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暴怒的朱元璋(1 / 2)

加入書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飛脫口贊道,「好詩啊!」

劉備笑問道,「三弟認為這詩好在何處?」

張飛:「好在他是通天博士念出來的。」

歷代帝王將相看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一句,內心都有些微觸動。

一些心思敏感的帝王們微微皺了下眉頭,感覺通天博士接下來的話估計不會很順耳。

【小子不才,之所以引用元朝官員張養浩的一首元曲作為開場詞,正是為了引出我下麵的視頻主角。這些主角們之所以能在歷史上呼風喚雨,掀起滔天血浪,正是因為老百姓們活得太苦了,這些出自卑微的主角們才能一呼百應,以布衣之身,動盪天下局勢,甚至讓一個個強大的帝國走向覆滅。】

【自始皇帝一統華夏,橫掃六合,中國開始了家天下。所謂天下者,非天下人之天下者,乃帝王之天下者。

正因為成了一家之天下,喪失了楚材晉用的可能性。天下英傑之士,為了一逞月匈中壯誌,不得不彎月要曲背,變成帝王麵前的奴才。

正所謂: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

【家天下的好處顯而易見,壞處同樣顯而易見。一旦遇上明君,家天下的王朝可以迅速崛起。一旦遇上胡作非為的昏君,再強盛的王朝也會迅速覆滅。

強盛一時的大秦和大隋二世而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在這樣的王朝,庸臣庸吏可以活得很自在,立下大功的臣子卻活得戰戰兢兢,不得不自汙聲名以求自保。哪怕雄才大略如秦始皇者,功勞極大的王翦父子也要靠索取賞賜,侵奪民田而消除始皇帝的猜忌。

漢朝開國時,在民間名聲極好的丞相蕭何同樣要靠欺男霸女,被百姓唾罵而消除劉邦的猜忌。

潔身自好的嶽武穆就因為不肯自汙,才成了完顏構的刀下之鬼。如果嶽武穆像張俊一樣貪財,像劉光世一樣劫掠百姓,或者像吳階吳磷兄弟一樣奢靡無度,像韓世忠搶麾下愛將的小妾淫戲,嶽武穆就不會死。】

【這些聰明的將領通過自汙,的確成功地消除了帝王的猜忌,保住了自家的身家性命,榮華富貴。但那些被他們侵奪民田的百姓,被他們欺淩侮辱的庶民,就變成了無處伸冤無處訴苦的慘重代價。】

【這些看似遇官瑟瑟發抖,遇事隻會哀哀求饒的黎民百姓,絕對不像帝王們認為的那麼軟弱可欺。一旦把他們逼到絕境,一旦他們在走投無路之下揭竿而起,就會在短時間之內覆滅一個極為強大的帝國。】

【大唐有明君李世民者,就十分深刻地認識到了蘊藏在民眾中的可怕力量。

民心如水,朝廷如舟。水可載舟,也可覆舟。

可惜李世民的後世子孫忘了先祖的苦心教誨,遂令大唐王朝,覆滅於百萬草寇之手。】

【一代又一代的王朝在華夏大地上興起又覆滅,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代又一代的開國帝王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試圖把自己新建的帝國變成萬世一係的不滅王朝。

二十四史的存在,就殘酷地嘲諷了這些帝王的不懈努力。】

【王朝末期,飢寒交迫的農民往往率先揭竿而起。這些農民因為受盡壓榨,吃盡苦頭,他們一旦掌握了生殺大權,就會對往日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們復仇。

縱觀各個朝代的亡國史,一個王朝施行的法律越嚴酷,他們的後代遭遇的復仇就會越瘋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噩夢遊戲:詭秘來襲 我把仙帝寫死了 帶著輪回係統遊諸天 錦衣行之呂敏傳 三國:我不想稱霸 鄉林小醫仙 神話製卡師:從黑無常開始 國子監小食堂 偏執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廢柴夫妻穿越發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