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美國參戰(十)(1 / 2)

加入書籤

1941年12月1日召開的蘇共政治局會議開始前,與會的委員們都比平時早到了一點。大家偶爾低聲談論著,不時看向神色嚴肅的商貿委員阿廖沙。

過去近20年中,中蘇貿易都采用掛賬型模式。不管貿易額度是多少,中蘇兩國都不向對方支付鈔票或者貴金屬。隻是每一個季度都會根據貿易量進行賬目上的計算。隻有遇到蘇聯從其他國家購買設備物資的時候才才會單獨提出要求,要求中國以某種外幣進行支付蘇聯對華貿易的順差。

早上8點,政治局會議開始。最先發言的是政治部的委員,委員介紹了最近的思想教育進度。接下來是紅軍領導人發言,介紹了1942年的軍事建設目標。

蘇共政治局都很清楚距離蘇聯參加戰爭的時間越來越近,聽得非常認真。第三個5年計劃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建立強大的蘇聯紅軍。以陸軍來說,坦克數量將達到3萬輛。其中kv重型坦克將達到3520輛,t34中型坦克數量為輛。空軍擴張規模更大,將達到每年生產3萬架各型戰鬥機的生產能力。

到現在為止,蘇聯的運氣看起來相當不錯。避開了歐洲戰爭的影響,獲得了穩定的發展時間。雖然納粹德國在西歐戰役中表現出的戰鬥力震撼了蘇聯紅軍,令紅軍將領們感到膽寒。但是納粹德國的成功也證明了蘇聯紅軍的建軍思路沒有錯。第三個5年計劃完成後,蘇聯將完成一支規模遠勝德軍的軍事力量,其戰鬥力也將能夠與德國全麵對抗。

等前兩個部門報告完畢,就輪到商貿委員會的委員阿廖沙做匯報。商貿部在任何國家都是很重要的部門,卻絕非最重要的。工業國的生產規模巨大,其中用來貿易的部分比例很低。而阿廖沙委員之所以能夠第三個發言,是因為蘇聯很需要與中國的貿易。

蘇共中央這些年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國家運營經驗,雖然政治局已經不會談及中蘇貿易對於蘇聯的價值,但是越來越多的委員看清了事實。蘇聯近60%的輕工業品都是從中國進口,最新的輕工業品中85%都來自中國。

這些年蘇聯國內矛盾快速好轉,這固然是因為蘇共的粗暴作風正隨著管理經驗的提升而得到一定扭轉,但是政治局委員很清楚,當蘇共不再用征收而是用充足的輕工業品滿足人民需求,才是消解矛盾的真正原因。

在蘇共內部的報告中認為,哪怕是被認為「最反動的蘇聯農民」也不是不肯賣糧,而是不肯被直接征糧。民用品供應的越充足,蘇聯人民的勞動積極性越高。

現在委員們關心的是每年年底都進行的中蘇貿易會談,在中國開戰的情況下,蘇聯政府的確很擔心中國商品的供應量。

阿廖沙神色嚴肅的介紹起最新情況,「我們已經向中國提出將1942年交易額提升30%的要求,中方完全接受了這個貿易額。並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也沒有提出漲價要求。」

此言一出,不少比較懂蘇聯經濟的政治局委員都鬆了口氣。而負責軍事工作的委員則盯著阿廖沙委員,等著他的繼續介紹。

「……我們提出的要求中,普通卡車進口量提升2倍,重型卡車數量進口量提升3倍。都得到了滿足……」

負責軍事工作的委員們神色都有點變化,他們或多或少的懷疑起中國的承諾會不會實現。

阿廖沙委員並沒有長篇大論,隻是介紹了主要貿易數字。但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對蘇聯的輕工業品以及熱帶產品的供應量全麵提升。天然橡膠的銷售量增加了7倍之多。光看數據,中國貌似非常有信心完全掌握東南亞地區的橡膠園。

蘇共委員們既不相信,也不否定。大家都是見識過大場麵的領導者,一切都隻能等著具體發展。也有人稍微發散了一下思維,如果中國政府真能完成貿易協議,就證明資本主義國家的實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

輪到莫洛托夫發言的時候,這位胖乎乎的外交委員會委員介紹完歐美各國都在頻繁與蘇聯進行外交聯係的現狀,進行了一個小小的總結,「現階段,西方國家對蘇聯的外交封鎖貌似已經被打破。但是外交人民委員會認為,這很可能隻是一個暫時的局麵。因為西方國家的所有聯絡都是為了讓蘇聯對華宣戰。一旦蘇聯拒絕,這些西方國家的態度就會發生改變。

西方國家也都解除了對蘇聯的經濟封鎖,但是這些政策改變的實際意義非常有限。因為西方國家也沒有足夠的商品與蘇聯進行交易。已經達成的貿易協議的貿易額非常小。」

這些事情並沒有讓蘇共政治局委員們感到意外,大家都靜靜的等待著莫洛托夫介紹與芬蘭的外交談判。

莫洛托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穩定了片刻情緒才盡量平靜的說道:「芬蘭外交部在會談中表示,他們並沒有參加任何針對蘇聯的軍事同盟的打算。之前與同盟國的接觸都是為了通過和平手段避免戰爭的威脅。」

此言一出,政治局委員們大多露出了不屑的神色。《真理報》負責人布哈林甚至用嘲諷的語氣說道:「如果想維護安全,就應該與蘇聯達成軍事同盟。」

這話引發了不少同意的反應。斯大林用一貫的冷靜看著布哈林,心中覺得布哈林有點飄了。

1928年,布哈林因對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持不同看法而受到批判。布哈林堅持蘇聯應以發展農業為主,建設成一個農業國,發揮蘇聯的國際經濟比較優勢,大量出口農產品。他反對斯大林的國家高速工業化與農業集體化。

(

當時反對斯大林政策的政治局委員不止布哈林一人,而且隨著中蘇貿易,布哈林主張發揮比較優勢的觀點在斯大林的政策中得到了落實,布哈林就從斯大林的反對者變成了支持者。又因為並未發生刺殺基洛夫的事件,所以布哈林並沒有被處決,依舊在政治局工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超級戰神 戰神狂婿 我在鎮魔司以身飼魔 不敗戰尊 從斷刀開始的諸天 妖修得道,從山魈到混沌魔猿 大道不可逆 我攻擊能掠奪資源 愛到深處無怨尤 異界,但是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