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學(1 / 2)

加入書籤

這一日,牧景收拾的很整齊,一襲素白色的儒袍,月要上佩玉,長劍係上,頭發整整齊齊的盤髻起來了,以發髻橫過而髻起來,雖然因為年幼,麵容看起來有些幼稚之氣,可那他身上那一股見過沙場鐵血,又帶著書卷子的氣質很是出眾。

在他身邊跟著長隨親信霍餘,武功高強的護衛張火,還有一個就是好如同他一樣讀書人的打扮蔣路。

四人駕馭馬車,行開陽門而出。

「這就是太學?」

牧景走下馬車,看著這龐大的建築,卻有些荒涼的氣氛:「怎麼看起來並不是很熱鬧!」

謀定而後動的他,是對太學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來的。

太學,這個詞語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但是建立學府,乃是漢武帝元朔五年的事情。

這是漢朝建立的唯一一座官立學府,在大學歷史上,它算是鼻祖,被譽為第一座官立大學。

西漢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太學就成為了儒學聖地,規模龐大,足以振奮天下世子,人人已進入太學為榮。

就連昔日漢光武帝劉秀也曾經是一名太學生。

東漢建立之後,光武帝在開陽城門外,開始修建了東漢的太學,漢明帝劉莊還在太學行禮講經,漢順帝年間開始對太學進行重修,召集工徒一萬一千有餘,耗時一年,才修建了如今眼看所看到的太學。

太學之中,占地廣闊,建成兩百四十餘房,一千八百多室,可容納數萬人就學,傳言太學最鼎盛的時候,太學生足足有三萬多人。

在這個落後的時代,天下識字的比例低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三萬讀書人,那可是一個驚駭的數字。

同時也說明的太學的鼎盛。

可惜,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鼎盛的太學,終究是會落幕的。

如今太學,太學生不過數百人而已,早已經是一個荒廢的儒家聖地。

「昔日太學,乃是儒門聖地,自然熱鬧,天下多少學子以進入太學為目標,多少學子又千辛萬苦的趕赴京城就是為了敬仰一下太學的風采,可惜如今……」

蔣路的目光同樣看著這一座太學府,這上麵的建築很雄偉,連綿一片,起起伏伏,壯觀秀麗,可是能看到進進出出的太學生,卻寥寥無幾,他的心中卻有些悲涼起來了。

太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墜落的,蔣路心中很清楚,畢竟他昔日也能以進入太學為目標,對太學很是關注。

這段歷史應該是從太學生參政開始。

讀書人多了,青梅煮酒,談天論地之中,難免就會牽涉朝政。

昔年陳蕃、李膺等士林大儒,反對宦官的黑暗統治,太學生紛紛的響應,因此太學成了宦官的目標,昔日宦官勢大,以太學底蘊,自然而然就遭到了宦官狙擊。

兩次的黨錮之禁之中,多少太學生受到牽連,讓太學的生聲勢一落萬丈。

熹平元年,太學生更是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達一千餘人,徹底的被打沉了脊梁骨,太學這一麵招牌,再也樹立不起來了。

太學落幕,學子流逝,近乎已經要被太常官署放棄了,準備把這些建築房舍另作他用。

這時候蔡邕回來了。

蔡邕以一人之力,號召士林,征召各方士子,扭轉的太學無生的局麵,尚有王允盧植馬日樿等人支持,總算駁回了天子的想法,讓太學重見天子。

這兩年,蔡邕把所有的心血投入太學之中,才算是恢復了太學一點點生氣。

不過如今的太學,與昔日的太學相差十萬八千裡,無法相提並論。

「我們進去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怎麼就成了幕後黑手 荒野之活著就變強 我家後院通神墓 祖傳土豪係統 主公我不想加班 王妃又在鬧和離 鳳策凰謀 情愛散 農門小仙女 豈是心動