倒不如罰他們賠銀救災,這樣更好。」

「是啊,世子殿下,若真為百姓,李相所言,句句屬實,也是為大夏好啊。」

一道道聲音響起。

這些文官紛紛開口。

不過沒有一個儒臣。

站在儒臣的角度,他們支持顧錦年,所以沒有出麵。

麵對眾人苦口婆心。

顧錦年沒有說話。

而是緩緩抬手。

對於這些已經爛到根子裡的人,顧錦年不想說什麼。

他能夠理解,這些人為何如此。

不完全是因為利益關係,而是朝堂磨平了他們的菱角。

可官無作為,又何嘗不是一種罪過?

顧錦年兩世為人,他也沒了少年熱血。

可他有起碼的三觀,他做事不奢求替天行道,可卻求一個問心無愧。

倘若沒有古樹帶他感受江寧郡之難。

或許,顧錦年為了大利益,會選擇退讓一步。

可親身感受過江寧郡災難後。

他便沒有了個人恩怨,有的隻是心中正氣。

眾人好奇,不知顧錦年為何抬手。

而此時,天穹之上,烏雲滾滾,隻是一縷縷白色光芒,出現在他手中。

這是民心之筆。

他沒有廢話。

朝著虛空落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顧錦年落筆。

他神色堅定,每一筆蘊含自己的情感在裡麵。

他沒有做任何一字的修改。

雖大夏無潼關路,雖大夏沒有秦漢。

可這是一種擬化。

他不想抨擊朝廷,因為陛下沒有做錯。

眾人望著這首詩詞。

有些不解。

無法理解這是何意。

可當顧錦年最後幾筆落下後。

全場寂靜。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當最後畫龍點睛的兩句話落下之後。

璀璨光芒,再度沖天而起。

而這一次,不是鎮國之詩。

而是千古詩詞。

天穹上。

雷霆萬丈。

悠悠之聲,是百姓苦難。

天象之中,哭喊之聲,如雷霆一般,震動大夏京都。

所有百姓,在這一刻愣住了。

他們齊齊看著這可怕的異象。

也深深感受到顧錦年心中的悲苦。

大夏書院之中。

一些大儒更是瞪大了眼睛,望著顧錦年所寫的詩詞。

渾身麻木。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他這是在為生民立命啊。」

大儒們齊齊開口,他們聲音都顫起來了,不敢想象,顧錦年才不過十六歲。

竟然能這般。

書院之中。

蘇文景也不由感到驚愕。

他爲準半聖。

苦讀聖賢書幾十年,可今日,卻還不如顧錦年。

這一刻。

京都百姓。

紛紛跪下。

他們朝拜顧錦年,隻因顧錦年為他們請命。

為江寧郡千萬不屈百姓請命。

為那些死去的百姓請命。

滿朝文武驚愕。

李善更是直勾勾地看著顧錦年,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了。

這首詩。

代表著顧錦年堅定不移的內心。

皇宮內。

太子三人,也目光呆滯,望著這一切。

千裡餓殍圖本以為已經是顧錦年最大的能力。

可沒想到,他在這個時候,竟然能寫出千古詩詞。

大夏京都的景象。

被天地映照,出現在江寧郡之中。

百姓們驚愕不已。

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隨著千古詩詞所帶來的影響,百姓們也徹底明白顧錦年在做什麼。

剎那間。

無數百姓跪在地上,為他們的家人,為他們的慘狀,為他們心中的不平與不屈跪下。

顧錦年。

不畏一切。

儒者風範。

為生民立命。

為冤魂請罪。

如此之壯舉,大夏立國至今,從未有過。

「學生。」

「顧錦年。」

「今日,三請陛下,殺貪官,斬女乾商,還天地之朗朗乾坤。」

「請陛下,恩準。」

聲音再度響起。

皇宮外。

顧錦年緩緩跪下。

他這一跪。

不是跪帝權。

而是為難民所跪。

為那些死於非命的難民所跪。

若不殺商。

他心中的這口氣。

咽不下去。

若不嚴懲。

他不為儒者。

至於後果?

管他洪水滔天。

吾,問心無愧。

轟。

此時,雷霆大作。

大雨傾盆而墜。

皇宮內。

響起堅定之聲。

「朕,準。」

---

---

---

兄弟們,四天九萬字,人麻了。

今天一整天莫名很累。

明天大家不用抱期望,正常更新,一更。

我累麻了,看在這幾天如此勤奮,任勞任怨,主動老老實實加更,不卡章的情況下。

月中了,來點月票好不好?拜謝了!!!求求各位讀者老爺了!!!

還有,我沒有存稿,有存稿這本書撲到死。

全部都是每天現碼,我這人存稿不了,存了就犯懶。

再宣傳一下群號。【879692676】,沒事可以來催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異世星海錄 重生後她帶著空間修古董 凶宅直播死亡倒計時 男人三十 剛轉生,就與女帝老婆指腹為婚 我和渣爹爭天下 無敵天尊 我在世界盡頭打怪升級 [綜英美]反派都來找我改文 戰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