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周侍官(1 / 2)

加入書籤

就在楊遇安小心試探揚子津大營的安全極限距離時,不知不覺間,時間就來到了開皇十四年年末。

這一年江南並沒有發生什麼值得稱道的事件,反倒是遠在北方的東西兩座都城,發生了一係列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大事。

事情起因源自於關中一場旱災。

且說,關中地區自秦漢以來,經過上千年開發,水土流失嚴重,產糧能力早就不足以支撐其龐大的人口。

故而早在開皇四年,隋皇楊堅就下令修建廣通渠,連接黃河,以便從東都洛陽運來糧食。

隻是這對於關中龐大的人口而言仍舊杯水車薪。

豐年還能勉強維持,一到災荒年,別說平民,就連公卿之流,都填不飽肚子。

如此堅持到夏末,眼見情況即將失控,楊堅不得不帶著全城百姓背井離鄉,轉移到東邊洛陽安頓,史稱「就食洛陽」。

說實在的,堂堂大隋天子,平日省吃儉用,居然還要淪落到帶頭「乞食」的地步,實在丟臉。

大概楊堅也感覺此事晦氣,所以來到洛陽安頓好後,不但自己積極拜神祭天,還鼓勵前朝齊、梁、陳等後人也重新祭祀已經廢絕多時的宗廟。

天下有災荒,你們這些前朝神仙也得為咱大隋分擔一下不是?

事情到此為止,暫時還跟富足的江南地區扯不上什麼關係。

然而某日楊堅在洛陽北邙山祭祀了一圈下來,設宴飲酒之際,伴駕的陳後主,也就是被後人暗諷「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那一位,不知是一時喝高了,還是有心拍馬屁,居然當眾慫恿楊堅去泰山封禪。

要知在這個時代,封禪儀式有著及其特殊的政治意味,不少歷史有名的皇帝都乾過,譬如秦始王、漢武帝、漢光武帝。

大有不封禪不是千古名君的意思。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件極為勞師動眾的事。

耗費之大,副作用之多,不少乾過的皇帝後來都直呼後悔。

所以沒有意外,陳後主這記馬屁是拍到馬蹄子上的。

楊堅素來以節儉自詡,像封禪泰山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怎麼能做?

朕不就成昏君了嗎?

少不了一番義正辭嚴的拒絕。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平息。

東都群臣不敢再主動提起封禪之事,可遠在千南方裡之外的楊廣卻如獵犬嗅到獵物氣味一樣,敏銳察覺到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表現機會。

於是在陳叔寶同學剛剛被批評不久,楊廣同學絲毫不吸取教訓,逆勢上書,懇請父皇封禪泰山。

他不但自己上書,還攛掇百官一同開聲。

麵對次子這種明知故犯的行為,這一回,楊堅的態度卻忽然變得曖昧了。

首先,他當然是沒有直接同意封禪的。

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是我楊·愛民如子·堅能做的事嗎?

不封禪,絕對不封禪,打死都不能提封禪!

可與此同時,他同樣沒有直接回絕。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楊堅表示茲事體大,象我這種勤儉持家的人這麼乾不合適。

但畢竟大家盛情難卻,咱們就趁著東巡之際,順路去泰山瞅瞅,小規模意思意思一下?

注意,這是順路。

注意,這不是封禪,就是去簡單拜拜。

哦,對了,那個小廣這幾年治理江南業績還不錯,也一起過來吧。

……

「晉王廣賭對了。」

楊遇安得知這個消息時,楊廣已經離開江都,北上齊地伴駕了。

一方麵,楊廣離開江都,他身上的壓力驟減,連呼吸的空氣都清爽幾分。

雖然楊廣每年都要赴京述職一段時間,但很快又匆匆歸藩。

而這次祭祀泰山,顯然耗時不會短。

回來估計是明年開春後的事了。

他將能享受一段相對舒服的日子。

但另一方麵,楊遇安也深知這次成功的政治投機,將會極大提升楊廣身上的潛龍氣運。

他莫名有種預感,以當下修為,待對方再歸來時,自己恐怕命不久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夜霧 我那見鬼的平靜生活 [梁祝]蝴蝶飛飛飛走了 缺德美人,賺爆豪門 今天也隻想當鹹魚[異能] 旋木盡頭 萬寵千嬌在八零[年代] 陣營反轉後我成了警視總監 繼承亡靈天賦後我爆紅了 哭包美人不想當萬人迷[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