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鴻鵠之誌2(1 / 2)

加入書籤

殷承鈺不是不知道燕晟上書的緣由。

這些都在奏章中寫著呢!比如什麼麓川瘴氣過重,不宜深入;軍屯糧食未收,此時決戰容易斷糧;還有魏淇本人,既驕又燥……

可這林林總總的一堆劣勢,燕晟能想到,滿朝文武懂點兵事的也都能想到,可是為何偏偏燕晟要上書?

因為這是陛下的軍令。其他人不往槍口上撞,因為他們看透了,陛下把魏淇當成一顆棄子。

魏淇此人自視甚高,根本沒把西南叛亂當回事兒,臨行前還對陛下誇下海口,要三個月就拿下麓川,結果一打就打了一年。朝堂與在野都是一片怨聲載道。對於陛下來說,熄滅眾怨的最便捷方式就是終止這場戰,或者不讓魏淇再打這場戰。

並且在文臣看來,就算這場仗必敗又如何,隻要魏淇敗了或者死了,陛下就死了主戰那條心,就會派文臣和談,之後大家又可以和和氣氣地過太平日子了。在武臣看來,陛下隻要繼續主戰,魏淇敗了,英國公府才不會獨霸鰲頭,他們才有機會……

所以每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大家步調一致地在陛下的軍令麵前保持了沉默。

然而英國公反對是因為被陛下當作棄子的魏淇是他的嫡長子,燕晟又站在什麼立場上反對?而這才是殷承鈺真正的問題。

燕晟迎著祁王探究的目光答道:「臣為邊地軍戶。」

「軍戶?」殷承鈺不可思議地重復道,仿佛第一次聽到。

燕晟反問道:「殿下可知邊地軍籍製度?」

殷承鈺輕笑一聲,太祖的法令怎麼可能難到她?

太祖為了江山千秋萬代,在九邊疆土設立軍屯製度,附帶產生了軍戶,即「戰時為兵,閒時為農」。所以軍戶讓邊境自給自足,並且為了穩定讓軍戶代代相傳,即「子承父業,兄終弟及」。這法令傳承至今,保障大梁四方太平。

殷承鈺說出的答案是皇家必背的標準答案,然而燕晟卻搖了搖頭問道:「殿下可知道,這』子承父業,兄終弟及『已經快把軍戶逼成絕戶了!」

燕晟繼續說道:「本來子承父業是好事,可放在邊地,父兄戰死,幼弟接替,於是乎寡母獨居,新婚別離的人間苦態比比皆是,百姓多不願將女兒嫁給軍戶受苦,而軍戶也想保全家人紛紛換籍,致使國中軍戶驟減,軍中士卒多是老弱,即便正是壯年,也無心打仗。」

殷承鈺「嗬」了一聲,她以為是什麼新鮮事,這事她早就有所耳聞,接話道:「軍戶想方設法脫離戶籍,這事的確不少見,但能換成的也是少數。當年先帝看中一位伶俐的小太監,雖是自行淨身送入宮中,但是身上有點騎射功夫,嘴還甜得很,便收到身邊培養。可沒想到剛任命為禦馬監掌印,就有他的父兄來求,說兒子已是宦官,該帶著全家脫離軍戶,先帝震怒,將那小太監貶去南京,還發布禁令,自行淨身的一律發配邊地,終生不得赦免。」

殷承鈺細說宮中軼事,口口勿中難免有些顯擺,畢竟她終於知道幾件先生不知道的事。可燕晟臉色卻沉下去了,祁王隻是把他口中所言的人生百態當故事聽,根本沒有走心,仿佛眾生苦楚在她眼中不過一場談資。

一股心火驟然燃起,他如何能不怨,皇宮之中自作聰明的陛下,麵前不知人家冷暖的祁王,還有這世道無數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汙吏、諸王豪強……

燕晟帶著火氣,沉聲說道:「殿下可還記得苛政猛於虎也?」

殷承鈺一頓,百姓為躲避苛捐雜稅,寧可葬身虎口,而如今軍戶為免於子子孫孫征戰不休,寧願犧牲香火傳承……

可是這畢竟是太祖的決策!身為太祖的子孫,怎麼能言太祖的過錯?!

「住口!」殷承鈺猛地起身喝道,「妄議太祖,燕荊州你有幾個腦袋?!」(潛江南隸書荊州府,此處以地名避燕晟的名諱)

燕晟定定地打量著祁王,他從祁王跳著火花的瞳孔中窺到真正的憤怒,這讓他驚奇地意識到,祁王並不是假惺惺地維護太祖的顏麵,而是在祁王心底,祖宗之法,當真遠勝黎民百姓,天下蒼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梁山不招安 天下藏局 我的丹田是把劍 玄幻:我率領億萬陰兵,重建地府 種田山裡漢:滿級嬌嬌三歲半 劍問天地 玄幻:我能無限模擬未來人生 小廚娘穿越後,帶崽躺贏了 快穿之:宿主她飄了 我死後,成了全修真界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