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老將出馬二奸斷魂,冰凍岐山合該有劫(1 / 2)

加入書籤

朝歌城中,太師府內聞仲正在銀安殿內端坐。有汜水關韓榮牒文報入太師府,聞太師拆開一看,拍案而起大呼一聲:「道兄,你卻為著何事死於非命!吾乃位極人臣,受國恩如同泰山,隻因國事艱難,使我不敢擅離此地。今見此報,使吾痛入骨髓!」

聞仲忙傳令點鼓聚將,隻見銀鞍殿三咚鼓響,一乾眾將參謁太師。太師聞仲開口說道:「前日,吾邀九龍島四道友協助張桂芳,不料死了幾位,風林陣亡。今與諸將共議,誰為國家輔張桂芳,破西岐走一遭?」言未畢,左軍上將軍魯雄年紀高大,上殿曰:「末將願往。」

聞太師一看,乃左軍上將軍魯雄蒼髯皓首上殿,聞太師言道:「老將軍年紀高大,猶恐不足成功。」魯雄笑了笑:「太師在上,張桂芳雖是少年當道,用兵恃強,隻知己能,顯月匈中秘授。風林乃匹夫之才,故此有**之禍。為將行兵,先察天時,後觀地利,中曉人和,用之以文,濟之以武,守之以靜,發之以動,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強,柔而能剛,危而能安,禍而能福,機變不測,決勝千裡。自天之上,由地之下,無所不知,十萬之眾,無有不力,範圍曲成,各極其妙。定自然之理,決勝負之機,神運用之權,藏不窮之智。此乃為將之道也。末將一去,更要成功。再副一二參軍,大事自可定矣。」

太師聞言:「魯雄雖老,似有將才,況是忠心。欲點參軍,必得見機明辨的方去得。不若令費仲、尤渾前去亦可。」忙傳令命費仲、尤渾為參軍。

軍政司將二臣領至殿前。費仲、尤渾見聞太師行禮畢,聞太師對二人言道:「如今張桂芳失機,風林陣亡,魯雄協助,少二名參軍。老夫將二位大夫為參贊機務,征剿西岐,旋師之日,其功莫大。」費仲,尤渾聽罷,魂魄潛消:「太師在上,職任文家,不諳武事,恐誤國家重務。」

聞太師道:「二位有隨機應變之才,通達時務之變,可以參贊軍機,以襄魯將軍不逮,總是為朝廷出力。況如今國事艱難,當得輔君為國,豈可彼此推諉?左右,取參軍印來。」費、尤二人落在圈套之中,隻得掛印。簪花遞酒。太師發銅符,點人馬五萬,協助張桂芳。

魯雄擇吉日,祭寶纛旗,殺牛宰馬,不日起兵。魯雄辭過聞太師,放炮起兵。此時正值夏末秋初之際,天氣酷暑難耐,三軍鐵甲單衣,好難走。馬軍雨汗長流,步卒人人喘息,好熱的天氣。

魯雄帶人馬出五關,一路往西岐行來。有探馬報與魯雄:「張總兵失機陣亡,首級號令在西岐東門,請軍令定奪。」魯雄聞報,大驚:「桂芳已死,吾師不必前行。且先安營,問前麵甚麼所在?」探馬回報:「是西岐山。」魯雄傳令:「茂林深處安營。」命軍政司修告急文書報太師不表。

薑子牙升帳相府,有報馬報入府來:「西岐山有一枝人馬紮營。」薑子牙已知其詳。前日,清福神來報封神台已造完,張掛封神榜,如今正要祭台。傳令:「命南宮適、武吉點五千人馬,往岐山安營,阻塞路口,不放他人馬過來。」二將領令,隨即點人馬出城。

一聲炮響,七十裡望見岐山一枝人馬,乃成湯號色。南宮適對陣安下營寨。天氣炎熱,三軍站立不住,空中火傘施張。

武吉對南宮適說道:「吾師令我二人出城,此處安營,難為三軍枯渴,又無樹林遮蓋,恐三軍心有怨言。」一宿已過。

次日,有辛甲至營相見:「丞相有令,命把人馬調上岐山頂上去安營。」二將聽罷,甚是驚訝:「此時天氣熱不可當,還上山去,死之速矣。」辛甲道:「軍令怎違,隻得如此。」二將隻得點兵上山,三軍怕熱張口喘息,著實難當。又要造飯,取水不便,軍士俱埋怨不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我的主神體驗 諸天神話聊天群 別人覺醒我修真 諸天修煉手冊 木葉之封火連天 我要做修真大佬 我能索要萬物 問道峨眉 天後的緋聞老爸 超級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