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 萬人屠白起的蓋世功勞(1 / 2)

加入書籤

三國,水滸,紅樓夢,以及西遊記這四大神著,每一本,周小墨都讀過數次。

尤其是三國,他更是進行過研究,對書中的人物如數家珍。單單是易中天說三國,他就看過很多遍。

初中時就常聽人說「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這句話,當時周小墨很好奇,便求教於老師。

老師告訴他,這句話是說,老年人已經有足夠豐富的人生經歷,在生活中沉澱、積累了後天的智慧,如果再研究三國裡的計謀,就會變成老狐狸了;少年人本來就一腔熱血,做事容易沖動,又加上水滸裡整天就是打打殺殺的,動不動就是拜把子,三句話不說就是拔刀相對,極易對少年人造成不好的誘導。當然了,這些都是片麵之言,多讀名著可以讓人明誌。就如三十六計,也不見得所有讀過苦肉計的人都會學黃蓋和周瑜。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所著,大唐朝目前還是奉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誌】為三國時期的歷史經典。

【三國誌】的取材經過精審,陳壽對於歷史的真實程度都經過認真的考訂後,才做出慎重的選擇,對於一些不可靠的資料進行了嚴格的甄別,查證,審核,不妄加評論和編寫。這雖使【三國誌】擁有了文辭簡約,故事真實的特點,但也造成了對一些關鍵人物的描寫不足的缺點。

這也致使民間對三國中的主要人物做出褒貶不一的、沒有依據的評價。最後,把一本史書逐漸演變成了演義,把一些人神化,比如諸葛孔明,卻把周瑜刻畫為心月匈狹窄之人,最後被孔明活活氣死;把一代梟雄的曹孟德硬生生的演繹成了奸雄,連笑的聲音都奸笑;劉備則更慘了,他的江山基本上就是哭來的。

史書被演義化了,劉備變成一個好哭的皇帝,於是乎,他的兒子劉禪也就在人們的潛移默化中變成了「扶不起的阿鬥」,「樂不思蜀」則變成了不思上進,沒有羞恥的代名詞。

中年書生側目,微異道:「哦,你倒是說說,這位蜀後主有什麼了不起的功績。」語氣之中,盡是不屑。

邊桌的紈絝們肚子裡大多沒有幾滴墨水,但對於「扶不起阿鬥」這句話還是都知道的。此時又聽周小墨說劉禪不是昏君,他們頓生這家夥看著很聰明,其實是個草包,比起我差遠了的優越感。

「對啊,你這位大儒,到是說說這位跟你一樣了不起的蜀後主有什麼豐功偉績。」

一名紈絝大聲說道,引起多人起哄說是。

周小墨環視眾人,這樣可以讓人覺得自己很自信。既然大家都對蜀後主是不是昏君感興趣,那就正好講一講。將三國嘛,我還是能周旋一會的,如果是讓我作詩,估計立馬就現原形了。

「嗯嗯!」周小墨清了清嗓子。

眾人立刻閉嘴,就等他出醜。

「世人多說蜀後主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鬥」,其實我個人認為,蜀後主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是一位「守誠之君」。的確,蜀漢江山最後是斷送在他手裡,這讓後世人對他的評論,隻停留在因為他斷送了蜀國江山上。但是,我還是想為漢朝最後這位皇帝說句公道話,那就是,蜀漢之亡非禪之罪也,乃氣數盡矣!」

「好一句蜀漢之亡非禪之罪也,乃氣數盡矣!」中年書生麵色凜然,把手中茶杯往桌上一頓,道,「如果不是劉禪聽信讒言,棄用忠良,使用宦官,終日為所欲為的荒淫無道,又怎會有傾覆之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新二戰風雲 二戰之救贖 我的二戰 饞妻難哄 穿書後,我嬌養了反派首輔 蜜婚晚辰 諸天大融合 我的師父是小龍女 哈利波特與亞希伯恩 導演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