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 別了,王位(終)(2 / 2)

加入書籤

現有的「矢量生成」裝置推一個不鏽鋼飛行器上天完全夠用,但如果後續飛行器重量增加,還是需要留出些餘量。這組的工作方向也比較明確,在固定大小的空間內,盡可能提高輸出以及動力源的可操控性。

經過第一批試飛,二號機建造過程中就要回答回歸大氣方麵的疑問。

回歸主要問題隻有兩個,姿態和熱量。

姿態,既飛行器以什麼姿勢沖向大氣層。

和突破大氣的要求截然不同,回歸大氣需要在上層空間實現部分減速,否則直接拿機頭迎著飛,以十幾二十倍音素撞向中低層空氣,就算動力夠減速,人也會變成一灘血水和骨頭渣子。

古代著陸器的結構,本身就很適合降落,在風洞實驗裡可以用機腹對準降落方向,能實現自穩定,不需要額外的動力控製。

現在的問題在於,大家不知道機腹迎風會把溫度提升到什麼地步。

二號機外殼材料的可靠性能耐熱極限是1150度,魔法控溫隻能對抗熱值增量,並不能提高材料耐熱極限,在實際數據未知,學科不完善的前提下,還是加上隔熱瓦比較保險。

隔熱瓦這東西,雖然在各種熔爐、窯爐裡都有用,但沒有專門給航天器設計的,相關企業湊出來的可能存在強度不夠等問題,隻能通過魔法體係,盡可能在突破大氣過程中,保護其完整性。

二號機的試飛工作,先重復一部分一號機的項目,確定各方麵沒有問題後,開始亞軌道飛行。

亞軌道,既能夠突破大氣,但無法完成環球移動的線路,就像從水下往水麵上丟石頭,剛剛丟出水麵也叫亞軌道,丟到外太空去隻要能落回水裡,也叫亞軌道。

亞軌道速度和衛星軌道差遠了,二號機首次亞軌道試飛的極限速度隻有五馬赫,最大高度達到80公裡。

全程沒什麼意外。

主要助力是「矢量生成」,這是個全向動力係統,在機腹對準前進方向時,一樣可以提供方向合適的作用力,更好的控製降落過程。

接下來的試飛工作越來越麻煩,因為隨著突破大氣的速度提高,為確保安全,要把拋物線放得比較平,用丟石頭就是越丟越遠。

兩千公裡、三千公裡,到這裡項目不得不暫停,再次對二號機進行改造,加上廁所、床位之類的東西,讓航天員在飛回來的過程中舒服點。

中間有人提出乾脆讓航天員把飛船再開出大氣返程,被王齊直接駁回了。

走外層空間回來,快是快了,風險的提高卻不是僅僅翻倍而已,在各項支持係統都非常湊合的情況下,這麼做無疑是讓航天員玩命呢。

亞軌道測試推進幾次,航天局行政構架也搭得差不多,開始能夠同步更多廠家的協力。

和「石碑」計劃時一樣,加入項目的廠家並不是隻乾這事,不過是協調幾個技術骨乾,中間獲得的新技術也是廠家自己的。

更多的廠家意味著更強的技術支持,同時進度也會放緩。

等待三號機消息的過程中,先利用二號機亞軌道實驗啟動了針對「石碑」信號的追蹤。

相關工作人員考慮得很多,但實際做起來並沒有那麼難,大麵積外露的金屬殼本身就是個大型全向天線,加上流放地本身是個低頻電磁波黑洞,在亞軌道很容易就收聽到石碑信號。

石碑信號由三個部分組成。

首先是一串密碼,這個密碼的主要作用,就是參與到剩餘部分的破譯,如果連這一步都過不去,說明數學基礎太差,沒有數學基礎出了行星都找不到路。

第二部分為至今為止,對魔力研究的成果以及一些猜想,其實未來收到信號的文明,能順著這些問題深挖下去,一定會注意到流放地的魔力異常。

最後的部分則完全是猜測,神和魔力根源的關係等等。

到這裡對索拉裡斯算有交代了,王齊找索拉裡斯聊了幾句,迫不及待地把王位傳下去,和李想兩個轉去航天係統當顧問。

雖然已經把希望傳遞給未來,不過王齊還是想為文明發展多做一點,如果能有一個可以無限續航自適應調整軌道的空間站,這條魔法和工業結合的文明線就不會再因地表變故斷絕。

哪怕世界意誌或神明什麼的冒頭主動毀掉空間站,也隻會給未來人留下更多研究線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中國特種兵之特別有種 異體仙靈 我老婆是魔界至尊 明星:我在娛樂圈殺瘋了! 超能聯盟:殊途同歸 網王:開局綁定領袖係統! 快穿:炮灰宿主有點坑! 重生七零老公是忠犬 綁定女神係統後我被大佬盛寵了 農門王妃美又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