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織布機(1 / 2)

加入書籤

s:本來說六號去看《李煥英》的,但是一直都沒有買到票,不過昨天把《新神榜》看了。還是國產動畫的老毛病劇本和台詞,但是精神內核、效果以及特效處理都非常的不錯,個人感覺值得一看。推薦指數:四顆星。

但是這玩意也不難,在漁陽縣找了幾個木匠就把水車搞定了,王起控製著三州水力不是很充沛,不過勉強夠用,畢竟漁陽縣旁邊就是渤海,而此時就有一條注入渤海的黃河支流,而支流也有許多更小的支流。

問題又回到了紡織本身上,古時的紡織其實是各有其意。

紡即紡紗,指的是將苧麻纖維紡成紗或線

織即織布,指的是將紗線織成布。

近現代因為工業化生產兩者同時進行,甚至不需要紡直接就可以製成布,於是紡織才被當成一體。但是在宋朝時期這兩者都是相當繁瑣的工作。不過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繁瑣但不復雜,要的是一遍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進行同樣的重復。比如織布,它實際上就是跟編筐一樣,分經、緯線,然後將經緯線互相交錯編在一起就成一塊布。

隻是因為紗線很細,於是手工編成一塊可以製成衣服的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也成倍的提高了衣服的成本……其成本絕大多數是人工成本。原始的織布機是月要機,也就是坐在地上將經線的一端用麻繩固定在月要上另一端用雙腳頂住以「分絞棒」分開經線單雙數……「分絞棒」是古時人們在織布時發明的東西。

正如之前所言,織布就是像編筐一樣將緯線一根根交錯穿插在經線中。如果是手工製作且每根緯線都要這麼穿插一下,其工作量顯然太大。於是人們就想出一個辦法:將經線頭尾固定並崩直,接著在經線單雙數錯開插入一根「分絞棒」,這樣經線的單雙數便始終都處於錯開的狀態,緯線隻需要在提起「分絞棒」時形成的「織口」中穿過就可以了。到了戰國時期,雖然已經有了腳踏式織布機,它其實跟「月要機」的原理一樣,隻是加上了機架、綜框、轆轤和踏板,全名為「腳踏提綜斜織機」。不過依舊還有許多人使用這種原始的織布法。

王起認為這主要是與百姓製作水平和生活水平有關。腳踏式織布機雖然效率高,但並不是人人都會做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不會做又買不起,當然就隻能使用廉價得多的「月要機」。其實就別說是一千多年前的秦朝了,就是在現代依舊有少數民族在使用這種月要機織布。這類簡單而又重復性的工作其實很適合用水力代替。

王起當然是使用更成熟的水力腳踏織布機。

王起曾經在英國博物館見到一台水力織布機的實物,憑借自己博聞強記的大腦王起記住了個大概,在把漁陽縣所有的木匠召集到一起完善了一晚的時間之後,水機織布機就出現在圖紙上。

其實水力織布機在南宋時期就出現了,元朝時已相當普遍。不過王起並沒有見過實物,不知道其製法,他隻記得英國工業革命是水力織布機的樣子,於是憑印像畫了下來。那可是1785年,距今差不多七百多年的時間!

剩下的就是製造織布機了。

這也簡單,在有了圖紙之後就是木匠的工作了,一些鐵質零件也好辦。

就在宣和四年的十月下旬,水力織布機出現了,王起招募了許多女工……

現在三州在經過了遼國的劫掠之後什麼都缺,所以王起招募女工這個有些聳人聽聞的事情很順利的通過了。王起準備趕在河水封凍之前把三州百姓以及萬捷軍需要的棉衣全都趕製出來。

在宋朝就已經有棉花了。

衣食住行的「衣」搞定了,第二個就是「食」了。

這個有些難辦。

幽雲十六州打了幾個月的仗,還是在春耕的時候,所以普遍缺少糧食,就連在燕山府之戰是從耶律大石手裡弄了幾萬石糧食的王起現在糧食也不太夠用。主要是除了萬捷軍的軍糧之外還需要考慮三州八萬多百姓的過冬口糧。雖然王起手裡還有不少錢,但是現在這個時候就算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糧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在劫紀 都市之最狂戰神 遊牧星耀 八零後女孩 洪荒:從後土是我道侶開始 賜婚後王爺天天拒絕和離 法術型煉氣士掠奪諸天 醫妃逆襲,王爺又來下跪求和 末世種田:她寵夫無度 緣定三生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