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第二猛將 武悼天王冉閔(1 / 2)

加入書籤

【他曾認賊作父,為殘暴的君主石虎效力。最後卻反戈一地,殺光了石虎的兒孫。他曾發布殺胡令,率領河北百姓殺光了五胡中最殘忍的羯族,給屈死的北地漢人復了仇!】

【他曾建國稱帝,在稱帝的三年時間裡,他率領數萬精悍漢兒,與來襲的胡人小戰數百次,大戰數十次。最後一戰,敗於異族的連環馬之下。因此被擒殺!】

【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但他是一位絕世猛將,左杖雙刃矛,右持大鐵戟,勇不可擋,曾先後三次完成百人斬。】

【盤點史上十大猛將,第二位,武悼天王冉閔!】

伴隨著激昂的將軍令,這段視頻迅速投放到了諸天歷史位麵,並引起了極為強烈的爭議。

因為冉天王這個人,本來就是個有爭議的人物。

西晉之前的帝王將相們根本無法想象五胡亂華的慘烈景象。

無論是秦還是漢,漢民族從來沒被異族攻取過兩河之地,畢竟這裡已是漢人的腹心之地了。

匈奴連年攻伐,也隻能在長城一帶騷擾。

蒙恬北征,打得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馬。衛青霍去病,更是把匈奴人的老巢都端了。

到了三國時期,不管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基本上都是用九分精力打內戰,然後拿出一分精力,就把周邊的異族摩擦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他們無法想像漢族要衰落到什麼地步,才會被北方的異族攻入中原,並把中原百姓兩腳羊來虐殺。

而在南北朝之後建立的兩個大一統王朝,無論隋還是唐,開國的帝王將相多有胡人血統,他們對冉閔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多有微詞。

有些人甚至還把冉閔當成了晉王朝的叛臣,根本無視冉閔在出生前,晉王朝就已經遷到了大江之南,偏安一隅,再也不管中原百姓死活的歷史事實。

大秦天王苻堅:「冉閔受石氏深恩,卻盡誅石氏一族。身死國滅,正是他的報應!」

隋文帝:「冉閔先叛石趙,又叛東晉,其人其行,實在不足為訓!」

李世民:「冉閔此人有勇無謀,政治上沒有謀略,在四麵皆敵的情況下,他不去合縱連橫,反而四麵出擊。豈能不敗!」

李靖:「我雖不懂政治,但略懂軍事。冉閔在打仗上同樣沒有絲毫章法。襄國之戰,冉魏軍士疲弊不堪,又麵對鮮卑與羌人的十數萬援軍,他竟然不堅守等待戰機,而是主動出擊,把十萬精銳及大半文臣武將一舉折盡!實在太蠢了!」

……

光影投幕出現在冉魏位麵時,正是襄國之戰的前夕。

冉閔率十萬大軍圍攻襄國城已有百餘日,蟻附攻城,穴地挖洞,所有的攻城手段都使出來了,依然攻不下石袛堅守的襄國城。

石袛深知,一旦襄國城失陷,他與城中的數萬胡人大軍都會被冉閔殺盡,所以誓死抵抗。

每日守城時,石祗都會以皇帝之尊親臨城樓,鼓舞士氣。

久攻不下,冉閔的大軍已經十分疲憊了。

為了一舉擊潰冉閔,石祗自去帝號,然後派使者潛出城市,向羌人首領姚弋仲,鮮卑首領慕容儁求援。

姚弋仲自視石趙忠臣,遂派出自己最厲害的兒子姚襄率三萬八千騎兵前往襄國。

慕容儁同樣也派出了大將,率領三萬甲騎從幽州出發,直撲襄國。

與此同時,曾被冉閔擊敗的石琨又整編大軍五萬人,由冀州直撲襄國。

三路大軍共十餘萬人,浩浩盪盪地殺了過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噩夢遊戲:詭秘來襲 我把仙帝寫死了 帶著輪回係統遊諸天 錦衣行之呂敏傳 三國:我不想稱霸 鄉林小醫仙 神話製卡師:從黑無常開始 國子監小食堂 偏執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廢柴夫妻穿越發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