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我是來提意見的(1 / 2)

加入書籤

第七軍司令官詢問了洛陽城的情況,得知洛陽城現在已經有一半落入了敵軍的手中,第40師團無法前去增援,第41師團也傷亡慘重。他認為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於是給第41師團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第七軍的司令官如今一肚子怒火,他生氣的不是打擊他們的敵人,而是第12軍司令官,以及第三航空隊的司令官,甚至還包括方麵軍的司令官寺內壽一,他認為就是這幫家夥在背後使絆子,這才導致了第七軍的慘敗。

他連夜起草了報告,發給了日軍大本營陸軍部,請求土肥原主持公道。

洛陽城。

王金棟指揮著新編第187師、西北軍第228師、第69軍一個師的部隊,經過了一天半的戰鬥,於第二天下午兩點全殲了城裡的日軍第39師團師團部及其所屬的部隊,以及一個團的偽軍,打下了洛陽城。

第41兵團的部隊在河難地區接連拿下了鄭州城和洛陽城,殲滅了大量的日偽軍,戰功卓著,在大後方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第41兵團和新成立的新編第187軍名聲大噪。

王金棟再次被稱為抗日名將,榮獲了果府頒發的三等雲麾勛章。

魯西南軍分區收獲也很大,在高九的幫助下,掃盪了整個魯西南。

到目前為止,除了壽城縣城和平樂縣城這兩個由桃花山遊擊隊直接控製的縣城之外,整個魯西南地區全部落入了魯西南軍分區的手中。

這天王金棟發來了電報,邀請高九前往洛陽城。

鹿原禾子原本打算前往蘭溪縣城東麵的李莊縣,沒想到正好遇到魯西南軍分區攻占了李莊縣城。

她隻好再次向東,前往玉城縣城。

此時的鹿原禾子十分狼狽,所以說是一無所有,飢寒交迫,她強忍著腹中的飢餓,快到了李莊縣城通往玉城縣城的公路上。

由於魯西南地區正在打仗,路上的行人很少,鹿原禾子等了半天,隻有幾個普通的百姓經過,看到他們衣衫襤褸的樣子,為自己不了什麼幫助,她就放他們過去了。

這時遠處過來了一輛馬車,馬車上有一個日本兵和兩個偽軍。

鹿原禾子就來到了馬路中央,伸手攔住了他們。

看到前麵有人擋道,鬼子和偽軍都有點緊張,端起槍來對準了鹿原禾子。

當他們看到是一個年輕女子而且容貌出眾,鬼子兵頓時就笑了起來,他收起了槍,說道「花姑娘的,大大的好,把她抓上車來的乾活。」

兩個偽軍嘻皮笑臉地就上前,想要去抓鹿原禾子。

鹿原禾子動作極快,伸手就是兩巴掌,打得兩個偽軍東倒西歪,臉上現出了深深的紅色的手印。

鹿原禾子罵道「八嘎鴨路,我是大日本黃軍特高課中尉。」

鬼子兵看到鹿原禾子打偽軍,又想去拿槍,聽到鹿原禾子的話,嚇了一跳。

以普通的日本兵來說,特高課是他們最不願意招惹的,聽到鹿原禾子純熟的日語,他也知道特高課裡有一部分女特務。

他頓時就收起了調戲婦女的心思,趕忙跳下馬車,立正敬禮,說道「中尉閣下,冒犯您了,請原諒。」

兩個偽軍本來挨打後,一肚子火氣,正準備找鹿原禾子算賬,看到鬼子兵對她如此的尊敬,頓時也傻了眼,站在那裡不敢吭氣了。

鹿原禾子自己就上了馬車,說道「我有急事,趕緊送我去縣城見你們的憲兵隊長。」

「哈伊。」鬼子兵答應了一聲,親自趕車,送鹿原禾子前往縣城。

兩個偽軍沒有資格上馬車,隻好跟在馬車後麵一路小跑。

到了縣城之後,鹿原禾子被帶著去見了憲兵隊長。

憲兵隊長不像鬼子兵們那麼懼怕特高課的人,本身憲兵隊就是跟特高課都是一個係統的。他警覺性很高,向鹿原禾子要身份證明。

鹿原禾子現在拿不出來,她要求憲兵隊長發電報向華中派遣軍特高課進行求證。

憲兵隊長將信將疑,憲兵隊裡沒有電台,於是就親自和鹿原禾子一起,來到了縣裡的郵電局借用民用電台。

鹿原禾子到了郵電局之後,趕走了郵電局的報務員,親自給華中方麵軍特高課長發了電報。

不久以後,特高課長就回了電報,說他已經得到了情報,高九就在洛陽城,讓鹿原禾子放棄刺殺薑小妹,直接前往洛陽刺殺高九。

看到鹿原禾子嫻熟的手法,憲兵隊長就已經信了八分。

鹿原禾子對憲兵隊長說,關於自己的身份可以向駐紮在泰安的日軍憲兵司令部進行求證。

玉城縣城隸屬於泰安憲兵司令部管轄,憲兵隊長打去了電話,果然證明了鹿原禾子的身份。

上級要求憲兵隊長配合鹿原禾子的行動。

鹿原禾子在憲兵隊長的幫助下,補充了武器彈藥和資金,給她派了一個向導,渡過了大清河,繞道進入了南陽地區,前往洛陽城。

這些天來,高九在洛陽城裡故意公開活動,就是為了吸引日本諜報組織的注意力,避免他們去刺殺薑小妹或者其他的重要人物,因此日軍華中派遣軍的特高課才能夠得知高九在洛陽城的消息。

濟南城。

鬆田將軍和高九之間雖然彼此尊重,然而他也從來沒有放棄對付高九,這是他作為日本軍人的職責。

這天上午他到第12軍司令部參加一個會議,聽說從日本國內運來了一批重型迫擊炮,準備在青島登陸卸貨。

穀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山澗之三教九流 史上第一密探 海賊王之以父之名 東宮藏嬌 抗戰最牛路霸 回憶1980 追仙策 戰地醫生秦恩 讓巨龍再次偉大 若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