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龍場悟道】(2 / 2)

加入書籤

王陽明問:「你讀書幾年了?」

王淵答道:「兩年。」

王陽明問:「學業如何?」

王淵笑道:「《三字經》、《千字文》還記得。《小四書》已經背不齊了,但大致內容掌握於心。《大學》、《中庸》滾瓜爛熟,《孟子》、《論語》也勉強能背。《禮記》隻學了幾篇,正在認真學習。」

王陽明贊嘆說:「你很有讀書天賦,兩年時間竟能背誦《四書》。」

王陽明在考中進士前,也能背誦《四書》,但如今已忘記不少,隻有關鍵篇幅還能完整背誦。便是那位提學副使席書,也忘得差不多了,隻不過當提學官後又拿起來復習。

這很正常,便是被清華錄取的高考狀元,幾年之後也要把高中所學遺忘大半。

王淵說:「正欲向陽明先生請教。」

「那我來考你一考,」王陽明見才心喜,直接把自己之前所悟拿來提問,「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你對這段話怎樣理解?」

王淵說:「這段話我很認同朱子,無外乎『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這裡的「事天」、「天命」並非宿命論,而是強調「心」與「性」。按朱熹的解釋,心是人之神明,具眾理而應萬物。性是心之理,人的天命就從心性當中體悟。

用人話來講,天命即一個人的終生使命,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去做。

隻不過,王陽明借此悟通了生死,將誓言刻在石墩上,督促自己去畢生踐行。

這還沒悟道,但已經有了悟道的方向——朱熹強調心、性、理的三者關係,卻又不講明白理怎麼獲取,隻說什麼格物致知,可王陽明一直沒格出來。隻有王陽明把「理」搞清楚,才算真正的悟道。

王陽明又問:「存何心,養何性?」

王淵戟指向天:「吾心即天心,吾性即天性,吾命即天命!存吾心,養吾性,踐吾命,如是而已。」

「哈哈哈哈!」

王陽明大笑,指著王淵說:「汝頗具陸象山之遺風也。」

陸象山就是陸九淵,南宋人物,陸王心學的開創者之一。他曾說「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跟王淵剛才那段話大同小異。

可王淵卻不知道,他好奇問:「陸象山是誰?」

王陽明反問:「你不知陸象山,卻又說『吾心即天心』,難道是你自己悟出來的?」

王淵想了想:「我隻是覺得吧。朱子說話太籠統,模棱兩可,全是空言。心與理,瞎想是想不出來的,你得去接觸歷練。而且每個人都不同,非但是想法不同,自身際遇也不相同。我十歲時知道的理,與十二歲知道的理又不同,去踐行自己認為正確的理就夠了。」

王陽明默然思索,說道:「你的這套道理,我年輕時也有過。但還缺一樣東西,你所認為的真理,有可能隻是歪理,至理必須符合大道。」

王淵搖搖頭:「治國安民,算不算符合大道?」

「算。」王陽明說。

王淵笑道:「我身在大明,有朝一日出將入相,治的國是大明,安的民是大明百姓。聽說北麵蒙古餘孽年年扣邊,我若想要治國安民,就必須掃盪蒙古。我的大道,卻不符合蒙古人的大道,無數蒙古百姓可能會因我而難以為生。」

「此乃詭辯!」王陽明根本不入套,「治國安民,在大明和蒙古都是大道,實為真理不可辯駁。你想分清個人之差異,但人有差異,大道卻沒有區別。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獲得真理,以真理趨大道!而非個人歪理,個人小道。若你不知真理,便去踐行己命,則能力越強,為害愈烈。」

「受教了。」王淵拱手抱拳,其實不以為意。

一番交談,天色漸晚,王淵拜別離開。

當天夜裡,王陽明翻來覆去睡不著,王淵那句「吾心即天心」在他腦中揮之不去。

「轟隆隆!」

電閃雷鳴,恍若白晝。

王陽明突然驚坐而起,不禁一聲長嘯,自語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逆襲吧小田妻 騎著恐龍在末世 祁少你的寵妻額度已超限 港娛1975 奮鬥在瓦羅蘭 一人之下裡的愛情公寓 那年情深不知所起 校園花心高手 快穿宿主她比糖還甜 王牌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