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皇子 第七十一章 太皇太後殯天(1 / 2)

加入書籤

如此劉武整日待在長安城中,時常出入於皇宮大殿,天子劉啟竟也未出言令梁王返其國,那些個禦史原還想上奏天子,梁王如此不合祖製。

但一想到當初進言梁王駕乘天子車駕,便被天子劉啟訓斥一番,這次倒是長了記性,未再進言。

這日,剛一散朝,天子劉啟剛剛行至麒麟殿中躺於床榻之上休息,謁者仆射王仡便慌忙跑入殿中,言道!「陛下!長樂宮傳來消息,太皇太後!太皇太後!薨了!!」。

聞言,天子劉啟起身炒往殿外跑,王仡跟在身後忙道:「陛下,陛下!鞋!」。

天子劉啟這才發現自己竟未穿鞋便跑至殿外,王仡忙上前為其穿上鞋,這才又慌慌張張的往長樂宮中而去。

待天子劉啟進入長樂宮中,卻見太皇太後薄姬『躺』於床榻之上,殿中已有眾多人跪地痛哭,距離此地最近的竇太後自然也在此列,而一側的薄皇後已然哭的快要昏厥過去。

天子劉啟自然也是立即行至前方脫帽扔在一旁跪地叩頭,在萬分悲傷之下言道:「不想今日祖母竟離朕而去,孝文皇帝臨終之時,囑托朕照料好祖母,不想不過兩年昨天便就此殯天,此為朕之過,朕無顏麵對孝文皇帝之在天之靈」。

此時聞訊而來的天子姬妾如栗姬、程姬、王娡等等,與其子嗣盡皆到來。

劉榮自然也在此列之中,王仡在通稟天子劉啟後,便又命一謁者火速去告知劉榮。

固此,劉榮在諸皇子中最先到達此地的。

一入殿中見老爹跪地痛哭,劉榮自然也是立即額頭觸地,跪在一側……

眾人見天子到來如此悲痛,皆是上前勸阻,竇太後在宮婢的攙扶之下,行至劉啟近前言道:「陛下,此非悲痛之時,如今緊要之事便是為太皇太後辦理喪葬之事」。

聞言,天子劉啟這才言道:「王仡立即去傳詔通告天下,立即令各郡國之諸侯王進京奔喪。

明日在長安五百石以上之官員,盡皆入宮為太皇太後哭喪」。

言畢又道:「再起一道詔書,傳告天下,朕太後過世當舉國皆哀,朕決意罷朝半月,以示哀悼。且國喪之期任何人不得飲酒食肉,娶親。若有人膽敢違背,月要斬於市!」。

孝文皇帝過世之時,有遺詔要一切從簡,劉啟怎敢不從之。但薄太後可是未有說過此事,固此天子劉啟自然要將太皇太後薄姬之喪葬之禮辦的舉國皆知……

聞此言,王仡當然是連忙走出殿外,到一處寫下詔書呈於天子,劉啟閱畢,立即又命謁者抄錄。用璽之後,天子劉啟更是批準謁者行馳道以便快速傳遞詔書,於是眾多謁者立即從長安發出傳詔天下,太後過世…………

此十萬火急之事,由天子馳道發出,經由驛站,往各諸侯國傳送。

郵驛製度自商周之時便已有之,主要作用是用來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某種意義來說,驛站擔負著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麵的信息傳遞任務,天子召命,皆是有由此發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特定的網絡傳遞與網絡運輸。這便是最早

的快遞業務,隻不過是隻能朝廷專用…………

明朝的滅亡,似乎也與驛站有一絲關係……

明末之時,崇禎皇帝為節省財政用度,采納那「精簡驛站,裁撤驛卒」,的策略。聖旨一下,大明全國全國合並驛站四千餘個,裁減驛卒近萬人,僅此項國庫就能每年節省白銀近百萬兩餘兩銀子。

但朝廷隻裁員卻不安置,尤其西北連年大旱、民不聊生,甘、陝數百名「下崗」的驛卒聚合上訪,圍住了總督衙門。總督急奏朝廷,被內憂外患攪得心神不寧的崇禎看過奏折大為惱火言道:區區小事也來煩朕,禦筆一揮批下:「驅之重責。」

有個年輕驛卒被驅回陝西米脂老家,因還不起高利貸,被告到縣衙,縣令晏子賓將他「械遊於市,置牢將死」,後被親友救出。被斷了生路的年輕人一怒之下聯合「下崗」的驛卒揭竿而起,走上與朝廷抗爭的道路。十六年後,這個年輕人率軍攻入北京,逼的崇禎皇帝於煤山上吊,再而奪得皇位,此人便是那闖王李自成。

翌日,因太皇太後過世,天子罷朝,長安城中之王侯官吏盡皆是一身孝袍,頭戴孝布走入皇宮之中為太皇太後薄姬哭喪。

且宮中之侍衛謁者、宮婢盡皆也是如此打扮,使的這原本便顯得蒼勁古樸的大漢皇宮更加厚重而質樸…………

此刻的皇宮大殿之中,天子劉啟、竇太後以及薄皇後跪在靈柩之前,之後便是梁王劉武,而其餘妻妾皇子盡皆跪於外圍。

而朝臣們除三公九卿之高官者,便隻能跪於大殿之外,頓時大殿內外皆是一陣嚎哭之聲。

但這悲傷嚎哭之中,卻隱藏著眾多不為人知的隱秘心機……

漢初之時,每一次天子與太後的過世,便是一次重大的朝局洗牌,怎會不令在場如此眾多之人擔憂。

此刻最是難過的當然是皇後薄氏,本來便不得天子喜愛,一年之中天子也不會到其宮中幾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玄幻:授徒萬倍返還,為師無敵了 逮捕嬌妻總裁別太壞 活死人墓裡的蝴蝶夢 農門錦鯉:福妻降臨 曠世神胥 最強女仙帝 全民領主:開局百倍增幅 生骸 縹緲尋仙路 大道無為之夢魘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