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八 虞美人和蜀後主(1 / 2)

加入書籤

「由於連年用兵,導致蜀漢經濟匱乏,國庫空虛,已為以後的傾覆埋下了巨大的伏筆。

建興十二年,秋,孔明命隕五丈原。退兵時,楊儀奉諸葛遺命斬殺魏延,統率兵馬回蜀。

蜀後主大赦天下,命吳壹鎮守漢中,任蔣琬為尚書令,鼓舞蜀民振作經濟。」

白須老者道:「諸葛武侯乃一代賢相,尚且不能保其久全,何況薑維?」

胖臉老者點頭,道:「蜀後主非中興之器!」

周小墨微笑:「先生此言,對,也不對!」

白須老者一愣,繼而笑道:「周公子對武侯之誌有更高明的見解?」

「見解不敢,隻是微有個人看法。」周小墨見二名老者並沒有擺出大儒的架子,但言談舉止間溢出大儒的氣質,讓人尊敬,他微禮,接著說道,「此時,劉禪從諸葛亮的歷次北伐失敗中體會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蜀漢隻能發憤圖強,做到偏霸一方,但是想做到以一州之力圖華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此時的蜀國,能上沙場的戰將和士兵已日漸少矣!以至於後來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

「一州之力圖華夏」白須老者看了看圓臉老者,喃喃自語著又看著周小墨,「一州之力圖華夏,這,這」

很顯然,被周小墨的一番引導,白須老者發現了蜀國為何走過早向衰亡的根源。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導致隕國,誰之過?」周小墨語重心長的嘆了一口氣。

此時的人們,沒有幾個懂得什麼是邏輯思維,大多數人的認知,還是停留在人雲亦雲的隨性認知層麵上。

中年書生猛地睜開眼睛,問道:「既然劉禪看到不可能以一州之力圖天下,卻為何還要支持薑維九伐中原?說他月匈無大誌,昏庸無道,一點也不錯。」

「伐北,是武侯留下的遺願,已在蜀國的人心中生根發芽,後主總不能望人心而背馳吧!」周小墨輕搖折扇,他早就留意著中年書生,見他終於睜眼發問,便知將有一番唇槍舌戰,接著道,「蜀後主對薑維提出的九伐中原其實並不贊成,但是為了鼓舞民心,奮發軍誌,遇到合適的機會他還是要放手一搏。所以,說後主心無誌向也是站不住腳的。」

中年書生語氣咄咄逼人:「那麼,他回答司馬昭的問話,說「此間樂,不思蜀」又是何道理?」

史書記載,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麵或低頭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自此,樂不思蜀就在劉禪的身上烙下深深的歷史痕印。

「哈哈哈哈哈」

周小墨忽地仰天狂笑不止。

眾人皆愕然,不知其意。

「世人皆知道他說了這句「此間樂,不思蜀」,卻不知道他當時如果不那樣做,他的那些舊臣們就會有被當場斬殺的危險。」周小墨反問在場眾人,「司馬昭是什麼人?當時為什麼會奏蜀之樂曲?為何要以蜀舞助興?」

你們的智商堪憂啊!大唐人的智商堪憂啊!周小墨硬生生把前麵這兩句話給咽了回去,道:「司馬昭讓人演奏蜀曲,為的就是能找到借口,將蜀後主的一眾舊臣斬殺,以絕後患。當然,司馬昭是不會殺後主的,因為此時東吳還沒有歸順,他要厚待後主,給東吳看。」

「蜀漢稱雄一隅多年,雖然已經亡國,但是舊臣的勢力還有殘留,仍有人想要迎回後主。所以,司馬昭就想在酒席上騙殺蜀後主的一眾舊臣,順便震懾那些想要復國的勢力。劉禪識破了司馬昭的計謀,故意裝出樂不思蜀的昏庸裝,保全了舊臣,卻落得後世唾罵名。」

「後世,很多人罵他是亡國昏君,說他在被軟禁時依舊荒淫無道,樂不思蜀,卻不知道他為了蜀中百姓忍辱負重十數年。如果他當初不為蜀中百姓著想,不投降,而是振臂一呼,就會有無數的蜀中子弟為他浴血沙場,那樣一來,蜀中百姓將會血流成河,死傷無數,最後還是擋不住歷史隆隆向前的車輪。如此一來,後人又該怎樣評價他?贊頌他誓死捍衛蜀漢江山嗎?」

中年書生不再說話,似乎又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新二戰風雲 二戰之救贖 我的二戰 饞妻難哄 穿書後,我嬌養了反派首輔 蜜婚晚辰 諸天大融合 我的師父是小龍女 哈利波特與亞希伯恩 導演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