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瓊林宴】(1 / 2)

加入書籤

一條鞭法的實際開創者桂萼,跟金罍同樣倒黴,皆會試名列前茅,殿試之後被甩到三榜。

金罍是文章寫得太空洞,桂萼是文章寫得太細致。

王淵談了馬政、鹽政、茶政、田政、稅收、戶籍等諸多問題,由於篇幅有限,每個問題都難以深入探討。

而桂萼的文章專講田政和稅收,他認為流民遍地、亂軍四起,是因為田政日趨崩壞,稅收製度跟不上時代發展。什麼清丈土地啊、改實物賦稅為銀錢征收啊,反正囉裡吧嗦扯了一堆,而且還說得非常有道理。

問題是,不管王淵還是桂萼,他們所說的那些想法,從弘治朝就有許多大臣提出過,根本不算什麼新鮮事——攤丁入畝除外。

殿試文章該怎麼寫?

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提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性方針,比如洪武朝狀元黃觀的《平戎策》,歸納起來就幾句話:「北方蠻夷很壞,僅憑教化無用,勞師遠征無法一次性鏟除。應該屯兵邊疆,耕戰並舉,步步為營。」沒有任何實際操作細節,隻需提出指導性方針即可,該怎麼辦交給具體執行人。

一種是楊慎那種花樣文章,用典詳實、博古通今、遵循大道、恪守禮製、垂拱而治,讀起來朗朗上口,看起來花團錦簇。仔細一品,等於啥都沒說,實際問題全被回避了,而且必須承認他寫得很對。

若非王淵會試前三,閱卷官不想落會試考官的麵子,他肯定跟桂萼一樣被甩到第三榜。

禮部。

恩榮宴,即瓊林宴。

桂萼被禮部吏員帶到席位,一臉鬱悶的坐下,垂頭喪氣不想跟人說話。

就在此時,大概數十名新科進士,突然站起來抱拳祝賀,卻是王淵、金罍和何邦憲三位雲貴進士結伴而來。

王淵自被領去狀元位就座,金罍排在桂萼之後大約十位。

何邦憲就更厲害,他會試倒數第四,殿試倒數第二十一,反正不管怎麼倒數都是進士。

之前考再好有毛用,會試第六的馬性魯,會試第十一的吳惠,會試第十六的朱寅,現在全都被列為三榜進士。

對了,二甲第四名叫馬應龍,傳臚唱名的時候,讓王淵回憶起不堪往事。

探花餘本出現時,諸多進士同樣離席問候,王淵也起身抱拳道:「子華兄,有禮了。」

「若虛兄,恭喜恭喜!」餘本笑道。

王淵也笑道:「同喜同喜。」

如果說,誰對王淵做狀元最沒意見,當屬餘本無疑。

此君會試成績將近兩百名,居然能夠排進一甲,早就喜出望外了,隨便哪個當狀元都跟他無關。

餘本的殿試文章,寫法跟楊慎差不多。而他的性格為人,則跟金罍比較相似,都是那種埋頭鑽研學問,不怎麼沾染實務,而且容易得罪人的類型。

歷史上,這家夥兩次被貶官,都是因為亂說話鬧的。一次是皇宮失火,大臣們應詔陳明時事,餘本說了一堆真話,被扔去廣東當提學副使;又在廣東履任期間,彈劾巡按禦史毛風貪贓枉法,毛風反手誣陷,兩人同時遭罷官。

有趣的是,在嘉靖上位之後,不合群的餘本和金罍,全都被視為楊廷和的反對者而升官。

宴席還沒開始,兩人坐得又近,餘本贊道:「若虛兄之會試程墨,我有幸一睹,第一篇製文就令人嘆為觀止!」

王淵驚訝道:「會試程墨已經刊印了?」

程墨就是考生的範文,鄉試與會試都要整理編印,但絕對不可能如此迅速。

餘本笑道:「我看到的是手抄卷。」

王淵認真回想了一下,會試四書第一題,好像是「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他那篇文章寫得很正常,唯一亮點是把《中庸》裡的「齊明盛服」扯進去,讓《大學》與《中庸》的論述進行統一。

這種兩相印證的論述方式,朱熹章句裡沒講,沈復璁也沒有講,是王陽明平時授課時講的。

王淵笑著說:「可是齊明盛服?」

「正是如此,」餘本感慨道,「我學《大學》、《中庸》之時,對這兩處隻是隱有所動,真沒想過二者之道可以殊途同歸!」

王淵道:「此乃吾之授業恩師所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逆襲吧小田妻 騎著恐龍在末世 祁少你的寵妻額度已超限 港娛1975 奮鬥在瓦羅蘭 一人之下裡的愛情公寓 那年情深不知所起 校園花心高手 快穿宿主她比糖還甜 王牌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