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極拳譜(2 / 2)

加入書籤

張三豐深知,皇帝若太過追求道術,對天下百姓會釀成禍事,故避而不見。

張三豐自幼便極其聰明,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據說是經火龍真人傳授,得成大道後,在武當山創立了三豐派。

張三豐在文治上提倡三教合一,他認為儒釋道各有各的妙處,何必總惹口舌是非。

在武功上開創了太極功夫,他注重內功修煉,提倡練功時,要凝神調息,方可達到目的。

張三豐在史書上的活動時間,主要是在明朝時期。他卒於何時,也一直無法考證。

不過從記載來看,張三豐的活動時期達到了上百年,這也是非常罕見的,在壽命普遍短的古代,他是少有的超長壽者。

風起離開古玩市場,邊走邊看向扉頁上的蠅頭小楷。這些年風起研究玄學,更是通曉大小篆,金文,甚至是甲骨文字都認識不少。

風起看著《太極拳譜》中的蠅頭小楷,心中恍然。原來這篇小楷是張真人自己對創立太極拳過程的記述。

「洪武初年,餘雲遊至武當,卜地結廬,麵壁靜修,以求靜功,方三年有成。後夜靜而晨動,以圖靜動相合,屢不得。時見蛇纏鵲躍,明悟理想義。曰以柔克剛,名太極拳法。憑太極陰陽為體,用五行八卦,經取河圖與洛書、緯取八卦與九宮,合太極拳十三式。君寶。」

短短幾行字,卻是把太極拳的創立過程說的非常明白。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三豐真人在洪武初年來到了武當山,用了三年時間修煉成了內功,即文中所說的「靜功」。

然後他晚上修煉內功,白日修武技,他想把內功和外功結合起來,屢次失敗。

後有一日看見蛇和鵲纏繞間相鬥,受到啟發,明白了該怎樣去實現了自己想法---那就是老子說的以柔克剛。

三豐真人將陰陽和五行八卦糅合於拳法中,然後命名為太極拳法。太極拳的運行心法是按照經緯(縱橫)來形成完整的一個閉環的,經取用的是……

風起也玩古玩,知道有時候是寶貝找人的。他心中激動:「這寶貝今天是遇到他這個正主了麼?」

站在自家的大院中,風起閉上了眼睛。

《太極拳譜》裡所有畫麵上小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清晰地反映在他的頭腦裡。一整套下來,極其連貫,毫無瑕疵。

這得益於風起的大腦被開眼開發,讓他記憶能力,領悟能力成倍增長。

風起跨步伸手,擺出了第一個姿勢,在反復熟悉這一起手勢中,他覺得很爽,運起天眼,風起看到,這個動作牽引著天地間的稀薄靈氣,在朝他身體鑽入。

如果風起可以內視的話,就會發現,星光點點的靈氣不斷地沉積在了他的皮膚上,肌肉裡。

《太極拳譜》中「八法五步」是最核心的內容。

八法指的是「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是八種「勁兒」,是按方向和距離進行區分的。

「五部」指的是「手法、眼法、身法、腿法和步法」五個部分。

說白了就是與敵對戰時,你的「手、眼、身、腿、步」如何因地製宜地運用八種勁法。

與公園裡那些打太極拳的人不一樣的是,風起所修煉的太極拳法是張真人親手所書寫,在書寫時一縷真氣透過筆墨,完全展示出了拳法的精髓。

一呼一吸間,張真人的導引術和吐納術,隨著風起起手式便自動地開始流轉起來。

風起完全沉浸其中。

隻見他兩腳開立、兩臂前舉、屈膝按掌,一個起手式後,緊接著野馬分鬃式,抱球收腳、轉體邁步,弓步分手……;

然後第三式白鶴亮翅,轉身抱球、跟步後坐、虛步分手;

再然後第四式手揮琵琶:跟步收手、後坐挑掌、虛步合臂;

……

一整套拳法十三式,有上百個動作,風起沒有任何遲滯,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彈性在此刻都一一展現了出來。

這是天眼反哺,改造了他身體的原因。不然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原本他是做不出來的。

「看來天眼對我的改造是全方位的,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超強的領悟能力,身體的爆發力……」風起暗暗揣摩著,「有了這些能力,我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走的更遠。」

一套動作下來,風起精神奕奕。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僅僅練了一遍,風起的太極拳法就已是有模有樣。

可以說是一遍入門。這要是讓李曉晨知道了,不知道會驚訝到什麼程度。

閉著眼睛的風起,感覺《太極拳譜》上的那些動作,就像播放機似的一幀一幀而過,在腦海中不斷播放。

每一次播放,他都和剛才自己打的那一遍相比較,風起就感覺他又多明白了幾分。

風起進入了一種頓悟的狀態,玄之又玄。

(本章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我攻擊能掠奪資源 愛到深處無怨尤 異界,但是修仙 溫情一生隻為你 湛廉時林簾 大玄知識分子 原來婚淺情深 從小歡喜開始的諸天之旅 林凡淩雪菲 蓋世戰神蕭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