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第一百十一章(1 / 2)

加入書籤

「正如同眾位卿家所言, 當下不宜再興兵事, 故而對於那些叛亂的流民,朕也打算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朱由檢好似接受了大臣們的意見,修養生息這四個字說出來, 傳統解決辦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減免農稅,但其實朱由檢登基之後, 農稅沒有漲過而一直在減少中,「雖然朕免去了百姓的稅收, 也在早兩年讓他們開始種植了土豆等作物, 但是天公不作美,這兩年也不過是勉強糊口而已。眼下要安置這些流民,不讓他們再次誤入歧途, 朕想著不如把他們遷到膠州灣去。」

此話一出, 朝中的諸位大臣想起來了那是早年間信王的封地,那個地方也不是十分適合種植作物, 而那一帶也早就成為了皇帝的私產, 招募過軍士把守,隻知道陸氏商隊在那一帶做的生意很大,多半都是從事藥材生意,還會供應軍需。

「朕還不曾登基之時,在膠州灣有一塊封地,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毗鄰大海,那裡也是也適合出海謀生。為了封地上的百姓能更好地應對大海上的風浪, 朕也想著造幾艘大船,保證他們的出行安全,總不能為了撈一條魚就把命搭上了。」

朱由檢說著這些話像是在說一個荒誕不羈的故事,「在陸地上的人對於大海了解的還是不夠,原來大船被風吹著就會隨波逐流飄到遠方。蒙惠者雖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朕卻希望能知道背後的所以然。觀大明的地勢,海岸線之長足以讓人要去思考大海的問題。不是光依靠海禁二字就能解決的,隆慶開關後,大明也接觸到了大海上的事物,雖然後來的倭寇與海盜又使得大明對外的認識產生了阻礙,但是被打開了一角就要看個明白。

這幾年沿海一帶還是有著海禁,不過福建廈門卻打開了一角。去年東南一帶的戰事諸位也都知曉了,鄭芝龍歸順朝廷之後,幾大海盜之間的鬥爭卻還是糾纏不斷,荷蘭在此戰中於我朝有利,廈門地方還請對其進行加賞。為什麼會有海上戰爭,天下之事來來往往都逃不過利益二字。荷蘭人遠渡重洋來到大明是總抱著目的,就是為了來掙錢的。你們說說能有多大的利益值得冒這樣的風險呢?」

底下的大臣們知道這是要對海貿動手了,但是皇上我們沒有武裝力量,這個吃不飽的年代裡麵,哪有這樣的手段去與那些番邦人爭奪。廈門沒有出動過官軍嗎?當初何嘗不想剿滅了鄭芝龍、李旦集團,但是事實證明我們沒有那個能力,所以隻能妥協,招安了鄭芝龍,讓他與其他的海盜也好、番邦人也好,兩廂纏鬥。

「皇上,海上多是凶險之事,茫茫大海難望前路,萬不可以拿百姓的性命去冒險。」

「皇上周大人所言甚是,我朝沿海地帶百年來受到了倭寇的侵擾,不可開放海禁,不然會讓他們去而復返,乃是重燃戰火之師。」

「夠了。」朱由檢瞪了說話的兩人一眼,以為他不知道東南利益集團每年能在廈門與荷蘭人換到多少錢嗎,隻要有有百分之十的利潤,資本就蠢蠢欲動;有百分之百的利潤,資本就忘乎所以。相對而言,海上貿易就是那種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即便下一秒要上斷頭台都在所不惜,性命在資本的麵前微不足道。

「朕不是傻子,都說大海多是凶險之事,那麼請問東南一帶富的流油是怎麼一回事情?與荷蘭人做生意的商人眼中不是沒有凶險,而是他們更能看到背後隨之而來的財富。朕不與你們計較,在生意裡頭賺了多少錢,能憑此發家也是一種本事。但是天下斷然沒有吃獨食的可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如意書 重頭再來女陰差喬葉傳 華麗逆襲 替嫁小嬌嬌是玄學大佬 末日終結時 蕭陽葉雲舒 傾覆天規 尋鹿記2020 1018 微小說之腦洞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