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鴻燕雙飛3(1 / 2)

加入書籤

殷承鈺愛看慧寶齋文人寫的話本,慧寶齋的老板每季度都會派人將最新的話本送上,而這次竟然夾帶幾張私貨,是京師新興的小報。

陛下這幾日把邸報看得緊緊的,邸報上什麼看點都沒有,然而文人的唇舌卻不那麼好控製,竟然借著慧寶齋傳播出來不入流的小報來。

鄧公公的確借著勞軍之名,在西南一帶大動乾戈,雲南、貴州、甘肅等地的鹽商紛紛叫苦,而雲南鹽課提舉司的官員被從頭收拾到尾,小到提舉、大到巡鹽禦史與巡檢司使都被罰米,甚至已經退休的前任巡鹽禦史也沒能幸免。

鄧公公也被批判為大奸似忠,借著整頓之名,在西南一帶大肆斂財,堪稱雁過拔毛。雖有少數聲音辯駁鄧公公是在清掃西南一帶蠹蟲碩鼠,卻被大浪潮淹沒,漸漸無人提起。

殷承鈺不確定這到底是汪公公設下的局,還是勞軍臨行前陛下對鄧公公下的密旨。

殷承鈺正疑惑著,通傳來報,燕晟求見。

燕晟剛進入主院,還未行過大禮,殷承鈺就請燕晟落座。燕晟眼尖,看到祁王剛剛瀏覽的小報,似乎頗有興趣。

殷承鈺知曉燕晟惦記國事,就將小報遞給燕晟閱覽,燕晟一目十行掃過,眉頭漸漸蹙起,直至看完,燕晟嘆了一聲道:「鄧公公這是懷了死誌,殺身成仁。」

殷承鈺不解道:「先生,此話怎講?」

燕晟將小報平攤在殷承鈺麵前,指點著文中鄧公公下手幾處,問道:「殿下可看得出什麼來?」

鄧保收拾的是鹽商,清理的是鹽課提舉司,罰米的是巡鹽禦史以及嚴禁私鹽販賣的巡檢司使……這一切都逃不過一個「鹽」字。

民以食為天,而「鹽」便是撐起這「天」的支柱,可見食鹽是民生大計,自春秋管仲起,鹽便是一國之重器,不可私販,大梁也不例外。

殷承鈺答道:「鄧公公整頓的是雲南鹽政。」

燕晟再次問道:「殿下可了解本朝鹽法?」

殷承鈺笑道:「當然,本朝鹽法以『中開法』為主,以糧換鹽,供養邊地,解決軍屯貧瘠,兵食不繼的困境。」

太//祖在開國之初在九邊開設軍屯,讓軍隊戰時為兵,閒時為農,自給自足,不消耗大梁一粒米,便能養起百萬雄師。然而邊地的土地貧瘠,就算把地榨乾也無法實現太//祖設想,於是太//祖便與商人簽訂協議,商人運送糧食到邊地,便能從官府換出鹽引,拿著鹽引到鹽產地領鹽,再到指定地點販賣。

於是「中開法」的「報中」、「守支」、「市易」的三點一線鏈條形成,不消耗國力,便能將補充軍隊糧餉,以保大梁邊地無憂。

雲南本身便是鹽產地,所以「中開法」更是雲南的命脈所在。然而無風不起浪,鄧保能對雲南鹽政重拳出擊,可見這「開中法」……也是不妙。

殷承鈺壓低聲音說道:「先生的意思是,這『開中法』,也如同軍戶製度一樣,不是一成不變之法?」

燕晟搖搖頭,答道:「中開法本身無差錯,可問題主要在鹽引上。」迎著殷承鈺不解的目光,燕晟問道:「敢問殿下在宮內可見過鹽引?」

殷承鈺答道:「自從寶鈔廢除之後,陛下便用鹽引代替寶鈔賞賜寵臣、勛貴以及掌印公公。並且宮內物資采買,用得都是鹽引,前年下江南織造,汪公公向陛下奏請一萬多引,說用鹽引就可以不動國庫,陛下歡喜得很。」

燕晟嘆了口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梁山不招安 天下藏局 我的丹田是把劍 玄幻:我率領億萬陰兵,重建地府 種田山裡漢:滿級嬌嬌三歲半 劍問天地 玄幻:我能無限模擬未來人生 小廚娘穿越後,帶崽躺贏了 快穿之:宿主她飄了 我死後,成了全修真界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