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後來2(1 / 2)

加入書籤

皇宮裡有東西兩位太上皇, 東邊的那位不管事, 西邊的那位誰也不敢惹。這是朝臣心中默認的事情,雖然少有宮中同時出現兩位太上皇,但是習慣習慣就好了。朱由檢退位後的第六年, 大明已經完全擺脫了沒有飯吃的窘境。土豆、番薯、玉米這樣的高產量作物也開始真的適應了這片土地,就算天公仍然會來一些乾旱與水災, 但是大家也都是有存糧的人了。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海外, 今年一支隊伍抱著開辟新大陸的理念向著大海出發了。越來越多的海產品進入了內陸, 要怎麼保鮮,不要小覷勞動人民的智慧。

吃得飽了,那就要關心精神文明。

朝廷開始試點在大明範圍內開辦針對青少年的學堂教育。凡是去這些地方讀書的孩子, 不僅學習傳統的四書五經, 還能有根據西洋知識改編的雜學,這些是由太上皇們聯合編寫的入門書籍。同時學堂還張貼出了補貼的政策, 考評將傳統教育與西洋學說分了開來, 根據他們的掌握程度,成績優秀的發放獎學金,這些全由各大商行冠名獎勵的。

各大商行也很舍得掏錢,這都是香火情,現在能博得好名聲, 以後也能有了可用的人脈何樂而不為。

這年的秋天西風漸起的時候,後金又入侵邊關,這幾年許多新式的火器陸續被送到了遼東, 在實戰中不斷改進它們,現在世界上最好的火炮不再是英吉利發明的紅衣火炮了。而是在孫元化主持下的火器局自己研究出來的東西。

這場打仗打了整整半年的時間,明軍占據盛京,把後金八旗逼退出城,並以多爾袞與多鐸的被炸傷畫上了休止符。沒有熬過乾升七年的夏日,在夏至未至的時候,多爾袞與多鐸前後過世。至此之後,後金再也沒有了一個智勇雙全能對大明產生威脅的人。又過了五年,李定國率領大軍徹底鏟平了困擾大明遼東幾十年的大患,這卻是後話了。

就在乾升七年,看到多年對抗的後金失去了它最後的梟雄之後,孫承宗喘了一口氣,他也應該要放下了,於是這年他解甲歸田、告老還鄉。同年,徐光啟終於完成了他用心編撰的《西洋諸學入門》,病重過世。溫體仁也主動請辭,朝廷開始了大換血的過程。

吳無h再次踏入沉陽這邊土地的時候,距離他上次來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他來算是祭奠一位故人範文程。以範文程為首的一群漢臣在皇太極死後就投入了多爾袞的麾下,其他的貝勒也沒有容納漢人做高官的月匈襟。可是如今多爾袞也死了,範文程走的比他還早,這些年來後金節節敗退,他在後金也是不算得誌,說是鬱鬱而終也不為過。

樹倒猢猻散,多爾袞死了之後,他麾下的這些文官特別是漢人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吳無h也管不了這些,找到了範文程的墓,這裡多少有些荒涼。

「當年南宋朝滅的時候,我的祖上一支遷入了深山,到了我父親這一代一直都避世不出。先祖隻留下了一句話,寧可不建功立業,也不能選錯了人,輔佐了錯的人。可是,這個世間隻有勝利者才有資格談論對與錯,我也是沒有資格的。隻是你作為文正公的後人,難道從不覺得有愧於先祖?他人沒有見識,可是你也不知道如果後金入關會發生什麼嗎?血流成河、愚人政策、閉關自守,這些是你不想去看到,還是沒有真知灼見,都到了地下與祖先去說吧。左右我也早就不是範家的人了。」

「無h,我們出發吧。」貝誌鋮也在年前辭去了海貿司的官職,現在他與吳無h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想要諸子百家重新出世不知道要用多少年,他們也隻能從當年的竹簡中找到一些線索。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後,這些人都成了隱世之人,如今也不知道是不是還有這當初的風貌。

吳無h的先祖隱退深山後,改範姓為吳姓,世間已經沒有了他們這些人,難道不是無嗎?

他們後來與陰陽家一脈分支相遇,吳無h的父親也拜入了其門下。陰陽一脈的擇徒標準很高,入門需要極大的天賦,就更加不提入門之後,要能恪守的那些嚴格要求了,也導致他們一直都門人稀少。其實不止是陰陽家,其他的百家也都一樣,因為千年來儒家的地位越發的不能動搖,也讓這些在野的百家更加審慎起來,對於傳承寧可是少而精。

如今貝誌鋮手握三分之一的矩子令,要去尋找另外兩派的墨家傳人,希望能夠重新入世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

「父皇,你真的要拋下土豆,自己去玩了嗎?」朱慈也不顧什麼皇帝的威嚴,抱著朱由檢的手臂就是不鬆開,他去年送走了一定要去西洋玩一圈的朱由校,沒有想到今年朱由檢也提出了要離開皇宮。

「傻土豆,我不是去玩,是去做正事的。你看我在宮裡已經陪你了七年,你都已經成人了,快要長得與你爹我一樣高了還撒嬌。」朱由檢一本正經地說著,「你大了,都十五的人了,再過幾年也要成親了,我要給你去弄些成親的禮物回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如意書 重頭再來女陰差喬葉傳 華麗逆襲 替嫁小嬌嬌是玄學大佬 末日終結時 蕭陽葉雲舒 傾覆天規 尋鹿記2020 1018 微小說之腦洞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