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第一次朝會】(1 / 2)

加入書籤

分配給王淵的房子,在澄清坊頭條胡同,也即後世王府井。

北邊還有二條胡同、三條胡同,接著便是北會同館、諸王館和東巡捕廳。

會同館乃大明首驛,發往全國的公文,都要從這裡啟程。諸王館則是藩王進京住的地方,而巡捕廳可以按字麵意思理解。

更北麵還有十王府,皇子就藩之前,必須住在十王府內。

南邊隔著一條東長安街,便是台基廠。剛開始專門打造宮殿基石,現在衍變成堆放柴禾、草料的地方。

王淵每天早上起來,隻要沿著東長安街,往西走一陣便可到翰林院上班。如果是上朝,那就再往西走一陣,沒多遠便到了承天門外。

深更半夜,王淵打著哈欠起床,來到院中正好碰到探花餘本。

這套院子,暫時隻有王淵和餘本兩人,不過館選考試已經結束,很快就要安排庶吉士們過來居住。

「若虛兄!」餘本抱拳道。

王淵回禮道:「子華兄!」

二人的仆從打著燈籠引路,他們跟在後麵邊走邊聊。

餘本的曾祖父官至知府,祖父和父親都沒當官,但家境殷實也算地方大族。

「若虛兄可有朋友通過館選?」餘本問道。

王淵說道:「我在趕考途中,遇到一位四川士子名叫張翀,彼此相談還算投契,這次館選他被錄為庶吉士了。」

餘本笑道:「或許會分來跟我們同住。」

常倫和金罍這次館選皆不中,而且工作分配已經落實下來,他們一起被派去大理寺觀政,相當於全國最高法院實習生。

觀政製度在明初非常有用,新科進士必須實習三個月以上,積累工作經驗之後再授予官職。但到了明朝中葉,觀政製度已經流於形式,隨便糊弄糊弄便能補到實官。

半路上,王淵又碰到幾個進士,大家有說有笑前往承天門。

還遇到不少坐轎子的,皆為三品以上大員。

明初不許官員坐轎上朝,理學家們認為坐轎不好,簡直把人當牲口使用。但朱元璋、朱棣一死,誰還管這個啊,違製的官員越來越多,後來乾脆規定三品以上可以坐轎子朝會。

六七品官同樣坐轎,隻是不坐轎上朝而已。

進士們來到城門口驗牌進入,都覺得非常新鮮且激動。雖然從殿試到現在,他們已經進了好幾次皇城,但真正排班上朝卻還是第一遭。

在候朝的地方,王淵見到金罍、常倫、張翀等人。

等著等著,大家都發現不對勁,今天參加朝會的官員也太多了吧!甚至連一些不入流的雜職,居然都跑來參加早朝,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常倫祖上三代皆為進士,他笑著解釋:「今天是新科進士第一次上朝,估計都察院和鴻臚寺查得比較嚴,避免文武百官缺席朝會者太多,想給新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早朝也能缺席?」金罍驚訝道。

常倫低聲笑道:「我聽父親說,弘治十五年八月某日,總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人沒來上朝,當時惹得先皇雷霆大怒。」

王淵瞬間無語,一次早朝就有一千多人曠工,參加朝會的官員該多少啊。

主要還是朱元璋太能乾了,裁撤宰相職位,導致朝廷沒有主事者,一切都靠朝會來解決。

國朝初年,無論大事小事,都必須交給皇帝決斷。每次早朝,從六部大佬到九品小官,乃至不入流的雜吏,都必須跑來參加早朝。連皇城侍衛抓住盜賊,都要拖到皇帝麵前,交給朱元璋親自發落。

不但如此,當時的農民代表(糧長),也可以上朝見皇帝,官員們還不能攔著。

朱元璋就靠跟糧長交流,掌握全國各地的基層信息,甚至有糧長直接被提拔為朝廷大員。明初的糧長世家,都不屑於考進士,因為他們是最榮耀的基層代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逆襲吧小田妻 騎著恐龍在末世 祁少你的寵妻額度已超限 港娛1975 奮鬥在瓦羅蘭 一人之下裡的愛情公寓 那年情深不知所起 校園花心高手 快穿宿主她比糖還甜 王牌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