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追回密旨(1 / 2)

加入書籤

朱由檢又看了一遍密函,詳細地了解了一下這次突發事件的始末。

因為有成祖朱棣這個前車之鑒,大明歷代皇帝對藩王可謂是嚴防死守,嚴密監視。不但在王府中留有或明或暗的眼線,就是在王府外麵也會有些錦衣衛的暗樁,暗自潛伏監視著各路藩王。

密函上說得正是在洛陽城偽裝成幫會組織的錦衣衛密探楊文福等人,楊文福表麵上的身份雖然是隱藏在暗處的幫會香主,但是實際上的身份卻是大明從四品的錦衣衛鎮撫使!

因為當初福王朱常洵可是引起過「國本之爭」的厲害角色,萬歷駕崩後,兒子朱常洛即位,這個歷史上有名的短命天子,雖然僅僅隻在位一個月,但卻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

上麵動動嘴,下麵跑斷腿。

光榮的錦衣衛鎮撫使楊文福便攜家帶口,為了監視諸位藩王又潛伏起來……密函上詳細說了錦衣衛和朱由崧誤會,對裹挾朱由崧出城的事情用了春秋筆法一筆帶過。隻說他們因為誤會,誤囚了朱由崧,因為朱由崧見了他們的樣貌,如果就此放任他離去,難保皇上的大計不保雲雲……

朱由檢撇了撇嘴說道:「什麼朕的大計不保,分明是怕自己被通緝後身份再也見不得光。」說著扌莫著下巴心道:「不過這件事雖然誤打誤撞,倒跟我的削藩的計劃有些關聯。」

朱由檢眯起了眼睛,陷入思索。明末的皇親宗室遍布天下,不說他們在各自的封地上橫征暴斂,荼毒百姓,就是他們每人每年的俸祿,對於如今的大明朝來說,也是一筆極為重大的財政支出。

洪武當年規製,一個親王,就要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皆歲支。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緞匹,歲給匠料,付王府自造。雖然俸祿不能按時按量發放,後來還不斷的削減到了一萬石,大明寶紗已經廢止,印了估計也沒人要……

可是就算再如何削減,大明有多少宗室何其多?整個皇族的宗室遍布全國,放到國外,那真的完全可以靠朱家皇家後人組成一個國家!而且這個國家的人還真的都有血緣關係!

想到這裡朱由檢冷哼一聲,這個福王當年就藩時萬歷帝可是賜給了他白銀三十萬兩,良田兩萬餘頃,單單一個福王府就花了二十八萬兩白銀才給修好!而福王就是食百姓血肉的宗室中的一個,有甚好憐憫的?想那懷慶王就是靠著一百多個兒女給自己創收,這種人實在可惡!

「哼,這些個混吃等死的皇親宗室,死一個少一個,既然這個福王世子已經錦衣衛抓了,那就隨便扔個地方讓他自生自滅。回不來最好,還給大明省下了不少財政支出,反正跟他又沒有什麼交集,為了黎明百姓,我就來一回大義滅親!」朱由檢如是想到,「密函上居然說找個機會做出戲把朱由崧給放了?這個萬萬不行,得回個消息讓他們把那小子帶得越遠越好!」

朱由檢親筆寫了一封密旨,言語隱晦地讓楊文福把朱由崧帶的遠遠的,隨便找出地方扔下他,最好是那種讓他再也找回不來的地方……朱由檢把密旨交給王承恩,讓他快馬加鞭發下去,免得遲則生變,要是他們提前把人給放了,自己的一片苦心可就白費了!

朱由檢看著傳信的小太監跑得飛快,嘆了口氣:「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說到底咱們兩個還有點血緣關係,我也就不計較南明亡在你手裡的過錯了,你自求多福吧!」

朱由檢有批閱了一些奏折,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王承恩提醒道:「皇上,該用膳了。」

朱由檢嗯了一聲說道:「跟皇後說一聲,朕在書房中用膳,不去陪她了,一切從簡,莫要鋪張。」說完朱由檢站起來伸了個懶月要,忽然想到有些史書上說朱由檢害怕魏忠賢下毒,還自己帶著乾糧,不由會心一笑,實在是難為他了,帶什麼乾糧啊,現在信王府的廚子都被朱由檢給帶進皇宮了。

晚膳很簡單,三菜一湯,這是朱由檢在信王府中的標配。一小碟豆腐絲,一碟醬牛肉,一疊花生米,一碗雞蛋湯,一碗白米飯,外加一壺酒,這就是朱由檢登基第一天用的晚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帝太監最風流 這個家庭煮婦有點毒 十方易界 萬魔神師 重生係統嗎不存在的少年 奈何夫人又跑了 小路de日誌集 鬥羅:開局醉闖千仞雪閨房 直播算命:這個道士秀爆了 海上晚來香,與君配成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