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趙匡義和秦檜的沖突,驚魂迭起(1 / 2)

加入書籤

自從秦檜與趙匡義在內黃縣成功匯合後,雙方相處的就不怎麼愉快。

不愉快自然是有原因的,正常情況下,秦檜不會主動招惹趙匡胤這個手中握著兵權的將領,而趙匡胤就算嘴再碎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和秦檜這個右相拉仇恨,一切都是有緣由的。

雙方的爭執點就在於要不要放一部分金兵過橋。

在秦檜看來自然是以穩妥為上,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把這些邊軍都安安穩穩地救下來,保存朝廷的有生力量。

但趙匡義卻不這麼想。

左威衛千裡迢迢從泗水一帶趕過來,難道就隻是為了救下這些被金人追殺的顧頭不顧腚的邊軍?

搞笑呢?他趙匡義不是這些人的爹,也不是他們媽,自然沒這種義務。

相反,趙匡義更樂意用這些邊軍的廢物來襯托他們左威衛的強悍英勇。

這些邊軍平日裡號稱百戰之師,可現在還不是被金人一路通關,狼奔豕突地逃到了這裡來?

反觀他們左威衛,隻要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優秀,豈不是瞬間就可以反超這些邊軍,成為大乾所有在編兵馬中最靚的仔?

而且誘惑趙將軍的不隻是這個名頭,還有實打實的利益在。

自從金國起兵叩邊開始,大乾這邊的情況就是一路告急、愁雲慘澹。

今天丟幾座邊關,明天被人拿下幾個縣城,後天統計出來死了多少兵馬……

似乎偌大的朝廷就跟紙湖的一樣,被金國人輕輕一吹就要趴下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朝中的文武百官、皇帝陛下,還是各地的鄉紳百姓,大家都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來穩定軍心,民心。

這種時候若是他趙匡義領著左威衛殲滅了金國人的兵馬……不用幾萬、十幾萬,隻需要留下金人幾千騎兵,就足夠大書特書的了!

到時候不管是為了激勵後來者,還是為了穩定民心,朝中都不會虧待了他這個「首捷」的將領。

他趙匡義肯定會被作為一個典型,成為所有人的榜樣,名利雙收!

而且要殲滅數千金虜騎兵的事也不隻是想想而已,他也是認真考慮過,這是真的有可行性才會提出來的。

首先,他們左威衛是駐守內黃修整了好幾日,而金人則是千裡奔襲,邊軍累的不行,難道他們就不累了?

邊軍隻顧兜著屁股逃命,這些金人騎兵還要忙著燒殺搶掠、籌集軍糧,指不定比左威衛還累。

以逸待勞,迎擊金虜,這是左威衛的第一個優勢。

其次則是那些金虜騎兵的習慣,路途中隻要是敢於打開城門,接應那些潰逃邊軍的城池,無不例外被金人騎兵緊隨其後沖了進去,上演了一場屠殺。

而如今按照這個規律,他們肯定也會想緊隨邊軍屁股,突入內黃,給駐紮在其中的左威衛來個大的。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了,邊軍需要從橋上過河,這些金人騎兵也不可能從天上飛過來,肯定還要借助這幾座橋過來。

但這樣一來,主動權就掌握在趙匡義手裡了,他想放多少騎兵過河,就能放多少人過河。

他已經提前在城頭上準備好了投石機,在造橋之前就以數次設計錨定好了位置,此外還有造橋過程中就在其中埋好的,以牛皮包裹起來的炸藥……

隻要金人騎兵的前軍過橋,就立馬發動,將這四座橋完全摧毀!

到時候過了河的金兵就是魚肉,而他們左威衛就是刀俎,想怎麼炮製就怎麼炮製他們。

這種冒險的精神自然是和秦檜的穩妥想法完全相悖,雙方因此也明裡暗裡爭吵了好幾次。

在秦檜看來,趙匡義就是標準的人菜癮大。

石梁河邊的事已經完全能證明這是個什麼貨色,他描述的計劃雖然非常動人,但真要執行起來變成什麼樣卻是未知數。

而且更關鍵的是,掙再大的軍功對秦檜的好處都有限。

作為被朝廷派到這邊來處理亂子的總負責人,一場戰爭的勝敗對他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秦檜需要考慮的反倒是整個戰略大局上的得失。

打個小勝仗對他來說算不上什麼功勞,就算一直吃敗仗都沒事,隻要能攔住金兵南下的腳步,把他們限製在冀州,不去禍禍更多地方,就算他秦檜完成了任務,如此他才算有功。

兩人的目的並不完全相同,也不在一個頻道上,自然是誰都說服不了誰。

秦檜身份雖然高,但卻是個光杆司令,下麵的左威衛將領隻聽趙匡義的,對他這個文官卻不是那麼感冒。而趙匡義雖然掌握著兵權,但秦檜畢竟是被朝廷派過來,名義上總領軍事的右相,他也不能完全不給麵子。

最終兩人還是達成了妥協。

如果逃過來的邊軍被金人騎兵緊咬著,無法脫身,那就執行趙匡義的計劃。

沒辦法,到時候想不執行都難。

可要是邊軍身手了得,到達衛河時已經甩脫了金人的騎兵,那也不能乾等著他們追上來,必須快速毀掉這幾座橋,擋住金兵的腳步。

至於後續如何……那自然是讓邊軍們修整好了,恢復了實力,再同吳三桂一起商量。

沒錯,在秦檜看來,吳三桂比趙匡義還是要靠譜一點的。

逃跑也是一門本事,前者能帶著好幾萬邊軍從金人手中一路跑到現在,還沒太大損傷,已經足以說明其能力了。

要是換成趙匡義,可能破關的第一時間就坐著他的小驢車跑了……

城外的隆隆馬蹄聲也掩蓋不了城頭上兩人的喊聲,一個讓他們趕緊派兵斷後,另一個則讓他們不用斷後,每一個將士的性命都是性命,不用做此無謂的犧牲。

要是雙方意見統一也就算了,可現在這個樣子卻讓吳三桂和一眾邊將更為難。

不僅要考慮哪種對策對他們更有利,還要思忖得罪城頭上的哪個人後果更嚴重一些。

但所幸這些人都知道,眼下可沒太多時間留給他們墨跡。

吳三桂咬了咬牙,還是下了命令。

「趕緊去砍樹,放棄戰馬,抱著樹樁過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星源錄 屍祖成長日記 我的弟弟居然是喪屍王 禦獸模擬:機械生命 帝少逃妻擁入懷 重生高山之巔,我的放牧生涯 萌寶助陣,甜妻翻身記 人世間:逆轉人生 鬼話連篇 逆天狂妃:邪帝,用力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