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荀小二的回歸(1 / 2)

加入書籤

第六十一章 荀小二的回歸

徐清隻顧得裝高深,丟三落四,好在魏冼不是這種人。魏冼連夜將徐清選中的《弟子規》正解全部抄錄於一本書上,還加上了徐清有一搭沒一搭的提示。

抄錄之後,魏冼將回答徐清問題最多的幾個人給叫出來,第二天一大早,便帶著上刺史府。一邊將《弟子規》送上,一邊聽徐公「訓示」。

徐清閱畢呈上來的加強版《弟子規》,點點頭道:「不錯不錯……」

又一想,覺得「不錯」誇他們還不夠,便笑著道:「甚好甚好!」

「多謝徐公斧正……」魏冼帶著一名襴衫書生對徐清長揖不止。

徐清抬手道:「勿須多禮……」

又道:「魏冼,你身旁那人是誰?」

「徐公,此人名崔山南,那日回答最為積極的人。」

「崔山南……」徐清眼中精光一閃,微微念叨一句。徐清這是想起了二十四孝圖中的一個人物,正好也叫崔山南,唐朝人。

崔山南以為徐清喊他,上前一步,拱手再拜道:「學生在……」

徐清看著恭恭敬敬地崔山南問道:「崔山南,這本《弟子規》,你可能全部解得?」

崔山南自信滿滿道:「回徐公的話,學生不僅已經全部解得,還能倒背如流……」

徐清冷哼一句,心道莫非你有張鬆一般的才能?

當初曹操寫了一本書,極為不得了的在張鬆麵前炫耀,張鬆

拿過來一看,說這本書是抄的。曹操不信,張鬆便道,這本書以前我就讀過,還能背呢,說完便背了一段。曹操嚇了一跳,忙說「古人與我神合」。這便是張鬆過目不忘的故事。

徐清想的是,我當初被弟子規,可背了一個學期,你一天就背下來了?我不信。

「年輕人,還是需要謙虛一些的,你說能倒背如流,那你倒背一個試試?」徐清問道。

「山南,不可浪盪,快向徐公認錯……」魏冼也是如此勸到。

魏冼不管,眼睛一閉,做思考狀,不一會兒便沉吟道:「致訓可,賢與聖,棄自勿,暴自勿;誌心壞,明聰蔽,視勿屏,書聖非……訓聖人,規子弟…… 」

徐清見他真的敢背,不由一愣,翻來手裡的書本,對著原文一字一句對照著看,結果大驚,竟然一字不錯。

「好,還真有張鬆之才!」徐清贊嘆不已:「本官收回之前說的話……」

「山南,還不謝謝徐公?」魏冼拉拉崔山南的衣,崔山南立即道:「都是徐公的三字韻文好讀好記……」

「嗬嗬嗬……」徐清又對崔山南道:「不知山南你姓崔,和清河崔氏有什麼關係?」

「祖輩一家,五服之外一個姓罷了。」

徐清敲著桌麵,突然一聲喝到:「魏冼,崔山南二人聽令!」

「啊,」魏冼、崔山南見徐清突然這般,一時不知所措,再過幾息時間,紛紛下拜道:「學生聽令……」

「今日拔擢你二人為州主簿,祭酒,將這《弟子規》全文送去長安,麵聖呈文!」

「麵聖?!」魏冼、崔山南互看一眼,都覺天大的餡餅砸在了頭上。

麵聖啊,那可是看皇上啊!都不用看見皇帝,隻要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皇帝麵前,那都是莫大的榮譽,更是莫大的機遇。

要是皇帝高興,說不定就給個什麼實職,賞個什麼爵位哩!當然這些是不太可能的,但讓皇帝看見一下自己,那走在大江南北,也是極盡可以大吹牛皮的了!

況且,這是送《弟子規》啊!

《弟子規》是什麼文章?那是天下一等一的大文章,上課高懸於廟堂,中可常駐於士子心中,下可流傳於百姓道途。此等文章送到禦前,還能不是功勞?

鐵定的一筆大功擺在麵前,就是因為徐清的一句話……

「學生叩謝刺史大恩!」

魏冼,崔山南行五體投地大禮!

魏冼走了,徐清好是忙了三四天,把各縣州學的問題給解決了。

三月中旬,開學招生。

由於去年收入還算不錯的原因,各家農戶都擠著挨著把自家子弟往學校送,最後,徐清一咬牙,一拍板,讓每個州學招了七十學生!而且年級大一點的,先上。

兩個老師,各自管三十五個,已經算是極限了。這可不是管羊群,一根棍子能管上上百隻,這可是要教東西的。

二十八所州學,加起來有近兩千個學生,徐清一下子感覺到頭疼了。光教材就要四千本,按照德興書坊的速度,要足足印製三天。

隻是一算銀子,一本書十文錢,就是四萬文錢。就算銀銅一比一千五,不過是二十六七兩的樣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我的妃子是唐朝女妖 穿成惡女後每天都在洗白 唐朝打工女 穿越之刁蠻千金在唐朝 跑去唐朝做導師 新二戰風雲 二戰之救贖 我的二戰 饞妻難哄 穿書後,我嬌養了反派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