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姨媽,寶寶要出宮(1 / 2)

加入書籤

伊麗莎白坐下了,隨手拿起一本《偽君子》翻看著,嘴裡道:

「說吧,又這麼早,又有什麼事兒?」

彼得注意到了,是兩個又,但姨媽的表情沒有不耐煩,聖安德烈勛章點數也絲毫沒有變動。

嗬~

表達的意思是不耐煩,但他早已看穿姨媽的心肝脾肺腎,姨媽這是口不應心。

彼得沒有打直球,而是就姨媽手上的書和姨媽聊了起來。

偽君子嘛,他知道,莫裡哀寫的。

莫裡哀生在巴黎一個具有「王室侍從」身份的宮廷室內陳設商家庭,他的父親是掛毯商和宮廷室陳設商。

彼得對莫裡哀最大的印象就是穿越前看到的他的畫像,一個字:

帥。

而莫裡哀的名字在法語中的意思是長春藤,是莫裡哀自己改的,他的原名叫做讓·巴蒂斯特·波克蘭。

他的父親原意是讓莫裡哀繼承事業做一個商人,連王室侍從的身份都過繼給他了,可莫裡哀別有想法。

他對商人沒興趣,喜歡歌劇。

從組織「光耀劇團」演出失敗負債被拘押,到後來到法拉西各省演出12年,到應邀到巴黎的盧浮宮為路易十四演出,莫裡哀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路易十四開始下令把盧浮宮劇場撥給他的劇團,後來盧浮宮改建門廊,路易十四又把王宮劇場撥給了他。

是慧眼識英才的典範。

而莫裡哀貫徹自己的思想,也創作出了一係列膾炙人口的作品:

《偽君子》、《唐璜》、《恨世者》、《慳吝人》等。

姨媽手裡拿著的這本《偽君子》,是有些古怪的。

因為這裡麵的戲劇講述的是偽裝聖潔的教會騙子答丟夫混進富商奧爾恭家中,企圖勾引他的妻子,奪取他的家財,最後真相敗露,答丟夫鋃鐺入獄,奧爾恭幡然醒悟,一家人皆大歡喜的故事。

這個喜劇是莫裡哀除了批判社會現實外,還蘊含了幾個元素。

反封建!

反宗教!

而俄國現在是什麼,開明君主專製,哪怕是開明,那也是君主專製!

伊麗莎白見彼得饒有興趣地看著她手裡的書,心中就有些無語。

彼得的德行她不知道嗎?

就算現在開始改變以往的惡習,但顯然也走不入文學的殿堂。

可隨後聊著聊著伊麗莎白不由有些發怔。

看姨媽有些意外的樣子,彼得笑道:

「姨媽,在荷爾斯泰因有老師給我講過。」

有老師講過才見鬼,原彼得的叔父,後來的瑞典國王是個老好人,把彼得交給了布魯默這個死板嚴苛的元帥,請的宮廷老師也非常遜,動不動就罰彼得跪豆子,布魯默這個家夥還會打彼得。

有時候他想到原來彼得的遭遇,不由心生憐憫。

沒有無緣無故的多疑膽小神經質,一切都是有因可查的。

如果彼得的母親安娜沒有早逝的話,恐怕彼得也不會變成後來那個樣子。

聽到彼得這麼說,伊麗莎白不由恍然。

隨後就問道:

「你的老師還說什麼了?」

彼得道:

「我的老師還說,莫裡哀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喜劇接近於悲劇,戲寫的太聰明了,沒人敢模仿他。」

「他的劇作也表明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部羅曼史、鬧劇和遭難記,觀眾都會被引導到一種不願懷疑自己的信念中去。」

見姨媽認真聽著,彼得就多說兩句。

「莫裡哀劇作中的上乘之作也都證明了靈魂由自由的幻覺陪伴,它本質上是邪惡的……」

想到莫裡哀去世後,法拉西學士院在裡麵給他立了一尊雕像,下麵刻著「他的光榮什麼也不少,我們的光榮裡卻少了他」,彼得把這個評價也說了出來。

伊麗莎白聽的不由發怔,顯然沉浸了文學的榮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雙城:我成了雙姐妹親爹 生活在農村的鹹魚明星 請公子斬妖 全球選召隻有我知道劇情 大明:我攤牌了,我是皇帝 超能力者的Mafia存活手劄 和離後嫁給前任他爹 快穿係統之女配逆襲計 最強裝xx係統 全球末日:庇護所無限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