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假意試探李農之心 群臣力諫終登帝位(2 / 2)

加入書籤

石祗聞張舉之言,心中大安,笑道:「張太尉果有見地,孤心大安。」

石琨在旁進言:「王兄,所謂師出有名,王兄當速速登基,以向世人昭示我石氏王族尚未絕嗣,趙國大位尚未旁落。此後當獎勵士卒,發布召令,引各路諸侯兵馬共討冉閔。」

石祗此時卻是有點猶豫,「今我襄國,兵微將寡,以何為憑?不如讓城別走…」

「王兄!」石琨大急說道,「今我石氏子孫凋零殆盡,如今隻剩你我二人,若再不發奮振作,就眼睜睜看著我歷代先帝的功業毀於一旦嗎?」

張舉亦言道:「新興王,汝陰王之言,言之有理。大王若是一介閒野村民尚可苟活一時,然前朝王孫,冉閔定要斬草除根,今舉義是死,引頸就戮亦是死,同死,當舉義而死。再說事在人為,臣以為大王不日將復歸鄴城,光復社稷。」

「不日將復歸?」石祗聽

此說辭心中卻是大疑。

「如今冉閔雖已登基,然脅迫裹挾者亦是甚多,臣與李農有舊,當年若非臣通風報信,李農早已身首異處,臣願派說客,勸其反正,當不追其過,此為內應。」

「此人威高權重,首舉叛逆,反我石氏,其人竟可用?」石琨大疑。

「善始者眾,善終者寡,此事臣已謀劃周詳,不日當有眉目。」張舉言及此,便不多言語,石衹、石琨深知,此種之事不能被外人所聞。

石衹忽又問道:「哦,張太尉謀劃周翔,當還有外援?」

「不錯,羌族人姚弋仲,英陰剛毅,善攏人心,對我朝中心不二;氐族人蒲洪,勇猛堅毅,士卒雲從,當許其兩人高官厚祿,結為盟好,永不背棄,這樣大事尚可轉圜。」

言及蒲洪,石琨神色轉變,向石祗進言道:「可臣弟聽說,蒲洪聽讖言『草付應稱王』,將自己改姓為苻洪。路遇枋頭,盡收氐族之人向西欲往關中之地,此人不臣之心日昭。」

石祗此時已無暇顧及他處,隻說道:「蒲洪也好,苻洪也罷,如今當務之急當速速滅冉閔,若不早行之,恐其坐大再無時機。」隨即向張舉說道,「張太尉,趙國之社稷皆托付於卿了。」

這時門人匆匆來報,「報,急報,陛下,車騎將軍苻洪被麻秋毒害身死,其子領其部族徘徊在枋頭。」

「唉」三人皆扼腕嘆息。

石衹嘆息:「我趙國忠臣盡皆隕落,賊人勢大,當速速收攏甲士,征討之。」

「呼」砰,冬去春來,東南風吹過,隻入府中,「嘰嘰」庭院裡,越冬的候鳥也漸漸返回北地。

「是。」

石祗隻出大殿,向庭中走去,大喜道:「我趙國定會,定會如這東南來的熏風,萬物復蘇,重現生機。」轉身對張舉說道,「如此有勞張太尉,從中轉圜了。」

「臣定當不辱使命。」

張舉出了宮門,隻往自己居所而去,隻在街上走著,突然之間天空開始飄起了雪花,街上行人甚是詫異。

「這天氣也著實怪了,前幾日以為入春了,沒想到倒春寒了」街上行人行色匆匆。

張舉走的更快了,靠近城門之處,隻風向突變,「蹦」,趙國的旗子吹落在他跟前。

「張大人,鄴城來人了。」張舉剛要入府,隻見府中門人忙出來迎接,暗自說道。

「快,快,領我過去。」張舉隻隨門人前往府中內室。

「下臣冒死拜見張太尉。」隻見內室中的一人見張舉前來隻跪拜道。

「王大人九死一生,脫離鄴城,不忘我石氏故主,快快請起。」張舉隻把王擢扶起。

「將軍,小人受人隻托特來拜會將軍。」說完王擢隻把隨身書信給張舉。

張舉匆匆覽過隻緊緊的握著,大喜道:「不出所料,不出所料,李農與冉閔果然有隙,吾等趁此機會正好利用。」

「書信傳遞完畢,吾之妻女也皆離開鄴城,微臣願在大人府西下捧墨奉硯,為大人鞍前馬後。」

張舉收攏神情,拍拍他的肩膀說道:「王擢,非吾不願意收留你,然汝知道。」

王擢隻沉默不語,細細聽張舉繼續說道,「今襄國情勢危機,燕國大軍已破我北境薊城,守將生死未仆,世人紛紛傳言,其有自立之心,襄國這邊已經顧不上了。如今最大的憂患在鄴城。」

王擢隻無奈的嘆了一聲,說道:「張大人之意,吾知……」

張舉繼續說道:「如今李農有南下歸晉室之意。王謨、王衍等皆是我石趙三朝元老,雖屬漢人,然與吾一樣世受石氏厚恩,迫不得已委身

於冉閔麾下,其心向襄國。如今王謨雖假意答應李農南下之願,其內心依然想復歸石氏。今南下往來聯絡凶險,王擢……」

王擢隻看向張舉,續著他的話說道:「這吾知道,如今襄國與鄴城聯絡之任,舍我還有其誰。」

張舉隻躬身致意道:「有勞王中郎將了,汝妻女子嗣我會一並照顧,還望中郎將能復我趙國社稷。」

王擢意致意道別,隻一轉身,欲退出張舉府邸。。

張舉隻喊道:「且慢,夫同患難易,同享樂難,若李農亦有取而代之之心,猶未可知,吾料定大事將成,你且放寬心。」

王擢隻有些不解,隻在此拱手作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傲嬌醫妃:妖孽雙寶圓滾滾 重生八零國營女廠長 葉少川呂清雪 替嫁後,我嬌養了聖君陛下 我在綜藝裡偽裝國寶 神妃至上:夫君,很誠實 三國之霸王張繡 那些我們遺忘的舊時光 王爺和離後又來爬牆了 離婚後對前夫真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