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皇子 第七十八章 天生異象(1 / 2)

加入書籤

就在與晁錯談論削藩事宜之後,天子劉啟獨自在宮中一陣踱步後。

一陣沉思之後,天子便令王仡前去備輦轂,便朝長樂宮竇太後的寢宮而去。

因太皇太後薄姬一過世,長樂宮此時便成了竇太後一人之所,竇太後更是搬進了長信宮中而居。此時的竇漪房正欲在寢宮中用膳,聽侍從來報,天子到來,這才放下手中之箸。

言道:「陛下怎在此時到哀家寢宮之中」。

「母親,兒子此來自然是來向母親問安」,天子劉啟身穿玄色長袍行一禮道。

竇太後嗬嗬一笑道:「陛下可否用過晚膳?」

天子啟道:「兒子還未用膳」。

竇太後這才又對一旁宮婢道:「還不快為陛下準備飯食」。

用膳之時,天子劉啟竟未開口一言,待晚膳用畢,宮婢將書案之上的飯食之具撤下後,竇太後開口道:「陛下今日此時到來,定是有事尋哀家吧」。

天子劉啟聞言,這才道:「母親明見,兒子確有一要事要稟報母親」。

言畢,便親自起身攙扶起跪坐案前的竇太後,將其攙扶到床榻之上。

「陛下雖為天子,然亦為我之子,有何事便說吧」。

聞此,天子劉啟便立即命殿中侍從宮婢盡皆離去,這大殿頓時顯得無比空曠,隻剩下了這母子兩人。

天子劉啟一整衣冠,便行大禮跪於竇太後麵前,一拱手正色道:「母親,此事關乎我漢家天下之國運,固此兒子這才來稟報母親」。

此言一出,竇太後自然也是一驚,忙問道:「陛下所言到底何事?」。

天子劉啟一行禮,悲痛道:「近日朕接到奏報,有諸侯王欲反,固此特來稟報母親」。

「什麼?諸侯王欲反?」,天子劉啟之言,怎會令竇太後大驚。當年孝文皇帝在時便先有淮南王劉長謀反。後又有濟北王劉興居,趁匈奴南下孝文皇帝親自至北地之時於濟北國起兵謀反。

雖這兩次謀反皆是被文帝以雷霆之勢誅滅,但其也產生了一些惡劣的影響,特別是淮南王劉長之事,令孝文皇帝還留下了個寡德容不得親兄弟的名聲。

竇太後手持拐杖,問道;「可是那禦史大夫晁錯又向陛下進言削藩?」,竇太後本就不喜那整日揚言削藩攘外必先安內的晁錯,自袁盎上次向竇太後言道,吳王劉濞言道朝中有佞臣挑撥諸侯王與朝廷的關係後,便更是對其厭煩,若不是看在其為天子之師,便要將其治罪。

如今又聽聞劉啟言道有諸侯王造反,便以為是晁錯又慫恿天子行削藩之策的由頭。

天子劉啟也是不知竇太後怎會提起晁錯,隻是言道:「母親此與晁卿無乾,前些時日審逆之事便與此有莫大乾係」,望著竇漪房表情的變化,劉啟又言道:「那審平竟私自與劉濞通信直言謀逆,故此兒子才會言道此事乾係我大漢之國運」。

拄著拐杖,竇太後在殿中踱步,厲聲道:「隻是一小小吳王劉濞欲反又如何!!我兒受命於天,堂堂漢家之天子,若其敢反之,便發天兵討之!」。

天子劉啟

立即行禮道:「謝母親,兒子今日求見母親便是為此事而來,朕決意行削藩之策以安我漢家天下」。

「削藩哪裡是好削之,你父孝文皇帝曾也有過削藩之意,最終權衡之下隻得放棄,難道陛下已有可行之策?」,薄太後卻突然話鋒一轉言道。

天子劉啟又言道:「 母親容稟,父親臨終之前曾對兒子言道:當今我漢家天子最大之憂患便在於內,而不在外。

如今天下諸侯所占之地已有二十九郡,由朝廷統領之郡不過二十,如今有些諸侯王實力日益膨脹,且對朝廷心懷不滿。如那吳王劉濞手中已有軍卒近二十萬,若是此時不削其國,將來必為我大漢之禍。固此兒子才決意趁此時機削藩」。

竇太後一陣沉默後,問道:「那梁國該如何?」。

果真不出劉啟之所料,母親一聞削藩,便想到了小兒子梁王劉武。

「梁王何人也?朕之手足兄弟,對朕更是忠心耿耿,此次削藩不但不能將梁國削弱,更應將梁國增強」。

天子劉啟此言一出,竇太後大喜之,更是言道:「陛下此言大善,哀家也甚覺有些諸侯王心懷叵測,固此若陛下削藩,哀家定會助之」。

天子劉啟便用這一句話,將母親竇漪房給哄住了。如此以來,竇家在朝中之勢力,便被天子劉啟拉到了自己身邊

就在天子劉啟策劃得當,正要在朝堂之上頒布削藩大計之時,漢境之內竟連發異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玄幻:授徒萬倍返還,為師無敵了 逮捕嬌妻總裁別太壞 活死人墓裡的蝴蝶夢 農門錦鯉:福妻降臨 曠世神胥 最強女仙帝 全民領主:開局百倍增幅 生骸 縹緲尋仙路 大道無為之夢魘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